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2020-03-13朱丽敏

人物画报 2020年36期
关键词:应用分析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

朱丽敏

摘    要: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确,生活是艺术灵感的来源,充斥着丰富的素材,只要带着艺术的目光去审视,就一定能够得到收获。美术教学生活化的意义正在于此,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将培养出更多扎实的创新型美术人才。本文将面向小学教育,对如何实施生活化美术教学提出几点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应用分析

生活中随处可见美术的痕迹,与生活各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我们常说美术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小学教学中,美术是与众不同的,美术教学更侧重于美的艺术,教学方式要多样化,更需注重将美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魅力及价值。生活化视界下的美术教学是将多姿多彩的生活融入抽象的美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开展教学,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感知生活,提升美术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之美的能力,激发兴趣

美术课本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绘画的技巧、赏析的艺术照,为小学生打开了新的世界,开启了学生的美术学习之旅,但课本里的内容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课本教材中留下的无线发展空间,我们可以从生活中补充。在开展小学生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计划要根据教材,结合新课改的要求进行,要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看到的事物画出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绘画,也可以具象的画出来,在长期的锻炼中,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其记录下来的能力。

例如,当春天来临,万物都开始复苏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安排教材中有关春天的课程。在课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找到自己认为的生活中春天的美,感受自然的变化和季节的特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然后在课堂上,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春天景象,形象的运用语言描绘出画面,下面的同学就开始加上自己的想象,画出台上同学描绘的春景,最后绘画完成后,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画,拿上台进行展示,可以请描绘这些画的同学一一分享自己的创作理念以及心得体会,其余同学看到展示的画以及分享者的讲述,就能从他人的身上学到更多的绘画技巧、思维方式、想象力、创作力,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这种贴近生活的美术课,可以让学生积极的到大自然中寻找春的气息,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細节,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多媒体与生活化教学的结合

小学生对社会缺乏了解和经验,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自身的经验引入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层次地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美进行感悟。小学美术教学中,民族节日是一个可以利用的重要社会资源,手工工艺和色彩的搭配都可以使用到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只要仔细进行观察,就能够从生活中挖掘美术教学资源。例如,让学生观察民族节日的风俗习惯,观察节日服饰,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组织《美术作品欣赏》,以PPT的形式播放画集,让学生站在观赏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作品,增强学生对于艺术的审美理念。在美术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整合生活中的美术资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观。

三、锻炼创造力,发现生活的艺术美

学生们拥有了观察生活的能力和想象力感受力之后,还需要锻炼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创造力可以将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按照自己心目中的样子表达出来,创造力是可以让同学们将观察到的事物更加还原自己心中理想的形态,缺少美术本身美的表现,但是创造力的表现不是如想象力或者观察力一样短时间可以建立的,要我们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做好基础锻炼,本身培养创造力的基础功底就是美术基本绘画和动手能力,创造力的培养也就是将生活和美术更加完美的结合,在生活中的观察创造艺术的灵感,通过艺术灵动的表达生活的美好,如组织一次郊游,在充满生机的环境里让同学们感悟春的美好,翠绿的生机,和顺的微风,摇摆的垂柳,温柔的江水,都尽览在孩子们的眼底。回到校园,相信每一个孩子眼里的春天都独一无二。这一举措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功底和美术境地,但是每个学生的基础和悟性都不一样,所以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时时监督、观察,不能只关注悟性高、表现好的学生,要帮助所有同学一起成长。

四、提供平台,丰富学习体验

美术来源于生活,又彰显着生活。美术的创作,既是对生活的一次回归,更是对生活的一次思考。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美术和生活的关系,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出来,深入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在生活中捕捉美,为学生提供一个生活化的实践平台,帮助学生从社会化的角度感受美术的价值,进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需要积极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重新感受美术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风景写生》这一课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会在课堂上出示一些摄影作品,让学生通过他人的摄影感受风景的美好。但是,这种间接感受仍然不能和直接的感官体验相比拟。如果学生不能真实地看到风景,又如何画出真正动人的风景呢?仅凭他人的一些摄影作品,并不能代替学生的直接体验。因此,教师需要组织学生深入户外,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观察。如果想要完成风景速写,就需要找一处美丽的景色。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公园或植物园去看一看、转一转,让学生细致观察其中的花、草、树、人。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会得到一种真实的体验。在此前提下,教师向学生讲述一些构图相关的知识,学生也会理解得更好、更到位,而且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生的观察也会更加细致,画出来的作品也会更加动人。

总之,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美术学习过程是一种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一种宝贵的经历和体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就是把生活引进美术,又把美术引入生活。将美术教学变得与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绚丽缤纷是每位美术教育工作者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

[1]吕敦盛.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6(18):158-158.

[2]谷建维.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上),2017(1):105-105.

猜你喜欢

应用分析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