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机补白:让高中语文阅读绽放个性艺术花朵

2020-03-13欧阳琦云

人物画报 2020年36期
关键词:教学相长高中语文

欧阳琦云

摘    要:就语文课程来说,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补白”教学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深入作品、超越作品”基础上,积极有效地展示与弘扬个性,从而更加全面立体地深入作品,更有深度层次地与作者开展对话。笔者拟就“背景未知、主要语句、重要标点、信息隐晦”等几个方面,简要阐述补白艺术的“基本抓手”。

关键词:高中语文;补白艺术教学;个性思维发展;教学相长

凡是优秀或者成功的文艺作品都自带“流量”,普遍存在的艺术特质和魅力现象就在于——在提供“文艺结构导读图”的基础上,有意无意地留下或多或少的“省缺遗漏”现象,以此有效激发“观文者”的进一步思考,并让他们在“自我完美”潜在意识的驱使下,不用扬鞭自奋蹄,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自觉主动地开展“见仁见智”式地相机“填补”活动。就高中语文教学来说,善于开展丰富多元的“补白”课程活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习情趣,而且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与把握作品涵,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教学双方的相辅相成与和谐相生。那么,相机补白的切入点与主抓手究竟在哪里呢?

一、以“背景未知”为由,积极开展语文补白艺术教学活动

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其意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说文章反映时事,应时而生、因事而作;另一方面是说所反映的事情不一定是时事,文章确是为现实而作,即“裨补时阙”(《与元九书》)。这一流传千古的信条式经典,不仅是对文艺作品基本属性的高度性概括,而且为我们“接触与深入”作品提供了“知人论世”解读法的启迪。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以作者生平经历、作品创作背景等“未知”为有效抓手,认真做好并努力做足這些“诗外工夫”。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还原求解”中更好地把握作品内涵和作者本意。以苏轼的《赤壁赋》为例。这仅仅是作者在泛游赤壁时发出的慨然之叹吗?当然不是。作者苏轼生性豪放却生平坎坷,历经磨难却并不萎靡。由于“诗文案”被贬谪黄州,在这赋闲无为的最困顿期间,他寄情于山水大自然之中。该赋文就是作者在游览赤壁之地而写下的“吊古伤今”之作。只有首先熟悉作者的生性和生平,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才能无限地接近“文本真意”。

二、以“主要语句”为由,积极开展语文补白艺术教学活动

叶圣陶强调指出:“语文教材就是个例子。”凡是编入基础教材中的“例子”作品,不是流传深远的经典,就是历经淘洗的精髓。在非常优秀的文艺作品中,都会蕴藏着各种各样的主要语句,而这些往往正是开展“补白”教学活动的又一“着力点”。如《荷塘月色》,文中开句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句“普通话”,不仅奠定了整篇文章的情感基调,而且为解读这一“荷文”提供了“入口入手”的基础。由开始的“颇不宁静”,可以感知作者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这与下文中如影而随的“淡淡的忧愁”是时刻呼应的,与一再强调的“淡淡的喜悦”也是紧密相关的。换言之,这种“颇不宁静”的愁云始终在笼罩全文。那么,究竟为什么“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呢?这就成了“作者不说,读者须知”的一大重要问题。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善于以此为切入口进行“补白”,恰如“顺藤摸瓜”,能够较好地打开作者心扉,快速走进作品的丰富内涵。再如《记念刘和珍君》,其中“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一主要语句,对于创作此文来说,既是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既在鞭策自己,又在激励他人。

三、以“重要标点”为由,积极开展语文补白艺术教学活动

在语句文篇中,“标点符号”连接着词句语段,既是无可或缺的有机组成,又是至关重要的“隔断”形式。它与语言文字“粘连”起来,能够充分发挥“小标点、大作用”的正强化功效。尤其对于“省略号、问号、破折号、感叹号”等来说,在有些时候或者有些地方,应用得当与准确理解,或改变语句气势,或增强人的情感,或激发思维想象……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以这些标点符号为抓手开展“补白”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对于语段文意的把握,而且有利于在“联系与想象”中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例。如“——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这一句中,作者运用了“破折号”,既是在追念“故人”,又是在慨叹“只能如此而已”的无奈,更是在下定决心“以文抗争”。再如“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这一句中,作者运用了“感叹号”,既在深刻显示对社会黑暗的强烈愤慨,又在热切表达对推翻反动政府、改造社会现实的强烈渴盼。还有“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这一句中,作者运用了“省略号”,意在强烈谴责杀人者的罪恶行径和斑斑血迹。

四、以“信息隐晦”为由,积极开展语文补白艺术教学活动

在许多文艺作品中,由于不尽相同的种种原因,无论是出于作者的有意为之还是他们的无意之作,往往出现了“言虽浅、意却深”或者“言已尽、意未竟”的一些“隐晦”现象。有鉴于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抓住这些“秘密枝节(或敏感内容)”,组织并引导学生认真挖掘,开展与之相应地“相机补白”,才能更为全面、更加深入地解析文本内涵,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要义。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其“隐晦现象”就在于如下几处:一个是官途仕人,一个是身处社会最底层的江湖流浪艺人,作者如何会把琵琶女引为自己的“红颜知音”呢?他为什么会慨然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种如此悲怆的伤心之叹呢?这一“集语言文字与音律描写于浑然一体”的典范诗篇,究竟是“早已有之”还是作者的即兴之作呢?文中琵琶女的“音色与音准”真能像作者笔下所描写的如此美妙吗?还是作者的“妙笔生花”或“真心希望”呢?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相机补白”活动,努力实现与文本与作者的“同感共鸣”。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善于借助“留白”现象与“补白”活动,能让学生在学习与想象、感受与体悟中获取更多、走向更远。这既是智慧之作,又是艺术展现。我们应为之贡献自己的心智力量。

猜你喜欢

教学相长高中语文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论述要逐层递进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三层论述 逐层递进
教学相长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