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中逞能型心理障碍学生的教育方法研究

2020-03-13彭发玉

人物画报 2020年36期
关键词:教育方法心理障碍小学语文

彭发玉

摘  要:心理问题的出现会使一个人的生活、学习或工作受到很大影响,但是目前我国对心理治疗方面的重视度不高,许多教师也没有认识到学生心理疏导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文本研究了小学语文课堂中逞能型心理障碍学生的表现和教育方法,以期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逞能型;心理障碍;教育方法

社会经济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改变了社会这个大环境,也让学生家庭环境有所改变,而学生因环境的改变和自己年龄的增长很容易形成一些心理问题,比如焦虑、神经过敏、抑郁、狭隘等。逞能型心理障碍是小学阶段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表现为爱自我炫耀,好表现自己,傲慢自大,长期如此不仅不利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交活动,教师应及时采取措施调适学生心理,引导学生保持谦虚心态,树立正确三观。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逞能型心理障碍表现

作为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逞能型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这类学生大多傲慢自大。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他们爱自我炫耀,好表现自己,认为自己学习能力强、考试成绩好,因而傲慢自大,看不起其他的学生,觉得其他人都比不上自己,所以在和同学交流沟通时难以保持平等的心态。久而久之,其他同学也不愿与之交往,因此这类学生的人际关系通常不太好。第二,这类学生经常盲目自负。具有逞能型心理障碍的学生对自己过于自信,在没有全面了解其他学生和自己学习水平的情况下就直接将自己定位为“好学生”,这种不准确的定位正是学生不了解自身实际学习情况的体现,自负心理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制定学习目标时经常不自量力、好高骛远,获得的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逞能型心理障碍的教育方法

2.1 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尚未形成完整认知,也还未树立正确的三观,这也是其出现逞能型心理障碍的原因所在。教师要帮助学生疏导、调适心理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小学课本中编入了许多涉及虚心进取、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等与德育思想有关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逞能型心理障碍的特点,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展开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比如讲解《狐狸和乌鸦》时,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字面意思,还要让学生体会故事的含义,也就是其中的寓意,以此来提醒逞能型心理障碍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要保持头脑冷静、清醒,知道自己真实的学习能力,不要因为他人的一句称赞就盲目自大,也不要在外界诱惑下迷失自我。教材中还有许多适合引导学生塑造三观的文章,教师要找好切入点,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

2.2 加强课堂管理,约束学生遵守课堂规矩

逞能型心理障碍学生因为盲目自负而对自己信心满满,觉得自己比其他同学厉害,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往往表现欲很强,爱回答问题,但经常不举手就坐着喊,而且追求独特,回答时企望“以奇制胜”,这些行为影响了课堂秩序,但教师的批评很可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必须要注意管理技巧,有效规范学生行为。

比如,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奖励机制,每一位站起来回答问题并答对的同学可以获得一颗小星星,整堂课都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的学生也可以得到一颗星星,但是课上经常起哄、回答与问题无关内容的学生则会扣除一颗星星,在每个周末集齐十颗星星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张奖状。这种办法可以有效约束和激励学生,逞能型心理障碍学生认为自己很棒,就更想得到奖状,教师可以在他们不规范回答时给予提醒和建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改善教学效果。

2.3 采用评价机制,引导学生保持谦虚心态

為了帮助逞能型心理障碍学生疏导心理问题,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教师要座的就是让他们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劣势,知道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还有许多要学习的知识,以此来让学生由傲慢自大、盲目自负转变为虚心求教、谦逊认真。具体而言,教学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通过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让学生认清自己。

比如,教师在完成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的教学之后,先为学生布置任务,开展课堂测验,主要是通过试卷作答检验学生对所学字词、文章内涵等的掌握程度,考察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和语文能力。选择一些典型题目,将测验时间控制在半堂课内,结束后教师先让学生估计一下自己的得分,接着教师公布正确答案,让小组成员交换试卷并判卷打分,让学生认识到足迹的不足,最后教师查阅试卷,写下评语,提醒学生保持谦虚,态度认真才能获得进步。

综上所述,逞能型心理障碍学生往往会有骄傲自大、盲目自负等表现,进而导致其学习不认真、不承认错误、学习时眼高手低、无法与人正常交往,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教师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加强课堂管理,约束学生遵守课堂规矩,采用评价机制,引导学生保持谦虚心态,通过有效疏导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张昌生.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6):85-86.

[2]王玉芬.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06):34-35.

猜你喜欢

教育方法心理障碍小学语文
17岁前恋爱,日后易出现心理障碍
空心病
低到尘埃里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