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培育研究

2020-03-11刘佳童胡雨霞

公关世界 2020年23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新时代大学生

刘佳童 胡雨霞

摘要: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还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新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新时代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后中国飞速发展的时期,享受着国家发展的幸福成果,在这个美好的新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幸福指数和生活满意度不断上升。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新时代背景下的爱国主义要求大学生要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了广大学生应把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放在突出位置。

一、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大学生加强爱国爱党的政治观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多次走出困境:从1998年抗击洪水、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等抗震救灾到2020年的全民抗疫,都彰显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凭借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次又一次地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重大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美满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新时代背景下为更加深化大学生的爱国爱党观念,对大学生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能松懈。

(二)有助于大学生增强民族团结的凝聚力

当个体的爱国程度低时,就会对国家的变化无动于衷,此时的爱国主义的凝聚力就会大大减弱。反之,当个体的爱国程度高时,就会对国家奉献出自己的所有乃至生命,此时爱国主义的凝聚力也会大大增强。这种凝聚力推动着国家不断前进,爱国主义凭借其巨大的吸力将各个民族紧密联结起来。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共同组成了爱国主义的核心,同时也成为了人民与国家荣辱与共的精神支柱。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只有意识到动荡的局面给人民带来各种恐慌和损失时,才会意识到国家的命运和自身的前途息息相关、无法剥离;只有国家和平安定、主权独立自主、各民族紧密团结,个人才会有施展所学才能的机会和平台;只有将各个民族像十指抱拳一样紧紧握在一起,我们才会有信心和底气抵御各种困境。

(三)有助于大学生提高为国担当的使命感

“少年强则国强”,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就是大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的年级均为20岁左右,正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紧要关头。新时代的来临是把双刃剑,除了带来经济的巨大进步、科技的快速发展等好处以外,同样也带来了多种文化的冲击,大学生们往往容易受到这些非主流文化的影响,形成一个错误的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也会被冲淡。再加上高校处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要阵地的特殊位置,因此就更要在大学生群体中增强爱国主义精神的宣传力度。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增强后,会主动地把自己与国家的命运相联结,然后会生出一种愿意为祖国奉献出自己一切的无私精神,对国家的忠诚度也会随之增加。大学生群体通过多种路径的爱国主义教育挑起新时代赋予的社会使命和职责。

二、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实现路径

(一)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体系

高校应多加举办爱国主义教育相关活动,如主题演讲、辩论会、知识竞赛、合唱比赛等。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用生动有趣的各种相关活动丰富学生们的文化生活,通过多种形式强化学生们的爱国观念。除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高校在假期时也不能停下举办爱国主义相关主题活动的脚步,爱国主义教育是没有空窗期的。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借用学校现有的传播媒介,如学校的公众号、微博等各大学习平台,以此为载体,播放一些爱国歌曲或与爱国主义相关的内容。学校也可以发动学生,让他们去调查了解家乡的红色资源和文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到当地的一些爱国主义基地,让同学们走进那个时代,认识到我们今天的一切繁荣与美好都是建立在无数先辈们的牺牲与付出之上,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创新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形式

大学生群体个性鲜明,易于接受新鲜事物,针对这一特点通过创新爱国主义的培育形式,从不同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将爱国主义精神传播到每一位新时代大学生的心中。时代在不断进步,爱国主义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不能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培育时要抓住大学生群体喜爱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新时代背景下各种网络媒体发展迅速,学校可以以此为载体和平台,借助互联网和新闻媒体,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地向大学生传播爱国主义思想,从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群体的感人事迹中提取出爱国主义的因素,以此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借助新浪微博等一些当下比较流行的社交软件,让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的相关思想。线上线下联动,既可以像往常一样举办一些线下的爱国主义演讲比赛、爱国主义知识竞赛等活动,我们也可以采取线上的竞赛方式,让学生们通过直接在手机或电脑上做题参加竞赛,这样学生们足不出户也可以参与到学校举办的各种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活动中来,不拘泥于活动形式,学生们也会更加积极地融入其中。同时,学校也可以多多利用网络媒体,在学校的官方网站投放一些优秀的爱国主义电影、电视剧等等。此外,还要最大化地整合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之情,让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永驻心中。[1]

(三)为当代大学生提供精神指引

仅仅在大学生心里扎下爱国主义的根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们能否把这种精神运用到社会实践生活中去。个人梦想与爱国之情、个人奋斗与爱国之行、爱国主义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具体的实践活动显示出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纸上谈兵终觉浅,让大学生们通过积极参加各种相关实践活动,更加形象生动、深入的主動意识到、承担起自己肩上的任务和责任。于此同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起的重要影响不容忽视,高校应组织学生们就近参观,在最大程度上充分利用和发挥红色资源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使大学生更直观的确立起牢固的爱国主义精神。[2]利用好网络平台,采取大学生群体较为容易接受的形式,全面开展红色主题教育等实践活动,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大学生对祖国的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高校学生才是未来祖国发展建设的主体,因此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保证祖国未来发展稳定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3]在新时代背景下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力度,使他们对祖国、民族、文化、道路认同更加坚定。

参考文献:

[1]李青梅.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和践行[J].学理论,2019年版,第3页.

[2]慈妍妮.论如何改进我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18.

[3]寇锐.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8(2):39.

(作者简介:刘佳童,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胡雨霞,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新时代大学生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