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生命教育理念在小学体育中的渗透策略

2020-03-13丁海燕

人物画报 2020年36期
关键词:潜能生命教育小学体育

丁海燕

摘  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开展的教育工作,按照生命的本质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大原则,以小学生自身存在的生命特质为基础,选择最合适的教育方法,启迪精神、唤醒生命、开发潜能,让所有的个体都能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意义上的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心理诉求,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有机地将学生组织在一起,让体育教学效果更好、让生命教育更成功。本文主要探討了生命教育理念在小学体育中合理渗透策略。

关键词:生命教育;潜能;生命特质;小学体育

生命化体育教育是体育老师站在生命的视角,对当前教育做出的新认识。“以生命为基础,面对生命;遵循生命的内在规律,激发起生命的意识;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完美。此三点互相协调,实现体育教育的真正意义”。中小学的生命化体育教育就要做到将体育知识、技能、技巧等与生命发展相结合,使其生命更加完善。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活动要以生命的发展为核心展开,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有效性

为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将二者充分地融合在一起,关键要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要强化“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要先从自身转变对生命的重视程度,才有可能引导小学生在日常锻炼和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敬重生命,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首先,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与时俱进,与生活相关联。教师要感受周边环境及科技、经济的变化,从其中寻找到有益于学生成长和进步,尤其是有益于其思想道德观念建立、自我意识觉醒的部分,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1]。让学生在积极性、自主性不断被激发的过程中,赋予体育教学新的使命和价值。其次,让小学体育教学彰显人文情怀。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属于身心发育日渐走向成熟的过渡期,从最开始的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外界干扰,到慢慢能够集中注意力,从形象思维慢慢走向抽象逻辑思维。这期间所经历的是思想认知的变化、情感的细腻和丰富,教师需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穿插人文教育、穿插文化元素,帮助学生慢慢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掌握和提升个人的自救和应急能力,感受社会文化价值的存在。

二、优化教学方法,增强实践性

生命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入有赖于教师以全新的教学方法作为载体。教师需要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运动技能、感受体育的乐趣,进而体味生命教育的意义。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课堂形式、教学方式显然已落后于时代,师生之间的关系需要调整,课堂需要融入新鲜的元素。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生活化的小游戏,如“火灾现场”“攀登者”等,前者是让学生在模拟一场火灾事故的过程中,培养其反应能力和紧急应变能力,同时在跑、匍匐前进等基本动作之余,保护自己的安全;后者是围绕爬山、登高主题设置的体育锻炼游戏。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喜欢在周末攀登、郊游,虽然能锻炼身体,但是也存在隐患,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上模拟攀登现场,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实现强身健体和安全的“二合一”。另一方面,学校有必要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并按照教育管理部门出台的新政策贯彻和落实。如果教育部门没有相关指示就需要学校内部根据自身情况,主动创设条件,推进生命安全教育。

三、优化评价机制,加强长效性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其中发挥着绝对主导的作用,对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具有很强烈的主观性因素,显然这也是不利于生命教育与小学体育教学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首先,开启师生互评。在教师所延续的传统评价方式基础上,学生也可以对课堂的呈现效果、教学方式及自我学习的吸收情况展开评价。如此可以让教师更为充分地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调整和改善教学计划,让生命教育更好地融入课堂。其次,设置更为全面的评价目标。教师不仅要开启对小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运动方面的教育,更要培养起认识体育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意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在运动中领略生命的真谛,而更为全面的教育内容意味着更为全面的评价方式,意味着有更多的元素融入评价体系中[2]。最后,要将生命教育纳入对教师的考评内容和体系设置中,以硬性要求让教师重视生命安全教育,而不是出于想减少工作任务、维系教学现状而故步自封、不愿突破,如此才能让教学过程中所要设置的考评细节更为全面和充分,考评方式得到进一步优化和规范。

四、加强多方合作,加强协同性

生命教育开始于家庭,形成于学校,发展于社会,三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密切合作,培养小学生正确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小学生遇到困难时,鼓励小学生自己面对困难,想办法解决困难,杜绝父母代办、不客观看待事实的宠溺行为。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开放性社会,网络信息、社会事件、大众的价值观无不在影响着学生的生命观,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的生命教育绝不是让学生远离社会,远离社会的负面影响,而是要在教育中引入社会要素,培养学生在社会环境中保护自己,在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的能力[3]。社会是生命教育素材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生命,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但是要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生命理念和生命技能,需要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成长,学校通过与社区的联系可以在社区内组织微型的社会实践,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成长。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正确对待生活,积极乐观面对困难的生命精神,具体来说包括生命安全、个人成长、公民道德、个性形成、情绪控制等内容。体育教学是生命教育开展的重要基地,体育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理念,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不同体育活动中所蕴含的不同生命理念,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将社会生活的生命要素引入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展开全方面的生命教育。

参考文献

[1]岑祥利.基于生命教育视野下小学体育第二课堂的研究[J].读天下(综合),2020(5):18.

[2]杨美华.试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生存教育[J].新一代:理论版,2020(1):171.

[3]张明娜.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生存教育[J].体育师友,2019,42(04):50-51.

猜你喜欢

潜能生命教育小学体育
谈也让学生做老师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创客”对大学生价值潜能研究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