APP下载

无力抗拒

2020-03-13程杨松

滇池 2020年3期
关键词:心安

程杨松

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一尾不够圆滑的游鱼,难以纯熟驾驶一条时间的河流抵向更深处,就像一副豁败的歌喉根本无力驾驭一支高难的曲子,然后很快便露出了明显的破绽:两鬓新添的白发、眼角渐密的皱纹、日趋佝偻的腰身、激情消退的心脏……假如我足够敏感,我会相信,这些袒露出的证据确凿的老态,是厚重时光穿越身体的累累伤口,更是时间的河流开始着手抛弃一尾游鱼的诸多暗示——虽然我才不到四十岁,但我的足够敏感,让我凭藉这些蛛丝马迹,很容易就深入洞察出这种倾向——无力抗拒的唯一倾向。

我也不会怀疑,这是时间与大地的一场阴险合谋(就像雷与电合谋一场暴雨、车与票合谋一场还乡那样昭然若揭),先将我们一一种植、喂养,复将我们一一刈割、掩埋,左手奉上生之喜乐,右手送上死之悲伤,让我们在去往地狱的途中路经天堂——时间赐予的最终还给时间,大地赐予的最终还给大地,然后一拍两散、一还两清,有始有终、不蔓不枝。这让我不由想起一首短诗:我所敬爱的人在劳作,在婚娶,在溺水,在创作,埋入温热的灰烬,只需一场暴雨,他们遥远的路程就消失了。(骆一禾《灵魂》)——这些文字(和文字暴露的无奈的残酷或残酷的无奈),比血液更黏稠,比泪滴更滚烫,于瞳孔摄入,经大脑吮吸,在心房妥藏,是我内心哀愁的原罪因子。

多少年了,时间穷凶恶极地逼赶着我们,逼赶着万事万物,沿一条节气的道路循环奔跑,年复一年,不死不休。桃花谢了又开,梅子落了又黄,野草枯了又青,庄稼割了又种,燕子飞走又飞回,河流廋却又丰腴……面对时间的逼赶,我们步步惊心,节节败退。我的父亲,现年 66岁,已经老得一团模糊。他在屋后的山梁泪眼婆娑埋下死去的母亲,就像埋下自己孤独的灵魂;他于门前的院场笑逐颜开抱起新生的孙子,就像抱起自己温暖的影子。他用毕生证明,时间就是一柄不沾血的利斧,正朝他身上一年一斧地斫,铁心硬手地斫,恨意深深地斫,斫得他老态斑斑、伤痕累累——也许再用不了几年,就会将他彻底斫倒——父亲只是时间刃下的一棵肉身树。时间笃定是父亲一生的死敌。父亲一生都在和时间较着劲。父亲最终彻底败下阵来——我们和你们,他们和它们,谁又不是这样呢?不然又能怎样呢?

在“埋入温热的灰烬”之前,“遥远的路程消失”以前,又有多少人,像我一样,把叮咛收进耳廓,将故乡装进行囊,携带山高水长,在或远或近的异乡,(向结局)贴地游走,(朝终点)匆忙奔矢,并在或长或短的行程里,用日渐枯竭的余生,喂养日趋苍老的肉身,和日见贫瘠的理想——除了无可避免被伤害、被刈割,我不知道,有多少副日趋破败的身体,无可奈何向时间妥协,与时間苟合,在透支余生的收撷?——我有三张信用卡,最高额度 20万;而当我房贷还清,已是花甲之年。

想想自己这些年,前后历经三次考试,四次公选,五个地方,六份工作,直至担此职务七年——这样一串简短表述,就构成我 20年的漫长工作史,这让我有些感慨语言的阔深内涵和宽广外延。我如今的日常,被每月数十张面无表情的纸币(和纸币后一家三口的生计)困囿于一间 18平米的斗室,剔除节假日,每天朝八晚五,早出晚归,只负责追逐一群真真假假的文字(被动的和主动的),就像陷身于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是一种简单到有些肤浅的身心肢解(好似电脑设定的流程):比如在冬天,双脚交给一枚艾美特取暖器呵护,屁股交给一把铺上绒垫的藤椅保管,双手交给一只键盘经营,目光归一方电脑屏幕占有,大脑归一篇文稿支配,一幅肠胃交给食堂打理早午两餐,午后的身躯不是交给一张布艺沙发就是丢给楼下的市民公园……这么多年,我抄过几本笔记?写过多少文字?发表了几篇作品?获得过多少批示?荣膺过几次奖励?记不清了,也毋须记清。或许,我该认自己土里生长的命,该笃定做一棵吃土很深的原乡树,在哪里种下,就在哪里衰老,最后在哪里死去并掩埋,将再多所谓的业绩都只作树上生长的叶片,纵然纷繁成荫,纵使绿意招摇,也不奢求有人在意或更多意义。这样会让我的心境平和,我也不会再介意,将一个个逝去的日子从台历本一页一页撕下来,揉成团,扔进垃圾篓里,然后焚烧或填埋——越来越多的平庸往日(像灰烬又像尘土),已渐渐漫过我的双脚,我的腰身,我的胸脯,最终将会漫过我的颈脖和头颅。

也许平庸久了,我会适应并向往,去过上一种随性的生活,混沌,粗糙,简陋,朴素,与精彩或精致背道而驰,也与豪华或豪阔相向而行,无需太大的空间、太多的环节,不依赖心计而存活,也不依赖精密的仪器和精准的数据而生活,只凭借自然和身体来肤浅感知世间万物,再花最少的力气简单养活自己。比如回到乡下去,拿一截屋檐作我羞涩的硬壳,用一日三餐重复饲养日趋陈旧的肉身,在一张窄木床上铺放时浅时深的睡意,靠一只手机偶尔联通有限的外界,几本书就打发了剩余的全部精力与时光……用手背探测温度,以目光辨别色彩,靠脚步丈量距离,在有限的臆想中收割足够的幸福……一只公鸡的鸣啼会唤我醒来,砰砰的心跳声和绵绵的呼吸声将提示我时间的沙漏在涓涓流逝,肠胃的饥饿告之我大概的进餐时间,红彤彤的落日宣布一日又将过去,启明星升起昭告着新的黎明将至,月以圆缺向我佐证大致的日期……在柳叶萋萋、桃花灼灼中聆听一群燕子或几只布谷歌唱春天,在莲叶田田和稻花香里怂恿四野的蛙鸣鼓噪炎炎夏日,从浓荫深处的几声蝉鸣中辨别一个秋天来临,于雪后的第一缕梅香里嗅出冬日迤逦而至的气息——假如妻儿不在身边(或许恰逢一场幸福的远行),当除夕夜邻舍的鞭炮声响起,大门对联粘贴,晚宴的酒菜香飘过来,我会三碟两盏,然后依偎在熏黄的灯晕里对愈见沧桑的影子说,一年又过去了!影子也一定对我说,一年又过去了——我会像影子忠诚于身子那样,剔除掉所有多余的背衬,只忠诚于简单却纯粹的生活日常。

然而,生命往往又是精确的,像算式那样缜密,那样严丝合缝,那样一步一步走来,那样让人应接不暇、难以喘息。日子往往还没等头绪理出来,步骤却已经展开了。这是一种不左不右的区间,也是一种忽左忽右的状态,它考验着我的拿捏力,也挑战着我的承受度,让我嗅到一种不痛不快、不死不活的气息,提示我要么全力以赴去反抗,要么心不在焉去适应,并教会我:尽管生存艰难,生活苟且,但都要努力活下去。我妻子的手机,工作日须设置三重闹铃,分别为周一的清晨(儿子须提前到校升国旗)、周二至周五的清晨,以及周一至周五的午后,并以反复实践出的经验精确到分钟。每次闹铃响起从不敢关闭,最多再响一次便要匆忙起行。有时我开车送儿子上学,当一只绿灯亮起,哪怕晚两秒钟挂挡起步,后面尖锐的喇叭声都会潮涌而至,让我十恶不赦般诚惶诚恐。儿子所念的班级,每学期要进行数十次测试,并将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在班级群里摊晒,一个学期还未结束就要登记下个学期的兴趣培训项目并缴纳费用,还在念小学就得提前思虑上哪所初中、哪所高中……有时我会真切觉得,日子更像一个密封的圆表盘(包围圈的一种),将我们囫囵包围;我们是钉死在表盘上三根身不由己的指针,被时间和生活凶猛追赶,只是机械地埋头奔跑,循环反复奔跑,一圈又一圈奔跑——要么活着一直奔跑,要么死去再停下来——多么残酷?

有多少人,像只圆规一样,把一只脚笃定踩在故土深处,一只脚在一扎远的地方苟活,像云卷云舒那樣来来回回,心脏与大地的颤音呼应,耳鼓靠几声乡音唤醒,肠胃就着老家的烟火味佐餐,头枕一枚故乡的明月入睡。或许,这些人,都只是借种在小城的一棵卑微庄稼,在有些水土不服的小城,春天下种,夏日生长,秋季浅熟,只待深冬来临,再被故乡不嫌弃地收回。“年”是他们相互传染、绝难痊愈的一场痼疾,在他们身体里根深蒂固潜伏,当北风紧一阵呼啦啦地吹,吹走几只盘桓的孤雁,吹来第一场稀薄的雪,便开始猝然病发,疼入骨髓,只靠一味“故乡”的药来医治和拯救。

“归乡过年”——多么美好的词组、温热的意象?当舌尖在这四个字眼上反复摩挲,目光沉浸在句子的情绪里,我的脑海中闪现出重复却经典的画面:长长的队伍,重重的行囊,灿灿的笑脸,仆仆的行程……遥远的左近的,簇群的孤单的,丰盈的局促的,得意的落拓的……穿过风,穿过雪,穿过阻隔,穿过思念……像只飞鸟入林般幸福,像粒粮食归仓般妥帖,像一滴雨坠入水面般决绝——他们归乡的艰辛旅程,更像是一趟求医问药的虔诚苦途,只为医治再度复发的、病入膏肓的“年症”。归去来兮,来兮归去,他们离开时装进思念带走的故乡,再于年边用一场吃辛吃苦、或平或仄的归去,把故乡从思念里完完整整抠出来,还原在眼前,生动在脚下——这是他们(或许也该包括我)此生认定的宿命,一生无怨无悔的宿命。

而我呢?又是抱持怎样的心态?当“年”的况味从这所栖身的小城无可阻挡地暴露出来并被感官捕捉,当“年”的线索被妻子的持续忙碌(比如采办、清洗、拾掇、晾晒等)彻头彻尾地坦白(就像一树桃花向春天坦白了所有内心秘密),我常常会为是否归乡过年而陷入挣扎(比纠结更疼痛)。这缘于大脑、心脏和双腿的各自僵持与相互倾轧:脑的理性,提示我们最好在小城将就,省却奔波之苦,亦省却诸多用度;脚的烂漫,奢望着一场诗与远方的出行;心却携带情感的汹涌惯性,将我们狠狠地拽向故乡——“此心安处是吾乡”,为了几幅瓷实的心安,纵然之前想法美如蛱蝶翩跹,大脑和双脚亦最终无力妥协,然后便“岁岁过年是吾乡”了——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惯性,带着土里生长的倔强,瓦解了其他的可能,让再多的理性和想象都无从抵抗。

归乡过年,让我们像三股退回岸边的潮,从自己小日子的水深火热中抽身出来,做一个像客人的主人,或者像主人的客人——这样的生活调频有种颠覆性的切换感。我们的情感惯性得到有效巩固,生活惯性却被彻底破坏,比如晚睡晚起,比如悠哉游哉,比如言多行少(像一场痛快的报复)。我的身体常常这样分配:脚沿着记忆的路径向村庄深处漫无目的走,换取手机上的一串或长或短的数字;双手交给一只蓄满红茶的保温杯,或者一双久别重逢的手;眼睛深情打捞更多真实的乡村现场(比如越修越宽的道路、越扩越大的广场、越建越高的楼房、越种越少的田畴、越来越荒的山坞、越活越老的亲人);嘴要么品尝些久违的乡味(像一场必要的复习),要么吐露出漂亮的言语(比如对亲人不再遮遮掩掩一些细节温情,陪他们回忆一些苍茫的往事,也不再吝啬对他们的大尺度夸赞);脸颊生长更多自己的皱纹也生长更多对他人的笑意(应该是走心的);大脑从抽象暂时返回,只负责将眼前的面容和记忆中的称谓一一精准对应;心重新找回泊岸后的瓷实感……在暂歇的故乡,肤浅而具象的幸福,就像屋檐下齐整的干柴垛,被我们随手堆码在胸腔,只须一粒火星,便呈现出灼灼燃烧的燎原之势。

乡村通往除夕的道路,艰辛,忙碌,琐碎,是另一种崎岖——让人疼痛又让人幸福、让人向往又让人害怕的崎岖。比如空间需要彻底清理:院场的柴禾要锯成一截一截,劈开,堆码在屋檐下;四沿的阴沟要清淤;房前屋后要拾掇;过年的用度要买回去;正月里吃的米要碾出来;马铃薯最好趁年前埋下去……比如生活得到普遍清洗:农具,衣物,家什……甚至一块腊肉、一只棒槌、一个马扎也不例外——这让我和妻子感到局促和忐忑:我知道我应该把外套脱掉去,将袖子挽起来,再穿上皮胶鞋,戴上纱手套,加入

他们的队列,用力气换取几粒汗水,再用汗水换来些许尊重,但几年的城市生活,不仅修改了我的气质和习惯,更修改了我的身体(身体往往比灵魂更诚实,我们也往往无力抗拒身体的抉择),我已把多余的力气都还给了父亲,也把身上的泥性都还给了乡村;而妻子,早已在小城的蜗居里耗尽了“过年”的全部勇气和热情——她把“过年”的“过”这个动词完全分割给了小城的蜗居,却把“过年”的“年”这个名词完整带回了乡下老家。我们就像几滴加工拙劣的地沟油,既溶解不进城市的汪洋里,又轻率漂浮在乡村的水面上。这种无所事事的感觉让我们羞愧,并像几只昼伏夜出的畏光鼠那样,更少暴露在他们的视线里:尽量晚起,蛰居房间看书追剧或把弄一只手机,饭后午睡,到附近的学校、山坞或河沿漫无目的溜达,或者去看几个许久未见的故人是否归来……用我们的逃避造成一种消失的假象,或者用消失的假象掩饰逃避的心安。

当傍晚来临,夕阳像一滴滂沱的泪,最终滴落远方的山梁,溅起几丝云彩的涟漪。天渐渐暗淡下来,昏黄的灯火次第亮起,接替阳光烛照人间。谁家燃起了炉火,有稀薄的柴烟在瓦屋顶扭着腰肢来回旋跑。有人牵着牛从村道走过,鸡鸭归巢的声音依稀传来,犬吠一声又一声,叫醒了一条昏昏欲睡的夜归路。寒气渐渐升起,露水偷偷生发,满天的星星蹑手蹑脚跑出来,不动声色缝缀一件镶钻的黑长披风,又把村庄搂抱怀中。豁口的月亮更晚一些跳出东山顶,溺水的月光轻柔,飘浮在一层惨白上,像大地溢出的浓汁液。远远望去,浓稠的白汁在平缓地流淌,漫过山岗,漫过屋顶,漫过河堤,漫过田畴,将乡村缓缓濡湿。流淌声交织着夜蝉的鸣叫声,促织的唧叫声,夜鹰咯咯咯啄壳的磕碰声,使冷夜陷入无边的寂静。父亲将厨房角落的火塘点燃,架几根湿柴烧,烧得柴禾“滋滋”响,浓烟“腾腾腾”地冒。火塘旺起来,火苗窜得几尺高,火光照得窗玻璃红彤彤的,向黑夜贡献出自己的光亮和暖意,也贡献出人们忙碌过后心安的幸福。挂在火塘上的水壶,听火苗扑啦扑啦诉说前世今生,哀声抽泣,液滴渗挂在壶壁上,听得泪流满面。吊在火塘顶的腊肉,渐渐被熏黑,油脂一滴一滴滋出来,香气四溢,被目光先过味蕾饱尝。一口寒夜点燃的火塘,带着光,带着热,带着温情和善意,是黑暗中的一枚鲜红印章,乡村夜晚最醒目的空间坐标,亦是乡村人家最诚挚的请柬,是让人无力抗拒的邀约,引得打工归家的邻里亲朋纷至沓来。让座,上茶,敬烟,端果子……屁股黏在火塘边的凳子上就再也扯不下来,打开的话匣子也再难停下来。凑足一桌人,便摸出两副纸牌打双抠,烟一支接一支,茶一杯喝完再续满,抓一副好牌在手就抡得纸牌啪啪响,打一把烂牌出去就擂得桌子咚咚叫——那一刻,不要恪守勤耕俭持的天长地久,只想远离纷纷扰扰的自由自在。

或许,我会愿意把过年比作一副多米诺骨牌——用一年的时光苦心搭建,然后眼瞅着它倏地坍塌——除夕的年夜饭便是引发坍塌的第一张骨牌。初二起,开始向长辈拜年,每家的基本程序是:拎着礼盒进门,笑脸相互问候,主人敬烟奉茶并给小孩打个红包,烤着火耍一场牌或搓会儿麻,用餐(菜肴奢华,但不敢挑战酒,怕胃造反我而遭罪),略作茶歇后告辞……像按下了循环播放键。对刻意买套新衣过年都嫌烦的我而言,这不能说不是一种纠缠——跟风流俗又无休无止的纠缠。但我(或许还有很多人)并无力抗拒这种纠缠,更需要这种纠缠赐予的心安(像一场交换):敬意表达的心安(于己)、抛头露脸的心安(于妻)、获受尊重的心安(于人)、拉动消费的心安(于村庄小卖铺——“过年过年,果子赚钱”,他们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回乡过年,除了让味蕾得到短暂修复,让睡意打破限制随意泛滥,最紧要的,莫不是换回几日泊岸落地的妥帖心安——那种屈服或妥协,就像个原想着奋勇起义的人最终坦然就义般事与愿违又无可奈何。

——又能纠缠多久呢?最多初五六,我们会接着逃离,一个又一个,背信弃义一样背井离乡,让城市把暂还给村庄的身体(还有身体盛载的生活)再长久借走(一条强硬的水泥路像是帮凶)。出发前,父亲会佝偻着腰身,耷拉着脸(好像“年”又带走了他所剩无几的一些活力)送我们——“保重自己”“别惦记我”“有空常归来”……翻来覆去的几句叮咛,像他又短又硬的胡茬或简单排列的肋骨,深深刺进我的耳膜;也不知道他用多少东西狠狠撑饱了我的车辆:以后备箱为第一现场,然后向车厢纵深蔓延,最后让我们无力抗拒、落荒而逃……

——是的,你我都只是一滴卑微的水珠,无力抗拒生活洪流的裹挟,最终流向各自前途未卜的远方(时间的和空间的),等待命运的宣判,等待时间的裁决——你我均无力抗拒,皆因你我从未曾改变!

责任编辑 包倬

猜你喜欢

心安
此心安处是吾乡——外国留学生浅谈在中国的体验感受
异乡人生 吾心安即归处
心安是福
此心安处是吾乡
你在,就心安
人生路
你若心安
负重心安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顿饭一处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