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和宅配家居供应链试点项目建设解析

2020-03-10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20年9期
关键词:家居标准化协同

星和宅配家居供应链试点项目围绕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化四方面展开深入探索,成效十分显著:供应链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成本持续降低,消费订单满意度提升,发布业内首个团体标准。目前已成为家居供应链可复制的经验模式,值得推广。

星和宅配家居供应链项目是商务部2018年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的试点项目之一,由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星美凯龙”)全资供应链子公司上海星和宅配家居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和宅配”)与山西中鲁全智供应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鲁全智”)密切配合、共同开展。

经两年试点,通过体系化的研发和验证,制定家居供应链行之有效的重要标准,推动家居行业实现集约化发展,提高家居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家居供应链可复制的经验模式,并将所有经验成果应用在位于山西太原的中鲁物流园区中。

一、项目背景

1.家居供应链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家居供应链整体上有三大特点:

(1)市场规模巨大。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家居已经成长为仅次于房地产、汽车之外第三大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2019年行业规模4万亿元,行业规模巨大,为家居供应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2)消费者期望高。家居产品属于大额耐用消费品,使用时间长、消费投入大,顾客相应对品质和配送体验的期望越来越高,需要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供给来满足家居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居住环境的越发重视,消费者对家居用品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加。

3.综合管理水平低。有别于家电等品牌集约化较强的行业,家居流通行业从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到顾客的全链条的各环节都高度分散,缺乏行业标准,几乎没有协同,供应链整体效率低下,顾客体验参差不齐。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储存、周转问题多,货物破损率高。由于缺少专业存储、搬运、安装设施设备,经常出现货物挤压受损和安装问题,既导致链条成本增加,也影响消费体验。

② 服务不专业,顾客体验差。很多家居经销商没有固定的物流运营团队,有需求时临时找社会物流资源合作,缺少体系化培训和管理,导致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③几乎没有统一标准。缺少行业通用的GS1编码标准,各厂家间的产品码、箱码、物流码、防伪码相对独立,无法互联互通。同时家居产品非标定制多,在包装、托盘、车辆、货架等标准上还没有统一,导致各环节对接时低效率和高成本。

④ 信息化和智能化处于初级阶段。大量家居工厂没有ERP系统,货品在供应链各环节中流通时,需要花精力将货品信息录入系统才能开展各自管理,很多经销商仍通过Excel或手工帐方式来记录和管理库存,精力投入大、准确率低、容易发生库存长期积压问题,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低,基于信息化和数据的智能化应用也很少。

⑤ 缺乏协同,集约化程度低。因为缺少信息互通和业务整合,需求孤立,没有汇总解决。比如,从广东到山西的家居零售额一年超过200亿,但厂家往往各自独立零散发货,彼此缺乏沟通,物流集约化效应低;大型工厂往往在不同区域有大量分散的物流需求,也亟待整合和协同管理。

2.政策背景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供应链已经从发展初期强调企业内部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层面,扩展到上下游企业间全链条的网链状协同,从简单的一对一线性供应链扩展到一对多、多对多的网链式供应链,从而使得供应链在推动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促进产业跨界和协同发展,降低企业经营和交易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持续增强和有效释放。

2018年5月,商务部和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2018年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通知》,着力解决流通领域环节多、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站在供应链的高度,跳出流通看流通,利用供应链管理先进理念解决流通环节的问题,重点解决供应链三大根本性痛点:一是线下各环节设施设备器具标准不衔接;二是线上数据流打不通;三是货物以箱、件作为计量,单元化物流水平低。

二、项目建设原则

家居供应链体系建设项目通过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化的“四化”工作,落实统一标准体系、统一物流服务、统一采购管理、统一信息采集、统一系统平台的“五统一”,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四流合一”。

1.提高供应链标准化水平

没有“物”的标准化,货品流转成本高;没有“流”的标准化,业务难以衔接和复制;没有“码”的标准化,难以实现信息化,更无法协同。通过项目试点,系统化的研究家居行业GS1编码、管理服务、器具装备等一系列标准,并投入开发相关设施设备,打通家居流通全链条,为实现家居供应链信息化与协同化打好基础。

2.推动供应链智能化、协同化发展

供应链智能化、协同发展是效率提升的关键。项目试点在智能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方面加大研发力度,积极促进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在家居行业的应用,引导工厂按需生产,压缩流通环节库存,促进供应链由B2C单向升级为B2C/C2B双向,推动建立以需求为核心的“新制造”,帮助工厂适应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特点,打造流通与生产深度融合的柔性供应链,提高创意设计、柔性化定制、快速响应能力,缩短生产周期、优化库存结构,实现更好的生产、备货、智能铺货。

3.推广供应链绿色化应用和模式

超链信息系统平台包括OMS、WMS、TMS、CRM、FMS等系统模块,实现了供应商管理、产品管理、仓储管理、运输调度、财务结算、售后维保、防伪追溯、订单、采购等各环节信息的互联互通

通过使用新能源物流车、仓储节能技术及绿色智能包装新材料,实践共同配送、载具循环共用等先进模式,促进包装循环和减量化,降低环境负荷和企业成本,延伸供应链至后家居市场开展美居保养业务,倡导绿色生活。

4.整合供应链资源共享经济发展

进一步建立和发挥好平台作用,整合供应链中的闲散资源,共同以较低的价格提供和享受产品或服务。这其中有供方和需方,关键在于解决多方角色对公允价值认定问题,比如对仓配装,特别是实现对配送和安装这样一些基于标准的公允价值的认可,从而将家居供应链的生态做的更大。

通过制定统一的家居供应链标准体系,提供统一的物流服务,打造具备统一采购管理、统一信息采集功能、统一协同应用的系统平台,推广先进的家居供应链管理经验,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结合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家居供应链的智慧化,推广绿色包材、新能源汽车等实现链条的绿色化,探索家居供应链可复制的经验模式,形成家居供应链行之有效的重要标准,提高家居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优化升级,促进流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四流合一”。

三、项目建设内容

1.标准化

星和宅配依托中鲁全智、香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红星美凯龙的人才优势,联合供应链上下游公司和外部机构,共同制定全系列的家居供应链标准,并引入典型工厂,试点实施家居GS1编码、家居商品周转箱笼、家居商品仓储、家居商品货架、家居商品安装作业等标准,打造家居供应链流转载体类标准、存储载体类标准、作业类标准、身份类标准。

总结现有家居产品的托盘、包装箱、周转箱、货运车辆、箱笼、货架等使用现状,结合家居产品大件、非标、现场复杂安装等特点,进行标准聚合,选取适宜快速标准化的品类或产品进行研发试点,做好相应环节之间的标准衔接,减少中间环节和货物损耗,提升供应链上下游设施设备标准化水平。

实现以托盘、周转箱等标准载具单元向订货单元、计量单元、结算单元、数据单元的转变。研发标准型号的周转箱笼,对箱笼进行编码赋予身份,统一计入对应的订单信息,以标准型号的周转箱笼作为标准物流单元进行推广应用,同时研发相应固定器具和模块化装备。

围绕仓储保管、配送运输、安装作业、维修保养、顾客服务、库内加工等供应链典型场景,全面梳理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提升作业和流程标准化。

以RFID芯片和二维码标签等为载体,结合GS1编码形成完整的身份信息,打通商品身份、防伪追溯、在途信息、存储信息、订单信息、服务售后等全链条应用。通过应用GS1编码,接收方可以掌握产品信息,有效地安排企业有限的仓储位置;物流企业通过输入相应的物流包装码或实现数据同步,提前掌握货物物流包装信息,安排相应的车辆进行运输;消费者通过扫描防伪码,可以验证货品信息放心使用,也可以对流通过程追踪溯源。

2.智能化

开发覆盖从销售到生产的全链条家居供应链信息化协同平台。包括OMS、WMS、TMS、CRM、FMS等系统模块,实现供应商管理、产品管理、仓储管理、运输调度、财务结算、售后维保、防伪追溯、订单、采购等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与打通,建设家居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平台。

首先建立并完善星和自用系统,打通上下游供应链信息流,然后将仓储、配送等环节的普适功能向社会开放,建设家居供应链信息化通用系统,之后进一步打造家居“滴滴”,整合社会广泛的订单需求和人车供给资源,实践共享经济,建设家居供应链社会资源调度平台。

星和宅配依托中鲁全智、香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红星美凯龙的人才优势,联合供应链上下游公司和外部机构,共同制定全系列的家居供应链标准,并引入典型工厂

项目中研发并应用了基于无线技术解放双手的可穿戴设备、蓝牙盒子定位、RFID盘点系统、智能安防、感应门等智能化装备,上图即RFID感应门出库场景

在智能硬件方面,研发推广各类家居物流自动化装备。包括机器搬运助力工具、传送装置、装卸设备、量方设备等。研发并应用基于无线技术解放双手的可穿戴设备、蓝牙盒子定位、RFID盘点系统、智能安防、感应门等智能化装备。

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来统一系统平台,结合标准化物流单元的应用,促进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发展。通过信息化底层数据的分析与管理跟进,应用自动化、智能化的硬件设备,促进试点企业平均库存周转率同比提高10%以上,供应链综合成本同比降低20%以上,订单服务满意度达到80%以上,用户系统数据对接畅通率达到80%以上,智能化装备覆盖率达到50%以上。

3.绿色化

研发、购置、推广使用可循环、无污染、无公害、可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和耗材,从具体包装材质与包装方法方面改变现有家居行业包装无法重复利用,相关材料浪费巨大的局面,逐步增加绿色可循环包装的使用比例,整体推动家居供应链绿色发展,实现包装和耗材的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化,促进资源利用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进行配送、安装、调运,以节约燃油能源,减少废气排放,降低噪音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延伸供应链至家居后市场,研发家居产品破损后的维保技术、工具和材料,倡导产品保值和绿色生活。

四、项目成果

1.单元化物流占供应链物流比例同比提高。通过强化物流单元、计量单元、数据单元的应用,实现单元化物流占供应链物流比例同比提高16.7%。

2.效率提升明显。一是装卸工时效率提高。大力推广使用标准化托盘、周转箱(笼)等集装器具,推广使用电动搬运叉车、高叉车缩短转运、上架、下架时间,通过推行标准化仓储器具、标准化的仓储作业流程,节省人力成本、提升作业效率,提升装卸工时效率2倍。二是共同配送率提高。采用集中配送、统一配送、协同配送、统仓共配、多仓共配、集采共配等先进配送模式提升共同配送率30%。三是平均库存周转率提高。通过库区的合理优化,科学的操作流程,应用标准化的托盘、周转箱(笼)等集装器具,优化周转流程使平均库存周转率提升12.9%。

3.供应链综合成本降低。通过先进系统的研发应用,降低盘点、录入、排单等人工成本;应用先进的仓库管理模式,降低货损率和失误率;建立包材的循环利用机制,降低包装成本等各项成本保障措施,促使供应链综合成本降低21.8%。通过统仓共配和规范化管理,有效减少货物中转和操作过程中的损坏,将货损率控制在0.8%以内。

4.订单服务满意度(及时交付率、客户测评满意率)改善。通过优化订单流程,制定统一的订单操作标准,研发订单系统,使订单流向可视化,方便客户对产品的检索和跟踪;通过优化客诉流程,对客户的诉求、投诉及时跟进处理,提升客户满意度;建立定期回访机制,解决客户的后续诉求等将订单服务满意度达到96.2%。

5.制定及发布业内首个团体标准。在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指导下,联合行业代表企业,制定发布《家居物流管理与服务规范 第2部分:定制、软体家具》团体标准。

猜你喜欢

家居标准化协同
《大众标准化》2022年征稿启事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打造日常家居“氛围感”
标准化简述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台北家居
京津冀协同发展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