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榜样的力量找到青春的答案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2020-03-12

工会博览 2020年27期
关键词:怕吃苦工分跳蚤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从“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个层面,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间在陕西延安梁家河插队时的生活、学习、劳动的点点滴滴,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艰难困苦中经历摔打、挫折、考验,却始终宠辱不惊、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成长历程。

读完此书,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的整体形象,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青年时期总书记身上的三个闪光点:

一、善学习。“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他碰到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要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酷爱读书,是书中几乎每一位受访者都谈到的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印象。总书记不仅喜欢读书,还涉猎广泛,研读了历史、政治、哲学、文学、外交、传统文化等领域的大量书籍,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生动故事。此外,总书记还善读书,一方面会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另一方面会形成不同的见解,与别人讨论,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同时,他还注重从实践中求真知,指出“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在“上山下乡”的那个年代,整个社会书籍、信息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荒凉,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读书,不曾懈怠。但是在物质生活、信息获取手段都已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却懒于学习、阅读告急,值得深刻反思。我们应当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读书的事例,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真正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中打牢自身成长的根基。

二、肯吃苦。人,不同程度上都会经历苦难。苦难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能吃苦者,就能经受苦难的考验,使其成长。怕吃苦者,会整天处在抱怨之中而不可自拔。习近平总书记就属于前者。在七年知青岁月里,习近平总书记深深体味了最苦、最难的生活。从“扁担把他的肩膀磨得一层一层掉皮、出血”,到“肩膀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就不怕扁担磨了”;从“被跳蚤咬,痒起来皮肤都抓破了”,到“对跳蚤的毒素产生抵抗力”;从一开始劳动“一天只有6.5工分”,到两年后“拿到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面对苦难,习近平总书记从不抱怨,反而顶住压力,苦干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度过了每个难关。每过一关,对于他来说都是一份磨砺,都有一份收获,为他今后担当大任,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必须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不怕吃苦、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在奋斗中绽放自己的青春。

三、敢担当。当年,习总书记做事只要说出口的话,只要认定了的事,他就坚持到底。他带领干部群众打坝、挖井,办缝纫社、代销店、铁业社、磨坊,办沼气。哪怕是遇到千难万险,他总是千方百计去想办法。其实在当时的环境下,搞这些副业是很不容易的,还有一定风险。一般情况下,村干部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意搞这些副业。但是,习总书记为了群众,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完成艰巨复杂的任务,解决群众最企盼的事情。这就是一种担当。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决胜小康的关键时期,处于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我们要向习总书记学习,在工作中做到有担当、敢担当、担当好,直面困难,勇挑重担。

通过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情岁月》,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找到青春的答案,明确了奋斗的目标,受益匪浅。

猜你喜欢

怕吃苦工分跳蚤
我不是跳蚤侠
Use AI to predict earthquakes使用人工智能来预测地震
跳蚤
挣工分的日子
跳蚤
哲理漫画
不怕吃苦的姥姥
为什么跳蚤能跳得很高
读书人更要不怕吃苦---武汉校长给西藏伢讲“老西藏精神”
懒惰和怯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