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当下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实况的问题与其解决路径

2020-03-13邱琳

人物画报 2020年36期
关键词:自我观念道德与法治

邱琳

摘   要:长久以来道德与法治一门课程教育保持着陈旧老套的架构,没有发展出一个深层地理解和探究现实问题的教学体系,也未能跟进我国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做出相应的内容调整。围绕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者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提出可行的补正方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观念;实践;时代;创新;自我

一、自1982年通过义务教育法以来,我们的教学经过了迭代的改善和优化,然而我们今天的道德和法治教育,因为不在学业水平考试规定学科范围内,在学校的各科目课程中,道德和法制教育常常是不大被重视的。另外,长久以来这一门课程教育保持着陈旧老套的架构,没有发展出一个深层地理解和探究现实问题的教学体系,也未能跟进我国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做出相应的内容调整。而小的单位问题是,许多教师缺乏对支撑教学研究发展的理论的研究和包容,不舍得以真诚的态度对和学生给出的案例问题做不同体位的综合性研究,往往单从书本出发把活生生的案件简单地归纳为一个苍白的道理。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教学的一方还是受教学的一方,都缺乏围绕自己职能以推动教学的意愿。意愿固然不能取代实践,但它客观上为实践的发展确定了方向,界定了范围。如此,加之以教师们照本宣科的讲述和教材中时过境迁的事例,让学生被动地失去了对道德和法治问题探索和发现的能力。

为了化解其中的教学障碍,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在此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方法。在对学生们举出我们的应当被实验和采纳的教育方法以前,我们首要做的是让他们系统地了解道德和法治的关系。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有言:美德就是知识。而曾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现代法学家霍姆斯有言:法律是对我们行为的预测。这千百年的隽言正是证实了,道德和法治教育,是以人类的实在的精神情状和生存境况为首要考虑的学科。

良好的道德和法制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综合判断力,能够推动学生对精神的和物质的实质领会,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道德作为社会的心脏,法治作为社会的骨骼,事实上,道德和法治有着作为当仁不让地为学生规划人生价值和规范人生道路的第一学科的功能。教育的必要性取决于法治的要求和公众认知的是非观念的距离有多远——这是新自然法学派的代表富勒自称为戏言的名句。其实,道德和法律或法治的关系便真是如此挨着彼此的。在历史上,无论中西,法律和法治往往致力于发掘出当时社会上得到普遍接受的观念的含义,法治与道德要求之间的这种大幅度吻合是一种因果承袭造就的状况。

二、归溯到道德与法治的实际教学方法,我们需要从多视角、多维度、多平台几个方面去更进和完善。

第一点,教师应当对课本章节内容进行细致的择取,自觉主动地储备大量的能够贴近学生心智年龄的道德和法治的事例,在课堂讲授中,应该以不含带价值评论的文本或者其他媒体形式呈现的故事,谨慎地策划一些小问题,观察学生听讲的情绪的表达和反应和回答,并判断教学内容应继续得到改正的地处,务必要注意让学生发挥极限的自主思考能力,人都是局限的,教师要包容学生也许偏离正确价值观甚至缺乏应用逻辑的回答,要理解学生处在半封闭的社会生活环境,没有掌握足够的社会生活经验和判断是非的辨析能力,自然地他们的认知和眞实案例的处理之间难免有大的落差。然而这个不断剥落他们错误的过程中,恰恰是如此,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而且加深他们对于道德和法治的记忆。

第二点,要尽可能地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后实践活动,比如做周记,记录比如规定时间和主题的模拟法庭和模拟审判,学生以团队的形式收集资料信息,并自由编撰活动需要的文本,然后设计大概的活动流程,这种方法能夠使得得到鲜活而蓄含着乐趣的知识,并且推动学生积习自主分析和总结道德与法治事件的能力。

第三点,引导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关注和记录国家政治、经济和民生中的法治事件,查阅历史中围绕道德发生的刑法案例,对于12~16岁的初中学生,他们的心灵仍然很稚嫩,对于道德和法治的认知也是很朦胧的,学校的教育再补进,给予他们的学习方向仍然不够多,学习角度仍然不够广,要扩展学生的认识,在此,推荐一个最便捷的学习方式:阅读,比如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和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等等,学习能力较薄弱的孩子,可以观览这些优秀的名著改编而成的戏剧或电影。

第四点,在学生的视角里边教师和家长的性质是类似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因为存在着由于年龄差异和身份高下引致的距离,在教学中,就存在着基本的沟通的隔阂,那么一个最方便最轻松的弥补这种缺憾的方法是,推动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在面对自己肯定的同伴时,学生可以放松地思考,对同伴他们愿意且乐意去表述、听取和进行下一次的分享,这个过程不但落实了教学目标,而且在学生们自己营造的谐热烈的动态交流氛围裡,道德和法治的兴致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消化和养成。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有一些“野心”,持续地尽力探索新的教学路径,不单单是以教师的经验、体悟为传统的教科书提供的理论或者模式提供一些注脚,充实或补充他们的理论框架,道德与法治是和人一体的学问,学生的精力集中於九大应试学科的学习,简单的两点一线和粗糙的课堂教学给予学生的只是“打水漂”模式的内容,在课堂之外若不受切己的利益问题,几乎不关心道德与法治的问题,甚至是不能够意识到道德和法治对于个体和羣族的意义。归根结底,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是储备性质的学习,是为了让年轻的孩子们离开师长的臂弯之后在新的天地独立地生存的储备,我们当下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存在着的改进空间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学习和参与。

猜你喜欢

自我观念道德与法治
钓鱼的观念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成长中的“自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