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变局下新自由主义周期性衰退透析

2020-03-12保建云

人民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

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及后续社会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下,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出现了持续十年的周期性衰退迹象,且目前仍没有改变乃至逆转的态势。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作为英美及其他西方国家居于主流地位的思想、理论以及政策主张,新自由主义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等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主张以及极端政治观点,已经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极端意识形态工具。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自由主义衰落的同时,新全球主义的兴起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运行及演化的重要社会现象。

【关键词】百年变局  新自由主义  新全球主义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周期性衰退與中国学术思想的历史性崛起,是当代国际社会思想发展与学术竞争的典型现象,更是世界百年变局的突出特点,已经并将持续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国际金融危机及后续社会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下,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表现出周期性衰退迹象。这种周期性衰退已经持续十年(2009—2019年),目前还没有看到改变乃至逆转的态势。探讨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周期性衰退的内在动因、现实条件,有利于把握西方社会的历史演化规律,分析中国学术思想历史性崛起的经济基础、政治环境以及技术条件,有利于认识、理解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国家的社会发展变迁趋势。因此,以十年为周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系统研究和阐释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流变的原因、特点、趋势,以及中国学术思想特别是社会科学学术思想崛起的动因、机制、影响,不仅有理论借鉴价值,更有实践指导意义。

世界百年变局: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实践维度以及思想维度的考察

世界百年变局推动着世界学术思想积极演化和变迁,最为显著的便是东西方学术思想的全面竞争与分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百年维度的急剧变迁和演化,根本原因在于以美国和西欧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相对下降,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新兴大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相对地位和影响力持续上升。笔者认为,世界百年变局是指世界范围内出现的跨越百年维度的各国之间能力、权力、思想以及道义影响力的根本性、大范围、急剧性的改变及演化的社会现象的统称。因此,可以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实践维度以及思想维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

其一,时间维度。世界百年变局首先表现为国际社会的秩序及力量对比关系在百年的时间维度中发生根本性、全球性、急剧性的改变与变迁。从不同的时间维度考察世界百年变局,可以发现其动态演化及表现类型。笔者从100年、300年、500年三个时间维度探讨当今世界百年变局的周期性特征(如图1)。从100年维度看(1919—2019年),以1919年“五四运动”和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标志,作为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古老大国,中国逐渐摆脱衰败并赢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以新兴大国身份重新崛起于世界东方,成为世界格局特别是世界大国政治力量格局变革的典型标志,成为百年间推动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变革的主导力量。从300年维度看(1719—2019年),从持续100多年的康乾盛世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从封建农业大国转变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第二大经济体,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新兴大国的崛起,彻底改变了世界的经济贸易及分工格局。从500年维度看(1519—2019年),以1519年麦哲伦开启环球航行和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为标志性事件,人类的全球化进程由西方国家开启、主要西方国家主导的历史阶段向非西方国家维护、非西方国家主导的历史阶段转变,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新兴大国成为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和全球自由贸易的主要倡导者,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大国出现了民粹主义、民族主义、保护主义等反全球化力量,全球化和市场化的主导力量在西方国家与非西方国家之间出现了根本性调整和替代。

图1 从时间维度考察世界百年变局

简言之,从时间维度来看,无论是100年时间跨度、300年时间跨度,还是500年时间跨度,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国家的政治影响力、经济实力、市场竞争力的崛起,是导致世界百年变局的关键原因。

其二,空间维度。世界百年变局也是当代国际社会中位于不同地理区位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文明的影响力及竞争力的大规模急剧变化,突出表现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拥有东方文化背景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相对影响力及竞争力持续上升,以美国为代表的拥有西方文化背景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相对影响力及竞争力持续下降,呈现东升西降的演化态势。同时,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南方国家和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的北方国家的相对影响力及竞争力也发生显著变化。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持续上升,以美国、西欧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持续下降,呈现南升北降的演化态势。当然,无论是东西方国家相对影响力及竞争力的变化,还是南北方国家绝对影响力及竞争力的变化,都是通过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的国际格局变迁表现出来的。

就空间维度而言,可以从空间范围、空间广度、空间分布、空间深度考察世界百年变局的地理空间特征及演化规律。具体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从全球层面、区域层面以及国家层面深刻地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体系演化的地理空间结构,出现了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影响力从西方国家向东方国家转移、从北方国家向南方国家转移、从传统发达经济体向新兴发展中经济体转移、从守成大国向新兴大国转移、从传统国际组织向新兴国际组织转移。

简言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崛起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地位的相对上升,是导致世界百年变局的关键原因,而新兴科技革命以及世界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转移和重构,则是导致世界百年变局的重要原因。

其三,实践维度和思想维度。就实践维度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成功实践,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兴发展道路以及新兴发展模式,也为西方发达经济体治理经济衰退提供了参考镜鉴,成为推动世界发展和全球治理变革的关键力量。就思想维度而言,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世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有利于世界各国摆脱西方教条主义思想束缚,特别是以西方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教条主义经济思想的束缚,促进了世界范围的思想解放与理论开放,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經济体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支持。

新自由主义的持续衰退:思想分野、学术竞争

世界范围内的思想分野和学术竞争不仅是世界百年变局的重要表现,也是推动世界百年变局的重要动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作为英美及其他西方国家居于主流地位的思想、理论以及政策主张,在经济领域主张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在政治领域以反对公有制、反对社会主义、反对政府干预为主要目标,华盛顿共识便是典型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纲领。新自由主义由西方国家众多的理论流派构成,甚至形成了体系化的理论家族。在西方国家内部,主张政府干预的传统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义以及新凯恩斯主义是新自由主义论争的主要对象。

在国际社会,新自由主义除了否定苏联式计划经济体制外,对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国家的政府调控经济政策的思想、理论以及政策主张都持否定态度。新自由主义甚至成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干预全球事务、干扰非西方国家内部政治经济事务的理论来源以及意识形态工具。事实上,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是西方国家推行新自由主义极端政策主张的现实恶果,促使西方国家内部及非西方国家对新自由主义思想、理论以及政策主张进行系统性反思,导致西方国家内部与国际社会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与各种非新自由思潮之间的思想分野和学术竞争,新自由主义思潮由此出现持续衰退迹象。具体而言,新自由主义思潮持续衰退的根本原因有三个。

其一,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的冲击。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的出现反证了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消极性和危害性,降低了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主张在西方国家内部的合法性和吸引力。极端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可以简称为新自由主义政策主张的“三化”。“三化”使得政府对金融市场交易特别是衍生金融产品市场交易的监管弱化乃至失效。金融产品交易中的企业违约、失信以及风险失控是诱发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及政策主张具有内在极端性和教条性,背离人类经济活动实际。新自由主义把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等同于高效率,忽略了自由的边界、规则的基础、市场失灵的可能性以及公共产品私人供给不足等问题。事实上,任何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自由都必须以尊重市场交易规则为前提,不能够损害其他经济行为主体的合法利益。因此,绝对的经济自由不可能实现经济效率以及市场公平。完全竞争的市场体系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市场失灵问题普遍存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具有基础性调节作用,政府调控是弥补市场失灵的有效工具。普遍追求市场化必然导致政府调控和监管失效,使得垄断、负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地悲剧”等现象出现。绝对的私有化不仅会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加剧,还会使得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甚至出现大规模的产权交易腐败现象,阻碍社会福利水平的整体改进(如图2)。

图2 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及其失败

可以说,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的出现,是以美国、希腊等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片面推行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新自由主义消极性和危害性的现实证明,是次阶段新自由主义在国际社会影响力衰退的重要原因。

其二,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的冲击。中国崛起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从比较视野证明了新自由主义政策主张的局限性和非普遍性。中国发展模式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非西方国家提供了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替代性选择方案,从而降低了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实践,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展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能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乃至西方国家所借鉴,使得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相对下降。新自由主义因主张私有制而否定公有制存在的合理性,因主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主张自由放任而反对政府的经济干预和调控宏观行为,均体现了新自由主义在政治领域的“三反”目标,即反对公有制、反对社会主义、反对政府干预。事实上,私有产权安排和公有产权安排之间的边界是动态演化的,任何极端的产权安排主张都会导致资源错配与效率损失。因此可以说,新自由主义主张的私有化必然导致社会贫富分化以及各种寻租现象(这得到俄罗斯及其他苏联国家经济转型的经验验证),甚至会使得转型国家的财富向西方垄断资本转移,形成对转型国家普通民众财富与权利的剥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说明了各种否定社会主义体制的新自由主义理论主张的非科学性,中国政府调控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成就也证明了片面否认政府干预经济有效性的政策主张的局限性,新自由主义难以解释中国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执行力和有效性。

总之,中国崛起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证明了新自由主义反对公有制、反对社会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的“三反”政治主张的局限性乃至谬误,由此诱发世界各国特别是转型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新自由主义政治主张的反思和审视。这不仅弱化了新自由主义政治主张的影响力,也促使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衰退。

其三,中美贸易摩擦的冲击。自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发动了以中国为主要打击对象的全球贸易摩擦,不仅破坏了世界自由贸易秩序,还在全球范围内诱发了广泛的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单边主义以及政治保守主义思潮,这既与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政策主张相反,也引起了国际社会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反思。由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全球贸易摩擦,不仅削弱了以美国为代表的整个西方世界的政府信用和道义影响力,还破坏了西方国家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依据和借口干预世界经济并阻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发展的理论合理性和道义合法性,促进了新自由主义思潮及政策主张在全球范围内式微和衰落。

中美贸易摩擦在四个层面削弱了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影响力。一是美国作为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及政策主张的策源地,率先阻碍和破坏全球自由贸易秩序,动摇了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及政策主张的政治经济基础、理论有效性、政策合法性。二是中国抵抗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行为,说明新自由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公有制、反对政府干预的政策目标的错位性。中国维护全球自由贸易秩序和全球市场体系的做法,捍卫了新自由主义某些政策主张的非完全错误成分。三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全球蔓延不利于新自由主义思潮及政策主张的全球推广,也不利于西方国家曾经主张的以华盛顿共识政策纲领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的全球传播。四是贸易摩擦背景下出现的民粹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以及政治保守主义思潮,可能诱发新法西斯主义、种族主义以及排外主义,导致反全球化或者“逆全球化”社会思潮及社会运动,阻碍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以及国际分工的发展,破坏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及政策主张的社会基础(如图3)。

图3 中美贸易摩擦与新自由主义全球衰退的关系

简言之,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中国崛起、中美贸易摩擦所带来的政治经济冲击,是导致新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持续衰退的根本原因,也是国际社会思想分野及学术竞争的现实条件。

新全球主义的兴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世界百年变局背景下,新全球主义兴起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运行及演化的重要社会现象。新全球主义是伴随着新自由主义衰落、民粹主义兴起、“逆全球化”蔓延而出现的思潮及政策主张。笔者认为,新全球主义是在反对新自由主义、民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背景下,以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参与、共同推进、共享利益为目标的思想、理论及政策主张的统称。新全球主义与传统全球主义、新自由主义相比,具有五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其一,新全球主义反对新自由主义的极端“三化”与“三反”。新全球主义倡导全球自由贸易与市场竞争,主张产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市场自由流通与配置,反对各种类型的贸易、投资、产业、金融与技术保护主义。需要注意的是,新全球主义主张的自由贸易与市场竞争与新自由主义主张的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有着显著的区别,新全球主义承认公有制、社会主义和政府干预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反对片面的缺乏监管的无政府主义的绝对泛自由贸易和绝对泛自由竞争,鼓励在规则和有效监管治理下的自由贸易与自由竞争。新全球主义强调市场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有效性,同时承认私有产权与公有产权并存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反对完全排除私有产权的绝对公有产权制度和完全排除公有产权的绝对私有产权制度,即反对片面的过度市场化和极端的产权私有化。

其二,新全球主义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持否定态度。当前,美国以“美国优先”“美国第一”为口号发动了针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在全球范圍内掀起了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严重损害了全球自由贸易秩序。2019年12月11日,在美国的阻挠和干扰下,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制因只剩下1名法官而陷入瘫痪状态,这严重削弱了其维护全球自由贸易秩序的职能。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扭曲了全球自由贸易体系,还破坏了全球价值链体系的共享性、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安全性以及全球产业链体系的完整性,损害了全球分工体系和市场竞争体系。新全球主义认为贸易保护主义破坏了全球贸易秩序,使得各国难以从跨国贸易中获得改进福利水平的机会。此外,贸易保护主义还会诱发各国的投资保护主义、产业保护主义、科技保护主义、金融保护主义等行为。反全球化是与全球化背道而驰的一种思潮和政策主张,其反对全球范围内的产品跨国流动以及生产要素跨国配置,试图把国际社会拉入相互封闭、相互割裂的碎片化体系之中,违背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潮流。新全球主义对反全球化的基本观点以及政策主张持完全、彻底的否定态度,认为反全球化的思潮及政策主张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和潮流,阻碍人类交流互鉴以及文明进步。

其三,新全球主义反对民粹主义与“逆全球化”思潮。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过程中,不同成员的适应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化。部分社会精英阶层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更多利益以及机会,成为全球化的既得利益集团;部分社会底层民众不仅没有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好处,反而失去了就业或者其他发展机会。比如,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产业空心化以及去制造业化,损害了制造业及产业工人的利益;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现象,等等。由此,全球范围内不仅出现了反对精英政治的民粹主义运动,也出现了阻碍全球化的社会运动及思潮,即“逆全球化”思潮。典型表现就是西方国家不断出现的各种政治经济“黑天鹅”事件。比如,2016年特朗普打破美国传统政治格局,当选美国总统;同年,英国开启“脱欧”进程。民粹主义引发的各种社会运动,特别是社会暴力抗争运动、反移民运动、种族主义运动、极端民族主义运动等,不仅破坏了社会秩序、激化了社会矛盾、撕裂了社会族群,而且诱发了恐怖主义以及内部混乱,阻碍了社会进步、破坏了社会公平、损害了族群融合。“逆全球化”思潮试图通过阻碍或者迟滞全球化以达到减小全球化消极影响的目标,不仅与人类文明进步潮流格格不入,也是新全球主义所全面反对和否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四,新全球主义倡导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参与、共同推进以及共享收益的全球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是传统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和获益者,新自由主义则是西方国家推进全球化的重要思想和意识形态工具,但随着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国家内部和非西方世界影响力的下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主导全球化的能力和意愿都呈现出下降态势,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新全球主义与传统全球主义的显著区别在于,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国家成为新全球主义的主要倡导者以及新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新自由主义影响下的旧全球主义及旧全球化,更多地表现为世界政治经济的西方化。冷战结束后,随着美国成为全球霸权大国,旧全球化更多地表现出世界政治经济的美国化。当然,新全球化不仅需要依靠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力量,还需要西方国家的共同参与。新全球化需要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调动各国人民的积极性,共同参与推进公平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从而从全球化中获得福利改进的机会。因此,新全球主义影响下的新全球化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并共享利益及发展机会的新兴社会运动。不难看出,新全球主义是在传统全球性主义遭遇障碍、“逆全球化”思潮蔓延、民粹主义以及保护主义损害全球自由贸易秩序的背景下形成和演化的思潮及政策主张。

其五,新全球主义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兴大国,中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需要顺应全球化的规律及趋势,在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承担大国责任、贡献大国力量和大国智慧。新全球化的“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的时代背景,即国际社会需要克服传统全球主义及旧全球化导致的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单边主义、“逆全球化”等的消极影响,促进旧全球化向新全球化转型;二是新的推动力量,即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已经成为新全球主义及新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逐渐替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大国在全球化中的领导作用(因为后者推动和领导全球化的能力和意愿下降,前者产生对后者的替代效应);三是新的目标选择,即新全球主义及新全球化既不是传统的“西方化”或者“美国化”,也不是简单的“东方化”或者“中国化”,而是惠及世界各国人民的普惠型全球化。

事实上,新全球主义的兴起是对新自由主义影响下的传统全球主义的超越和发展。中国成为新全球主义的倡导者以及新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有利于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全球主义克服了新自由主义“三化”和“三反”的极端性、教条性、狹隘性,促进了人类思想进步和学术创新,有利于公平公正、高效有序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

总之,新自由主义思想、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持续衰落,新全球主义兴起及其在国际社会影响力的持续上升,是当代国际社会百年变局的重要内容及表现。从时间、空间、实践、思想等多个维度考察世界百年变局可以发现,国际金融及债务危机、中国及新兴大国崛起、中美贸易摩擦,是导致当代国际社会新自由主义思潮衰退及政策影响力弱化的根本原因。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主张以及极端政治观点,已经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极端意识形态工具,必然为新全球主义所替代。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中国发展模式的全球影响力和吸引力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新全球主义的兴起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了思想和意识形态条件。

【注: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重大规划项目“国际关系与政治学博弈论及大数据方法研究”(项目编号:16XNLG1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9年10月1日。

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③朱峰:《“百年大变局”的决定性因素分析》,《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④柴尚金:《百年大变局中的世界社会主义》,《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16期。

⑤保建云:《分布主义、国家权力与全球治理体系——一个分布学派的理论解释》,《国家治理研究》,2019年第2期。

⑥保建云:《如何应对逆全球化与新兴保护主义——对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风险的分析研判》,《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年第7期。

⑦保建云:《国家类型、国际体系与全球公共治理——基于中国天下观理念的分布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

⑧保建云:《贸易战、危机传染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官网,2018年6月22日。

⑨《变局中寻路:2019年国际形势回眸》,新华网,2019年12月20日。

责编/孙渴    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新自由主义
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形成的原因分析
西方新自由主义与高等教育中的公民教育:批判者的立场
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文化信仰的影响分析
新自由主义对我国大学生思想的不良影响及对策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制度比较及启示
新自由主义对经济泡沫形成的助推作用
新自由主义模式为什么不具有普世性
这些预言不靠谱的原因
国外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日趋式微
经济与政治双重视域下对新自由主义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