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实践研究

2020-03-13叶淑梅

人物画报 2020年36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色彩实践

叶淑梅

摘  要:在小学阶段,美术教学不仅能够放松学生的身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陶冶學生的情操,对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言不可或缺。色彩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关系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该文就小学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的实践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 色彩; 实践;

色彩教学是美术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学习色彩,学生能够增强自身对色彩的审美意识,学会如何用色彩创造美。然而,现阶段的小学美术色彩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限制了学生对色彩的学习。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色彩,是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存在的问题

1. 过度重视技术培养

色彩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色彩、感知色彩、创造色彩,无疑是最好的教学方式,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然而,在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在教导学生色彩知识时,往往过于重视学生对技术的学习,引导学生记忆知识,开展机械性训练,以致教学缺乏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教学导致部分学生对色彩的认知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在生活中感知、发现色彩美的能力,最终影响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2. 课堂评价存在误区

对于学生来说,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意义重大的。教师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于美术创作的自信心,而且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促进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然而,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美术作品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单纯地用“好”与“坏”定义学生的美术作品,忽视了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这样的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对美术的热情,影响了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色彩对于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

1. 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美术作品不同的色彩搭配会带给欣赏者不同的心理感受,这就是色彩的作用。不同的色彩带给人的心理感受不尽相同。如:红色刺激性较强,较为醒目,会给人活泼、兴奋的感受;蓝色能够带给人清新、镇静的感觉;等等。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色彩的过程,就是教导学生如何用色彩表达内心情感的过程,这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 加强学生对生活中色彩的感知能力

在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加强对色彩的感知与运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美术中色彩的魅力,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多种多样的色彩,增强学生对生活中色彩的感知能力,使学生主动探索生活中的色彩,运用学习的色彩知识在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促进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3. 增强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色彩的方式主要是感受美术作品中的色彩。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欣赏美术作品认识色彩、学习色彩,提高自身对色彩的感受能力与掌握能力。在学习如何运用色彩的过程中,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也得到了充分锻炼。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策略

1. 重视美术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色彩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在开展色彩教学,教导学生感知色彩、运用色彩时,需要让学生认识色彩,感受不同色彩带给人的不同心理感受。只有在对色彩足够熟悉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够深入感知色彩、运用色彩。基于此,教师需要将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色彩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感受美术作品中的色彩与艺术家表达的情绪,从而增强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如,在《色彩的冷与暖》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上课之前已经学会运用简单的色块在美术作品中表现自己的想法,但是还不能很好地感知色彩带来的心理效应。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对比性较强的作品。如,将几乎全是暖色调的清代木版年画《门神》和现代水彩画《丁香花》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思考。教师通过询问学生在鉴赏作品时的感受,引导学生初步建立起冷暖色的概念。随后,教师为学生出示蓝色、黄色、橙色、白色几种色彩,让学生说出这些色彩带给他们的感觉。由此,教师让学生感受美术作品中的色彩效果,利用强烈的对比加深学生对于色彩的认知,最终促进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发展。

2. 结合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在开展色彩教学时,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方面,美术这门学科往往对于学生的成绩缺乏较为明确的要求,以致部分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过度重视对学生基础技能的教学,“重技不重心”,这导致部分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缺乏学习兴趣,不愿主动学习。小学生对于游戏往往有着强烈的兴趣,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将游戏与色彩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认识色彩、运用色彩。这样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促进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如,在《色彩的和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开展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展示三原色与三间色,并将这六种色彩标上序号,为学生分别播放欢快与悲伤的音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将六种色彩分为两组。教师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旋律选择色彩,并引申出对比色与和谐色的概念。对比色为“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和谐色为“蓝与绿”“红与橙”“紫与红”“黄与橙”。随后,教师开展竞赛,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学生五分钟分小组时间讨论和谐色与对比色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使学生深入学习,加深对色彩的认知。

结语

色彩是美术创作的重要元素,有了色彩,美术作品才会变得更加有感染力。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深入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色彩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对于色彩的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对于色彩学习的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秀环.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4):136-137.

[2]周学梅.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实施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208.

[3]徐文婷.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4):138-139.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色彩实践
神奇的色彩(上)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春天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