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柔情背后的铮铮铁骨

2020-03-10方妍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家国资本主义史料

方妍

摘  要:家国情怀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民族凝聚力取决于对家国情怀的认同,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教学中渗透扎根。通过有感染力的导入、结语,主线让课堂活跃在每个学生的心里,通过史料实证等多样化手段创设真实情怀,让学生认可优秀的中华文明,萌发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从而让学生树立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文明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关键词: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灵魂。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文明而没有消亡,历史从未中断,极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家国情怀的延续。笔者以情境教学和问题探究为抓手,以情感升华和思维生成为目的,在授课时需始终贯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季羡林先生认为中国的优秀民族传统就是家国情怀。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教学中渗透扎根。

一、以张謇的实业发展为主线彰显铁骨柔情,导入、诗歌串联、结语立足家国情怀

杨宁一认为,“我们现在有很多要面对的现实问题:道德滑坡,信仰缺失,民族凝聚力减少,所以加强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极其重要”。“立德树人”是我们历史教学的灵魂目标。

笔者用张謇的实业发展讲述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过程,更能彰显近代民族资本家历经艰难也要“实业救国”的铁骨柔情,让学生加深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了增加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整节课用诗歌进行串联,能让学生更贴切的感受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兴衰的历史,让整节课更加灵动活泼,更易于理解,贴合发展脉络。我用“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来形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始终,揭示近代中华民族的柔情背后,我们看到了近代民族资本家不畏艰难,举步维艰的铁骨铮铮,特别触动学生的心灵。笔者精心设计了高考真题考点和题型分析,让考生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此处用“长风破浪会有时”形容最恰当不过了。

在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段,那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小荷才露尖尖角”,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一战来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天也来了,这时近代民族企业抓紧时机,奋勇直追,尽显铁骨柔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学生也非常激动,易于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可惜春天终究过去,“柔情”始终抵不过外国侵略,本国封建势力的压榨,最后陷入了“满衣血泪与尘埃”的困境。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很多民族企业重获新生,“花落时节又逢春”,这里使学生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只有建设富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拯救民族经济,迎来新生,不负企业家的豪心壮志。

巧设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导入采用现代民族企业华为遭到美国遏制为例,说明当代民族工业也受到西方国家阻碍,自然引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同样受到外国资本主义阻碍,过去由于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折、艰难,在夹缝中生存;那怎样才能摆脱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被外国资本主义压榨的命运呢?现在的中国还会像过去那样被动接受吗?将乡土知识与时事热点结合,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这将引发学生家国情怀的思考,为激发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埋下伏笔,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结语与导入相呼应,强大的中国不会让华为任人宰割,中国政府会给予政策支持,“擦亮”中国制造,激起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树立起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运用多样化手段落实铁骨下的柔情,培养家国情怀

1.小组合作讨论中培养情怀

从大生纱厂的兴衰发展历程向学生出示问题:张謇的“实业”可以“救国”吗?归纳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出示材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而又不能得到充分发展,则主要看它在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内部与外部的机制与环境的制约。

——汪敬虞:《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

这里采取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材料,探究问题的形式揭示历史事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进而让学生感受家国情怀的熏陶。

學生活动:学生根据展示的材料和图片,再结合教科书内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问题探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分析史料,通过史料得出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小组讨论后请一位学生分析,在诸多因素中,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才是影响民族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论民族资本家如何铮铮铁骨,如何奋斗,最终都化为“一股柔情”,都摆脱不了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压榨的命运。由此学生得出结论,只有反侵略反封建,取得民族独立,才能迎来民族工业发展的春天。这是对家国情怀最好的诠释。

2.运用史料实证培养情怀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如何解读史料,分析史料,是学生最为重要的能力。笔者加大对学生进行史料研读能力训练,让学生在分析史料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近年来,高考题基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史料分析能力越来越重视。试题以多种史料组合的形式呈现,这些史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价值取向,能真正发挥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作用。

此课通篇展示多段史料,培养学生分析解读史料的能力: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张謇在获知条约内容后,将条约内容逐款抄录于日记中,他提出“富国强民之本实在于工。”

那时候,南通是棉产区,棉花产量高、质量好,当地老百姓有织土布的传统,南通产的土布、蓝印花布在国内许多地方,如东北三省、南方的福建、广东已形成销售市场,并出口东南亚。

——尤世玮《南通特色文化》

大生纱厂自1899年开工生产后,……投产当年就赢利38712两白银,以后连年赢利,到1911年,13年中,共赢利321万5千两白银。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史料设问层层递进,吸引学生进入本课学习,让学生明白为何张謇弃官从商,为何选择投资纺纱行业,进而产生疑问,张謇1895年创办大生纱厂,为何1899年才开始动工生产?在之后的材料中终于明白是因为缺乏资金,这也进一步展现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近代民族资本家的艰难和“柔情”背后的坚强。

笔者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短暂春天和陷入困境每阶段的解读时都展示大量史料,让学生结合史料分析每个阶段发展的原因,思考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并得出启示:民族资本主义要想得到真正发展,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获得民族、国家的独立,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最后展示史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生集团所属企业,经过公私合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后,饱经动荡变乱、挣扎图强的老厂才获得新生。

设计意图:此时大家终于露出笑脸,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终于有了最好的归宿,此刻学生燃起了对祖国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近代民族资本家的“柔情”终于得到回报。

这里,笔者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的能力,让学生利用相关史料形成特有的、正确的、客观的认识,归纳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论述,从而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也培养了家国情怀。

三、結语

历史课堂是有思想、有生命、有情怀的课堂,通过有感染力的导入、结语,主线让课堂活跃在每个学生的心里,通过史料实证等多样化手段创设真实情怀,旨在让学生明白:家国情怀需要在开放的环境、开放的观念、开放的方式中反复感知,理解和判断后,内化为自己的价值选择和行动,在“柔情”背后练就“铁骨铮铮”,让学生认可优秀的中华文明,萌发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从而让学生树立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文明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做到历史学科真正的“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黄贱芳.生本教学理念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07).

[2]杨洋.史学语境视域下的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2020(08).

[3]王东.侠之情怀,师之育界[J].中学历史教学,2020(08).

[4]张萌.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教学设计[J].历史教学问题,2020(04).

[5]姚晓岚.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J].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20(08).

[6]曾清浩,武建强.运用“以人代事”法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07).

[7]徐渭清.培育实证精神:史料实证素养的价值目标如何实现[J].历史教学,2020(15).

猜你喜欢

家国资本主义史料
家国情怀的乡土文化“软着陆”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谁咬得更厉害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
不要给资本主义过多的“荣誉”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