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君子人格到时代新人的转化与超越

2020-03-13

广西社会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君子人格理想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所,四川 成都 610072)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目标后,时代新人就引起了普遍的关注。目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角度发掘时代新人文化渊源的工作还有待深入。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培育什么样的人,塑造怎样的理想人格,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具有共通性的问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看,培育君子人格是其中的一大主题。而时代新人的提出正是对古代君子人格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超越。

一、君子人格的主要内容

任何一个社会,不论古代还是现代,都要回答什么样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人,什么样的人才是文明社会的理想人才。在我国古代,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中,围绕塑造适合古代社会需要的理想人格的探讨十分丰富。其中,君子就是典型的代表。

(一)仁、智、勇为君子人格的基本规定

君子的提法早在《尚书·无逸》中就有,像“呜呼!君子所其无逸”,这时的君子主要是指区别于小人、庶人的贵族。春秋时期,有鉴于社会的动荡和变化,孔子拓展了传统君子的界限,以道德修养为核心,普遍地讨论了君子作为理想人格的诸多规定性。从《论语》来看,孔子认为君子为人之道有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1]从仁、知(智)、勇三个方面阐述了君子人格的规定性。其中,仁主要是指道德品质,孔子将“仁”看作诸多关于人的道德品质、道德德目的总纲,并视之为人之为人的基本规定性。孔子讲“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2],用仁来定义君子人格的道德修养、道德水准,并因此区别了君子与小人。他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这就强调了遵循道德规范,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凸显了道德修养在君子人格中的首要地位。当然,孔子强调的君子之“仁”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道德自觉,还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道德情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道德觉悟与真诚无妄的心理,君子才“不忧不惧”[5],不为个人而忧虑,“泰而不骄”[6]。

孔子思想中,不仅强调君子之仁,还重视君子之智。《论语》中,知与智相通,其含义包括知识、见解、聪明、智慧等。例如,“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7],将命、礼、言作为“知”的重要内容。当然,知与智并不仅仅是认识论范畴的问题,孔子还将知与智作为道德范畴来认识,例如,“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8]。孔子思想中,知(智)与仁是紧密联系的,例如,“知者利仁”[9],主张既仁且智,仁智一体,因此,君子之智不仅是拥有丰富的知识,更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理性与觉悟。有了道德理性和智慧,才不会被迷惑,能够理性地区分善恶是非。这就是“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是指有道德觉悟和智慧的人的一种精神意志品质。这是建立在道德理性之上的一种主观精神态度,一种主体自觉选择的勇气与大无畏的精神。孔子强调勇必须与仁、义相结合,认为“见义不为,无勇也”[10];“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11]。孔子认为,君子应该深明大义、勇敢担当、不畏艰难,在重要的历史关头,要有一往无前、杀身成仁、义无反顾的勇气。

仁、智、勇是君子应具有的美德与品格,是中华传统文化关于理想人格的一种追求,对于塑造中国人的精神品格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古老道德文明思想的集中体现。

(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君子人格的精神品质

1.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一词出自《周易》的《乾》卦象辞,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语。“天行健”说的是天道生生不息,自然万物遵循着不断运动的规律,运行不止。“自强不息”则是说君子应效法天道,为人处世要积极有为,发愤图强,永不停息。自强不息是一种不懈奋斗、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与精神意志。自强是一种自知不足,因而要不断拼搏、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的信念。不息,就是要人不断进取,不断战胜困难、不断战胜自身。从个体来看,古人讲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要达到这样的理想目标,就需要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即使处在不利的局面,也要不自卑、不自弃,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以坚定的意志、不屈不挠的精神实现自己的理想。从群体来看,自强不息是要求天下的君子都努力拼搏、顽强奋斗,在遭遇困难挫折时,不灰心、不懈怠,发愤图强、励精图治。以刚健有为的姿态和坚定的信念面对困难与挫折,义无反顾地朝着理想目标而奋斗。自强不息是君子应该具有的优秀品德,它代表了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来生产、生存中形成的精神意志品质。历史上,孔子一生好学不倦,孜孜以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12];《列子·汤问》记载的愚公移山的故事也诠释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价值。

2.厚德载物。“厚德载物”出自《周易》的《坤》卦象辞,即“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地柔顺宽厚,能承载万物,包容一切。人应该努力效法大地,以宽广的心胸、海纳百川的姿态,广泛吸纳不同的思想见解,包容宽厚,正确对待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成为像大地一样襟怀宽广、道德高尚的君子。“厚德载物”首先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在此之上形成的道德自觉,是一种基于崇高的道德修养而形成的宽广的胸怀,并因此而能承载使命和重任。君子要主动承担经邦济世的责任,不仅能够在顺境中宽和敦厚,而且在逆境中也要忍耐、负重前行。厚德载物也是一种由崇高的道德而产生的宽厚、仁爱的精神的体现。像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3],以及“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4],都是倡导一种仁爱、宽厚的精神,主张将仁爱推己及人,普遍地运用于治国中,这样就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此外,厚德载物还是一种谦虚和气的精神品质,主张和而不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谦虚和气的态度,尊重他人,容纳不同,既自尊自爱,又与他人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提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5],既要自己不断进步发展,又同他人共同进步发展。厚德载物也是一种开放包容的胸怀,对于万事万物而言,存在差异和不同是普遍的现象,厚德载物提倡尊重差异性,要广泛吸纳有益的思想和经验,反对封闭保守,主张吐故纳新,在新陈代谢中不断吸收养分、超越自己。

(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君子践行的目标路径

君子作为古代社会提倡的理想人格,首要的前提就是道德高尚,但是君子人格并不是为道德而道德,而是有其重要的社会价值,要求君子要为社会作贡献,这就提出了君子践行的问题。《大学》有所谓“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16]“明明德”为个人道德修养,“亲(新)民”和“至善”的实现,则提出了要以天下为己任,并付诸实践。在此基础上《大学》进一步对践行的路径作了展开性的说明:“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17]这里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儒家所谓“八条目”。朱熹讲:“正心以上,皆所以修身也。”[18]认为“八条目”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实际是为了修身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修身,这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成为君子践行的主要路径。首先,君子要修身,其内容包括通过外在知识的探究,获得关于事物之理的真知,有了关于事物之理的全面认识,进入真诚无妄的心理状态,意诚而心正,通过修身,达到对事物的充分了解和道德上的觉悟,这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有了这样的道德储备,接着就是齐家、治国,在古代,家与国是密切联系的,家是国的基本单位,国是放大了的家,家国同构,因此,只有先齐家,方能后治国。齐家是指要培养良好的家风、家规、家教,家是最小的国,只有通过道德教化形成良好和睦的家庭秩序,才能够为治国平天下作准备。这里齐家就不仅仅是一个家庭内部建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责任,因为社会、国家就是由一个个的小家构成的,如果都把家建设好,则社会、国家就都稳定而和谐了,因此说“家齐而后国治”,有了良好的道德风范、道德品行的人就可以参与治国、平天下的重大实践了,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承担重大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二、时代新人的主要内容

时代新人是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概念,关于如何理解时代新人,目前还未形成一致的认识,依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和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以及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相关精神,时代新人至少应该包括如下三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是时代新人的基本规定

有理想是指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理想是一个人前进奋斗的精神支柱,“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19]。有了奋斗目标,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也就有了奋斗的精神支撑。当然,理想是建立在科学理性认识基础上确立的目标,理想不是空想、妄想,因而做时代新人,就是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历史规律、基本国情的理性认识基础上,在科学的认知的基础上,确立行动的方向,以自信的姿态迈向理想的目标。尤其对于新时代青年来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这是时代新人的首要标志。

有道德是指有修养、有品德。中国是富有道德文明传统的国家,重视人的道德修养,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有着礼仪之邦美誉的重要原因。在新时代,社会愈发展、愈进步,愈是对道德文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20]崇德修身是人走向社会、服务人民、报效国家的前提。人无德不立,做人做事首先讲道德,要在讲道德的前提下,实现德才兼备。同时,有了道德修养、道德自觉,还要注重道德实践,在生活中、工作中,在为人处世上,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加强个人品德建设。

有知识是指有真才实学,综合素质高。知识是成为人才的前提,没有真才实学,就不可能担负使命与重任,尤其是在新时代,社会飞速发展,知识传播日益迅速,好学勤学愈加重要。作为时代新人,更应该努力钻研、勤奋好学,使自己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既专攻又博览。同时,在学以致用中,自觉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善于思考、善于分析,不为纷繁复杂的现象所迷惑。此外,还要勤学笃行,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中,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知行合一。在学习与实践中,完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成为综合素质高又术有专精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是时代新人的精神品格

1.爱国情怀。中华民族精神最深层的表现就是爱国主义,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情感就是爱国情怀,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每一个优秀中华儿女心中都有深深的家国情怀。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都深深地表达了一种博大深厚的爱国情怀,正如习近平所说的:“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21]走进“强起来”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情怀更多地表现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上,只有爱国,才能报国,才能兴国;只有爱党、爱社会主义,才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奋斗精神。中华民族是富于奋斗精神的伟大民族,历史上,无论是在面临自然灾害考验时,还是在面临外来侵略时,中华民族始终能够众志成城、不屈不挠,顽强拼搏,使中华民族历经风雨,愈加强大。现实中,新时代有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现象、新矛盾,迫切需要新思想、新方法、新思维,需要开拓创新、顽强拼搏的精神,同时,事物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要解决既有矛盾,以及发展中产生的新矛盾,和由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诸多风险、危险,都需要我们意志顽强、百折不挠,敢于斗争、勇于奋斗。这些时代特点、时代呼唤,决定了新时代的新人必须是开拓创新、百折不挠的、充满奋斗精神的时代新人。

(三)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时代新人的责任担当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新时代每一个优秀中华儿女应该担当的使命责任。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需要大家勠力同心、团结拼搏,更需要大量能够担负时代重任的新人的积极奉献。同时,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是空话,而是要付诸行动,其中,首要的要求就是坚持人民立场,时刻要与人民保持一致。其次要努力工作,勇于担当,把持续增进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作为标准,还要主动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把个人追求与时代使命结合起来,把个人幸福与人民幸福统一起来,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

三、立足新时代的转化与超越

君子人格产生于古代中国农业文明的历史条件下,在古代大一统的社会结构下,等级秩序、宗法关系等都影响着君子人格的塑造,封建社会有一整套道德伦理体系和行为规范,他们都不脱离当时的社会需要和要求。因此,君子人格的道德规范是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君子的知识也是封建社会需要的知识。在今天来看,不免有其时代局限性,需要经过创造性转化,去除其不合时宜的内容或形式,按照新时代的要求,赋予其新的内容与形式,转化为能为今天提供启示的智慧资源;同时,还要去除其中已经过时的、落后的、片面的内容与形式,将其中具有生命力、恒久价值的思想资源挖掘出来。具体而言,君子人格和时代新人有相通性、一致性,但也有差异性,我们不能完全将君子人格等同于时代新人,而要立足新时代,在扬弃的基础上传承并超越。

(一)君子人格与时代新人的相通性和差异性

从理想的角度看,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今人还是古人,都强调人应该有理想、有追求。在古代,关于理想的认识,主要体现在“志”上,例如,孔子曾讲君子应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22]。这是把“志于道”作为君子首先应该确立的目标,注重理想、志向在培育君子人格中的作用。孔子在回答子路关于他自己的志向时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23]孔子的理想是使老人安乐,使朋友信任,使年轻人怀念恩惠。这样的理想已经超越了个人的范围,实际上是要使人们生活在有道德、有情义、有秩序的氛围中。孔子讲的“志”强调了理想对人的重要作用,是形成完善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孔子的志向也反映出君子应该立意高远、关心社会、心系人民。这一思想,站在今天立场,从培育时代新人的角度看有共通性、一致性,这就是都强调了理想信念在理想人格中的作用,人应该有理想、有志向,要自觉把理想建立在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奉献上,这是古今的相通性、一致性,此外,还有不同性、差异性。新时代强调的理想信念并不是笼而统之的,它有确切的指向,即要有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这一理想的具体化,就是要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因此可以说,时代新人的理想是对君子人格的理想的转化与超越。

从道德的角度看,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强调了理想人格应该有道德、有修养、有品格。儒家关于道德的论述十分丰富,仁、义、礼、智、信等都是对人具有完善的道德品格的规定。从层次上来看,古代讲的修身,可以看作个人层面的道德要求;齐家,则是社会层面的道德要求;治国、平天下则是国家层面的道德要求。今天来看,这一思想仍然有其合理性,新时代的新人应该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完善的道德人格,良好的品德修养。这是古今的一致性。但是还存在差异性,古代的道德规范是为等级秩序、宗法关系服务的,对人的道德要求不脱离封建伦理纲常的范围,因而,古代讲的道德具有局限性,并不可以完全移植到今天,必须去除其不合时宜的内容,赋予其新的含义。今天提倡的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是为最广大人民利益服务的道德。而且,古代的道德的局限性还表现在关于道德的认识缺少公德与私德的划分,简单地将道德由从个人出发推而广之作为普遍的道德,新时代的道德则要求要严私德、守公德、明大德。这可以看作是对古代道德规范的转化与超越。

从知识的角度看,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强调了理想人格应该有知识、有教养、有智慧。像儒家讲的“知”与“智”,都主张人要博学于文、知书达礼、下学上达,而且,儒家讲的知识,并不局限于某一类专门的知识,而是主张要有通识。孔子讲“君子不器”[24],意思是君子并不是像器皿一样的囿于一才或一技,而是具有通识的、全面发展的人。对于这些思想,今天仍然可以继承,它对提升综合素质,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但是,与此同时,必须看到,古代讲的知识与智慧主要侧重培育人的道德理性,强调通过道德教育实现道德自觉、道德完备。这样的“知”在今天看来具有片面性,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了。作为新时代的理想人才,既需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还需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储备,面对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仅仅依靠道德良善是不能解决今天的大量的社会问题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需要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需要有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古人有今天的见识与觉悟,我们要做的是继承道德文明的优秀传统,并将它转化为今天道德建设的资源,同时,还要超越古人意识的局限,将科学精神注入今天的人才培养中,塑造道德高尚又本领高强的时代新人。

(二)君子人格与时代新人的一致性

除上述方面的相通性与差异性外,君子人格与时代新人在精神品质、情感情怀上有一致性,对此,应该传承与发扬。

从精神品质的角度看,无论是君子人格还是时代新人,都具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自强不息的君子,是具有奋斗精神的人,哪怕困难重重,都能义无反顾、舍身忘己、坚韧不拔。之所以有如此的精神伟力,是因为君子心中有兼济天下的抱负和励精图治的雄心。今天来看,这样的奋斗精神仍然具有时代价值,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代中华儿女的接力奋斗,需要一代代有志青年的顽强拼搏。从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的历程告诉我们,只有自强不息,不断开拓创新,中华民族才能强大起来,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要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更需要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从情感情怀角度来看,无论是君子人格还是时代新人,都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精忠报国的赤诚忠心,富有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孔子将“仁者不忧”作为君子之道的首要规定,就是要突出君子的仁爱品格和“亲亲”情怀,今天而言,这样的品格与情怀具体地体现在爱祖国、爱人民等的道德实践中。尤其是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在中国发展复兴的征程中,迫切需要传承和弘扬爱国情怀,迫切需要广大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同心同德,将个人抱负与时代大任结合起来,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落实于具体的行动中,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奉献心力、贡献智慧,这是新时代的召唤,也是五千年文明的新启示。

猜你喜欢

君子人格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君子无所争
有君子之道四焉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