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2020-03-13丛娇

人物画报 2020年36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新课程改革小学美术

丛娇

摘   要:新课程改革使得小学美术教学得到了优化,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授学生美术技巧一直是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可以得到进步,但是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创新精神远远达不到美术学习的要求。所以,在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以及创新精神进行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美术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美术;探索精神;创新精神

在美术学习中,探索、创新精神是学生必不可少的素养,如果学生面对美术学习中的问题不能够产生质疑、不能探索这些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成效就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创新更多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不斷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让学生具备更加良好的美术创作能力。

一、在质疑中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如果想要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那么首先让学生学会质疑十分重要,学生通过质疑可以进行更多地创新。所以,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美术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在顺应学生学习本性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阶段学生认知特点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鼓励学生从“唯师论”以及“唯书论”之中走出来,引导学生能够对日常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质疑”,在质疑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教师需要让学明白质疑对于美术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进一步地对质疑产生正确的认识,从而使得学生美术学习更加科学化、体系化。

例如,教师对学生教学画动物教学时,某些学生在绘画时画了这样一个作品:一只鸟在捕鱼吃。有的学生就会提出疑问:“鸟是不吃鱼的,你肯定画错了吧!”有的学生就会反问:“人家画的鸟又没有说是什么鸟,为什么鸟就不能吃鱼呢?”虽然学生的这些问题看起来有些幼稚,但是这些问题恰恰能够将学生的质疑精神激发,不管最终学生的争论结果是怎样的,但是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锻炼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一个过程。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本身就是需要双学生鼓起莫大的勇气,而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则是学生真正进行思考的一种表现。此时教师应该对质疑者进行鼓励,使其能够将这种质疑的精神维持下去,同时也可以通过这名学对并其他同学进行鼓励,让其他学生可以学习这位同学的做法。再如:教师在教学生绘画天空的时候,学生的作品都会有所区别,有的学生将太阳与星星画在了一起,这时就会有学生质疑:“太阳和星星可以同时出现吗?”,另一位同学就会回答:“当然能了”,由于学生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出现这样的情况非常常见,但是教师不能因此批评学生,而是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其中存在的奥秘。实际上美术的学习应该充满更多的想象力,只有学生将自己的想象融入其中,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得学生探索、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二、在想象中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想象力是学生创新能力提升重要基础,在美术学习中如果学生缺乏想象力,那么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使得学生想象力能够得到发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想象,为学生的学习创作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力求将学生培养成想象丰富的探索、创新人才。因此,在进行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将学生的思维模式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应该让学生能够在定式思维中走出来,不断地鼓励学生将自身求异的思维应用到美术学习中,科学地引导学生可以将自身的思维发散,让学生在想象中不断进步,在想象中得到美术创作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学生绘画花朵时,学生通常都是画上一根竖线代表树干,画几片圆代表叶子,学生的这种绘画方式没有一点新意。此时学生可以启发学生将自身的想象力应用到绘画中:“春天来了,花儿都开放了,引来蜜蜂、蝴蝶,还有可爱的孩子们”。听到教师的引导后,学生就会将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地将画中的画面进行完善,有的学生画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花朵、画上了小溪、花了一片花丛;有的学生花了花朵、画了蜜蜂、画了养蜂人,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学生的作品多种多样。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将自身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并应用到美术学习中,使得美术教学的效果得到提升。再如,教师在教学学生剪纸的时候,除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外,同时也需要教师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比如剪一些小动物或者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些元素等,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不断探索,不断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化,探索更多学生感兴趣的创作方式,学生的探索、创新也会得到提升。

三、在情感中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美术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将感情教学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情感教学中得到探索、创新能力的提升。教师想要让学生将艺术创作的水准提升,那么应该对情感作用给予更多地重视,使得学生带着极大的热情参与到美术的学习中。教师应该认识到感知、情感、想象等这些在美术教学中都是相互渗透的,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能够使得学生探索、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通过情感教育为学生美术学提供强大内驱力,新一步地将学生创新的火花点燃。当前的美术教材中都会存在着欣赏课,这些欣赏课的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欣赏课为切入点,对学生开展情感教学,让学生在情感教学中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对《海底世界》进行学习时,教师可将一些有关于海底画面的视频播放给学生,在学生观看时为学生讲解一些有关于海洋深化故事,让学生能够深深被大海吸引,这样学生就能对海底世界的神秘充满无尽的向往。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象集合这些画面使用画笔展现在纸上,此时学生就会带着高涨的热情参与到本节课程的教学中,学生显得信心十足,并且带着非常高的创作热情参与到学习中。由于教师在情感上对学生进行指引,所以学的创作欲望较为强烈,而受到这种强烈的创作欲望的影响,学生的作品就会变得更加丰富,而不再是单一水草、小鱼等元素,学生会将珊瑚、贝壳等画入到自己的作品者,从而使得自己的作品内容更加精彩纷呈。

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学生的美术知识学习不能依靠课本,应该让学生能够更多地进行实践。实践是作为一个人学习一种技能最为基本的要其,从人类发展的历程来看,人类的进步就是一代又一代人通过实践带来的结果。开展实践加血可以使得学生的探索、创新的热情得到激发,使得学生的创新灵感变得更加丰富。由于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可以使得学生具备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从而将这些体验内化为学生探索、创新的动力,提升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植实践创新,使得学生的创新成为有源之水,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更多地成长。

例如,在教学学生绘画小动物的时候,教师不仅应该让学生学会绘画的技巧,而且应该鼓励学生动手绘制一些小动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动物园中仔细观察小动物的特征,使得学生对小动物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根据这些小动物的特征给学生讲解绘画的技巧。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去绘制小动物,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联系、创作。学生在动手绘画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学生的知识与自己实际创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针对这些差异性学生积极思考,并努力将自己绘画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好的绘画知识以及绘画技巧。再如,教师教学“秋天的颜色”这一主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秋游,在秋日的景色中为学生开展绘画教学。在教学时,教师不仅仅需要让学生对创作技法以及创作理念等有较为深入地认识,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见、所感、所想进行创作。最终学生不论是绘画工具的选择,还是绘画素材的选择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是学生自身独特的认识。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到本次活动中,能够对秋天的主题有更加深入地认识,而不是仅仅依靠自己的想象去完成该主题的绘制,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程度地提升。而且通过这样的形式开展教学也能使得教学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在这种活跃的气氛中,学生的收获将会是非常巨大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十分重要,这对于学生科学地学习美术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理念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通过更多科学的方式使得学生的美术学习更加高效,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中学习更多的知识,提升美术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丽坤,徐亮.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才智,2018(07):13-14

[2]郜继凤.浅谈美术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8(02):24-25.

[3]賈国君.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创新精神[J].新课程(中学),2018(05):17-18.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新课程改革小学美术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