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80例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短期临床研究

2020-03-12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5期
关键词:摘除术散光晶状体

任 璐

开封眼病医院白内障科,河南省开封市 475000

老年性白内障是一种临床常见屈光疾病,其中约20%患者存在≥1.5D中高度散光,而1.5D角膜散光会降低视力与视觉质量,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角膜缘松解切开、弧形角膜切开、准分子激光矫正散光术等作为临床矫正角膜散光的常用术式,虽有一定成效,但其准确性与预测性较差,且易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因此应选择准确度较高的手术方案,以提高视力,改善视觉质量。本文选取160例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旨在分析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160例,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80)与对照组(n=80),其中观察组男52例,女28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69.93±4.24)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96±0.36)年;对照组男53例,女27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70.21±4.38)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12±0.48)年。两组性别、病程、年龄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文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均经视网膜电图等检查确认为白内障;均合并角膜散光。(2)排除标准:伴有其他严重眼科类型;既往有眼部手术史;合并严重心、肝、肺、肾等器官功能不全;伴有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视网膜脱离;黄黄斑变性;伴有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

1.3 方法 两组术前均行消毒、散瞳、开睑等操作。

1.3.1 对照组:行置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采用盐酸奥布卡因(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11)麻醉,采用超声乳化仪进行超声乳化处理,吸取并清除浑浊晶状体,然后将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置入自囊袋内,水密切口,配合地塞米松眼膏(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496)恢复眼压,然后包扎术眼。术后3d采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江苏汉晨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324)、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227)点眼。

1.3.2 观察组:行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前选取适合Toric人工晶状体(美国Alcon公司),标记术源性散光为0.5D,取90°切口。术前30min采用标记器对角膜进行平分,并记录0°、180°具体位置。将瞳孔、散瞳充分扩大(约8mm),配合盐酸奥布卡因点眼,仔细清洗结膜囊,取平卧位,将定位器放置于0°、180°,分别读取并标记90°、Toric人工晶状植入位置。于90°透明角膜缘后(约3.5mm)处行一个巩膜切口(直线型),穿刺后作一个直径5.5mm左右的连续环形撕囊,然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操作结束后将粘弹剂注入囊袋,顺时针旋转人工晶体直至其标记点距离目标轴位10°~15°。最后完全清除粘弹剂并将人工晶体旋转至与目标轴位重合。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2)观察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屈光状态,包括角膜散光、残余散光。

2 结果

2.1 裸眼视力 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裸眼视力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裸眼视力对比

2.2 屈光状态 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角膜散光、残余散光下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屈光状态对比

3 讨论

相关研究发现,24%左右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散光度数<0.5D,且约42%患者>1.0D,严重影响患者远视功能[3]。

目前临床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主要有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但后者治疗效果欠佳,且治疗时间较长,患者易中途停止治疗。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作为临床治疗白内障常用术式,具有切口小、操作简单等优势,但相关研究发现,其应用于治疗角膜散光效果欠佳,易引发新散光,导致夜间视力差、角膜高阶像较差等问题,且其还易改变角膜形态,降低视网膜成像质量,不利于术后视力恢复[4]。

临床研究认为,结合有效科学的散光矫正方法可有效促进术后视力恢复,提高患者远视功能[5]。本文采用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后3个月观察组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且角膜散光、残余散光小于对照组(P<0.05)。提示二者联合可有效改善视力,提高患者远视功能。分析其原因在于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要求术前取坐位并标记目标轴位,可有效避免平卧位造成眼位倾斜;其采用三步标记法,即首先标记水平位角膜,然后术中估测人工晶状体轴位并标记,最后旋转人工晶状体至预测位置,可有效提高标记准确性,获取最佳矫正效果。此外,术中注意采用连续环形撕囊,完全清除粘弹剂,可有效抑制上皮增生,减少囊膜收缩,保证术后人工晶状体稳定,促进病情恢复。

综上所述,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应用于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可有效改善患者远视视力,促进视力恢复。

猜你喜欢

摘除术散光晶状体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一种星敏感器杂散光规避方法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验光中散光问题的处理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一种与眼镜配套的眼晶状体剂量计佩戴装置的设计
结直肠息肉经内镜摘除术后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方法及仿真分析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