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家庭教育重视,共促幼儿心理健康

2020-03-13高芳

人物画报 2020年3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家庭教育

高芳

摘   要:幼儿园是幼儿自我意识形成以及养成各方面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不仅需要老师的引导,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如今家园共育已经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幼儿教育有深刻的影响。下面,本文对家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进行了以下几点探究。

关键词:家庭;教育;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能以及情感能够和谐发展。在今天,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不可缺失部分,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广泛关注。家长应该仔细注意观察幼儿的心理发展问题,而不仅仅只局限于幼儿的衣食方面。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稳定的,良好的,积极的心理效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身体能作良好的适应,使其更好地发挥身体和大脑的潜能,学习能力更加有秀。

一、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

在成长的过程中,幼儿会受到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分为两种:严格要求或者溺爱。溺爱孩子的家长,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以至于孩子很难适应学校的管理;严格要求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从小学习各种课程,限制孩子的玩耍时间。这两种管理方式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幼儿园是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幼儿的良好成长。

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科学育儿的知识讲座,对家长的育儿观念进行科学化的教育,通过邀请家长的方式,增近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使家长和教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能够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如此能够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且根据孩子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教育。幼儿阶段的心理尚未成熟,家长要不断学习,运用科学的育儿方式进行教育,为幼儿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幼儿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良好家庭环境的创设必须融入到家庭日常生活。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心理和物质两个层面加强良好家庭环境的创设。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带动幼儿与家长的交流互动,幼儿在父母的关爱、教育引导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性格开朗,懂礼貌,会尊重别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关系和睦,家庭的和睦气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亲情浓厚的家庭氛围,幼儿从出生就能体验到和谐的人际关系,受到积极乐观的情绪的感染。而单亲家庭的幼儿或者父母经常吵架的幼儿,享受不到完整的父爱和母爱,不利于其行为习惯的积极培养,并对其心理和行为的发展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物质方面,父母切忌对子女过分溺爱、担心、保护或者过分严格、歧视,以及对子女不切实际的过分期望等,这些都不利于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要重视儿童的挫折教育,从小培养克服困难,应对挫折的能力。作为父母,切不可错误地认为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尤其是物質上的要求,一味地迁就子女是对孩子的关爱与优良抚育,而应让子女在艰难困苦中加以磨炼,才能真正达到锻炼和增强其独立自主、自强的信念的育人目的。

三、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是发明的先导,好奇之心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爱问是孩子求知欲望十分强烈的表现,家长应积极回应,切忌轻描淡写,敷衍了事,挫伤孩子的求知积极性,泯灭孩子的思想火花,更不能随意回答,误导孩子求知上进,搞不懂的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由此鼓励他好好读书看书,并陪孩子一起阅读。对于复杂的问题,家长不要一口气全说出来,而应作些启发式地回答,引导孩子动脑动口,使孩子养成善于思考以及体验求知成功的乐趣。有时候家长容忍孩子一些好奇性的“小破坏”,如小孩子把电动车拆的稀巴烂之类的,不要指责打骂,而要引导孩子在“小破坏”中多思考,从中汲取教训,并获得新的知识,适当给孩子自由空间,让孩子去走走,看看,听听,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是他的好奇开花、结果,最终服务于社会。

四、恰当批评和鼓励

家庭教育中,因教育理念的不同,易出现两个极端,比如:一味的表扬,即便做错事,也不批评;一味惩罚极少鼓励、表扬。事实上,这两种都是错误的。幼儿耳边只有家长批评的声音,会使其失去自信心,产生畏惧心理。当然,仅是一味的表扬幼儿也是完全不合适的,处罚、批评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将处罚、批评闲置起来,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心理教育错误的纠正期间,首先要分析该错误的发生原因,学会给幼儿讲道理,学会善意、温柔的批评;其次,和幼儿共同讨论错误的纠正方法:再次,进行适当处罚,禁止不分青红皂白的教训、批评。所谓的适度,就是在保护幼儿自尊心的基础上,让幼儿自行反省。

五、幼儿园与家庭联合共促成长

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加快建立家园合作联动机制,以切实发挥家庭教育的独特功能与优势。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但家庭才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当着力于搭建家园沟通平台,以便让家长在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独特功能。

为了增进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我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并与其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探讨,以便让家长在及时了解幼儿在园表现的同时,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我还会针对幼儿的不同心理和性格特征,教以家长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切实提升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在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我也及时掌握了幼儿的在家表现,这便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现实依据。

总之,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为幼儿今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与此同时,人在儿童时期所产生的心理知觉通常会影响其一生,所以家人向儿童传递的情感,个性,价值取向及心理品德等,会是幼儿树立自我观念的一大关键。

参考文献:

[1] 刘捷.家庭教育背景下幼儿任性行为探讨[J].教育观察,2019,8(06):132-133.

[2] 钟小川.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导向作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09):73-75.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家庭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家庭“煮”夫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