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消毒剂对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比较

2020-03-13王汇沙亚莉付应元周能

军事护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含氯湿巾消毒液

王汇,沙亚莉,付应元,周能

(1.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呼吸内科,上海 200433;2.海军军医大学 护理本科六大队十八队)

既往研究[1]显示,ICU病房内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是多重耐药菌传播最常见的污染源,加强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有着重要作用[1]。在关于物体表面消毒方法的选择方面,有效成份为双链季铵盐的消毒湿巾因其具有低毒、低刺激性的特点,目前在医院物体表面消毒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逐渐替代了含氯消毒液毛巾擦拭法。但也有文献[2]显示其有效成份不稳定,易受到温度、pH值、有机物和拮抗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而且至目前为止,所有文献中关于消毒湿巾与含氯消毒液消毒效果的研究比较,均忽略了对擦拭消毒工具材质选择保持一致性,即研究中湿巾均为一次性无纺布产品,而含氯消毒液擦拭采用反复使用的毛巾,两者自身就可能存在对擦拭效果的影响。改进型酸性氧化电位水具有有效氯浓度低、消毒性能优良且腐蚀性小、性能稳定的优点,在第二版的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已明确规定可以用于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但目前相关临床应用研究报道较少[3]。本研究将通过选用一次性无纺布作为统一擦拭工具,对比以上三种消毒剂在ICU病房护患高频接触物品表面擦拭后不同时间段相关杀菌、抑菌率,客观评估其消毒效果,从而为指导临床正确选择消毒剂并统一对物品表面的擦拭消毒频率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选用消毒剂种类 500 mg/L含氯消毒剂(杭州朗索医用消毒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90110)、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有效成分为双链季铵盐,材质为一次性无纺布,商品名为洁力佳,杭州朗索医用消毒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1115)、改进型酸性氧化电位水(上海日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1019)。

1.2 消毒对象 选取我院呼吸ICU高频接触物体包括护理治疗台10个、治疗推车10个、床旁餐桌10个及鼻饲泵10个作为消毒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3种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1.3 实验方法

1.3.1 物体表面消毒及采样 分别采用一次性无纺布+500 mg/L含氯消毒液、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及一次性无纺布+改进型酸性氧化电位水对以上物体表面进行规范消毒擦拭[4],并分别于消毒前、消毒后5 min、消毒后4 h及消毒后8 h进行物体表面细菌采样培养。细菌采样采用Hygicult检测载片,简单易操作。手持载片对采样物体表面固定采样点横竖往返各5次进行采样。采样结束,将载片立即放入瓶内旋紧瓶盖放入恒温箱内培养24h后计算细菌菌落数[5]。

1.3.2 病历夹物体表面的MRSA制菌与消毒效果观察 (1)菌悬液制作:选择我院临床患者分离出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分纯培养后选取典型的菌落接种于用0.45%生理盐水配置成0.5麦氏单位悬液,然后取0.145 ml稀释1000倍[6]。(2)消毒实验:以临床常用的病历夹为消毒对象,共6个病历夹,将每个病历夹分为5 cm×5 cm的5个区域,分别定位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区及3个实验区域,取0.145 ml耐药菌悬液,注入阳性对照区及3个实验区域平面,涂抹均匀,首先用平板压印法对阳性对照区进行采样,计算菌落数。3个实验区域分别用一次性无纺布+500 mg/L含氯消毒液、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及一次性无纺布+改进型酸性氧化电位水进行规范消毒擦拭,作用5 min后用平板压印法进行采样送检。试验各重复6次,根据平皿面积计算细菌总数。

1.4 判定标准 (1)抑菌率计算:消毒前物体细菌菌落-相尖消毒时间后物体细菌菌落数/消毒前物体细菌菌落数×100%;(2)物体表面菌落合格率:根据2012年《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ICU物体表面消毒后细菌菌落数≤5 cfu/cm2为合格;(3)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杀灭率(阳性对照区MRSA细菌总数-相应消毒剂消毒擦拭5 min后MRSA细菌总数)/阳性对照区MRSA细菌总数×100%;(4)消毒成本核算。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对不同消毒剂擦拭后不同时刻抑菌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和趋势卡方检验对不同消毒方法擦拭后不同时间段物体表面细菌菌落合格率进行比较。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种消毒剂擦拭物品后不同时间段抑菌率比较 结果显示,不同的消毒方法及消毒后不同时间段共同影响抑菌率。见表1。

2.2 三种消毒剂消毒后不同时间段物体表面菌落合格率比较 三种消毒剂消毒后4 h及8 h菌落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详见表2。

2.3 三种消毒剂对污染物体表面消毒后MRSA杀灭率比较 改进型酸性氧化电位水、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杀灭率均为100%,含氯消毒液杀灭率为99.20%。

2.4 三种消毒剂消毒成本比较 三种消毒剂每次消毒成本(包括人工成本及材料成本)由低至高依次为改进型酸性氧化电位水(0.81元)、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1.14元)、含氯消毒液(1.17元)。

表1 三种消毒剂擦拭物品后不同时间段抑菌率比较

表2 三种消毒剂消毒后不同时间段物体表面菌落合格率比较

3 讨论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指出病原体通过污染物体表面间接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研究[1]表明,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尤其是加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可有效阻断各种病原微生物传播。因此,选用优良的消毒剂运用于临床尤其是ICU等重点部门,对降低危重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目前临床普遍选用的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及含氯消毒液和近年来颇受关注的改进型酸性氧化电位水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其消毒后不同时间段对细菌的杀灭能力及使用成本,以探讨更加经济有效的消毒方法。

3.1 三种消毒剂消毒效果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消毒剂对物体表面抑菌率、物体表面菌落合格率以及对污染物体表面消毒后MRSA杀灭率均有一定影响。具体表现在:(1)三种消毒剂擦拭物体后不同时间段抑菌率比较:不同的消毒剂以及消毒后的不同时间段对物体表面的抑菌率均有影响。在消毒后5 min三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相同但在消毒后4 h及消毒后8 h,三种消毒剂的抑菌率出现显著差异,改进型酸性氧化电位水的抑菌率均高于其他两种消毒剂,含氯消毒液的抑制率最低。(2)三种消毒剂消毒物品后不同时间段物体表面菌数合格率比较: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使用三种消毒剂消毒后5 min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合格率均为100%,无统计学差异。但消毒后4 h改进型酸性氧化电位水的合格率为95%、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的合格率为90%,含氯消毒液的合格率为70%,改进型酸性氧化电位水合格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消毒后8 h三种消毒剂的细菌菌落合格率均有明显下降,分别降至35%、30%和10%,仍显示为改进型酸性氧化电位水合格率最高。三种消毒剂对污染物体表面消毒后MRSA杀灭率的比较:改进型酸性氧化电位水及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杀灭率均为100%,含氯消毒液杀灭率为99.28%低于前二种消毒剂。同时,从三种消毒剂临床消毒成本的比较也显示,改进型酸性氧化电位水的消毒成本低于其他两种消毒剂。因此,无论从消毒效果还是就经济成本而言,改进型酸性氧化水均可作为医院物体表面消毒的理想选择。

3.2 三种消毒剂消毒作用机理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含氯消毒液的抑菌率最低,分析原因主要有:含氯消毒液在消毒过程中存在稳定性差、易挥发,其配制一般由保洁人员完成,在消毒剂的配制过程中经常存在随意性大,导致配制后浓度不能得到完全保证;另外,其人力成本较高,对人体有害且不适用于液晶显示屏表面的擦拭,故此种传统的消毒剂已失去其优势。双链季铵盐可对多数细菌繁殖体、真菌和酵母菌起到杀灭作用,但对细菌芽胞,部分杆菌却无计可施,另外其有效成份不稳定,易受到温度、pH值、有机物和拮抗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从而影响到其消毒性能的发挥。因此,以双链季胺盐为有效成分的消毒湿巾在临床逐渐推广使用的同时对其使用条件也需进一步考虑和重视。而本次研究选用的酸性氧化电位水为改进型,具有有效氯浓度低、消毒性能优良且腐蚀性小、性能稳定的优点,近年来颇受重视[7],其消毒剂中的无机小分子可以穿透微生物的细胞壁、细胞膜,并对生物膜也有摧毁作用,从而导致微生物死亡。本研究结果也显示,采用改进型酸性氧化电位水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后不同时间段的抑菌率及细菌总数合格率均大于其他二种消毒剂,在对污染物体表面消毒后MRSA杀灭率达到100%。根据对消毒后8 h物体表面菌落合格率的检测结果,建议在ICU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擦拭频率以4~6 h一次为宜,以保证其消毒效果。

猜你喜欢

含氯湿巾消毒液
天天用的湿巾,你用对了吗
含氟、含氯废气废液急冷工艺焚烧装置的设备布置
合理施用含氯化肥可提高猕猴桃产量和品质
晒 干 了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84消毒液
含氯消毒剂中毒的救治和预防
宝宝湿巾的选购与使用
可加消毒液的拖把
84消毒液的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