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表演艺术中舞蹈的形式与美学特征分析

2020-03-09王玥敏

ViVi美眉 2020年8期
关键词:戏曲表演特点

王玥敏

摘要:舞蹈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是物质文明和社会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可以说,它是人类艺术史上非常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具有融音乐、体育、美学、舞蹈于一体的特点。舞者的肢体语言表达了这种艺术,舞蹈有其独特的审美属性和审美规律,并表达了其中包含的情感,当舞蹈失去了它的本质美,舞蹈就失去了它的意义,舞蹈就不能再被称为舞蹈了。舞蹈可以用任何其他艺术形式来表达。

关键词:戏曲表演;舞蹈美学;特点

戏曲表演是一种非常丰富的表演形式,它融合了各种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表现形式。它既能表现感性的戏剧,又能反映生活的多姿多彩,戏剧的最后表现应该以生命的表现为基础。在表达生命的过程中,它需要一个动态的艺术表现过程,而舞蹈在这个动态的展示过程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中国戏曲的表演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密不可分。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不仅要遵循传统的审美表达方式,而且要与时代的发展和大众审美需求的变化相联系。戏曲是一门综合性的民族艺术,它体现了不同民族艺术形式的和谐美。

一、舞蹈本质特点

舞蹈是时代不断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古老的艺术之一。如果人们想表达自己的情感,舞蹈的肢体语言可以更直接地传达到内心,对于各种艺术而言,美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无论是音乐、艺术、服装还是设计,都需要艺术来实现我们心中所追求的美的定义[1]。跳舞也是一样,美也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作为舞蹈艺术本质的体现,本身就是对美的一种诠释。在现实中,人们带着自己的成员所展示的舞蹈的节奏、线条、舞步和形象,都是对美的诠释,也是对俱乐部单位的向往和联系,正是由于舞蹈的特殊性,它一直吸引着人们对舞蹈的追求和热爱。

当人们欣赏舞蹈时,通过对美的理解,再通过舞蹈来诠释美,再通过舞蹈,人们可以看到一种与自己想象不同的美。这个过程和感觉是其他事物无法感受到的特殊事物。舞蹈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享受,更是对目标单位的追求和追求。学习很有趣。舞蹈是人们思考的一个纯粹的国舞,舞蹈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它帮助人们在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同时培养自己的情感和克制自己的思想。当艺术表现中的美失去了,可以说这门艺术失去了灵魂。

二、戏曲舞蹈的作用

著名艺术教育家、生活艺术家欧阳玉倩认为,舞蹈是无缝地融入到这些表演中的。随着人们生活的特点,舞蹈变得更加灵活。舞蹈从来没有因为舞蹈而跳舞,所以它是非常独立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戏曲中的舞蹈是一种转化为生活的舞蹈,一种表达人们生活的舞蹈,而不仅仅是编舞的舞蹈。这篇文章讲的是舞蹈的本质,也是戏曲舞蹈的本质。这种舞蹈与行为、性格、环境和情感态度不可避免地交织在一起。所以你可以说,舞蹈是戏剧化的,在这部戏曲中,一种充满了人物灵魂的舞蹈,是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无论在生活中的一种形式,他的所有动作都是戏剧化的和舞蹈的心灵[2]。戏曲舞蹈贯穿于从演员表演到征集预演的全过程,演员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戏剧性动作,在戏曲舞台上,没有歌没有舞,没有舞没有唱。所以我们可以说,戏曲是戏曲与舞蹈相结合的,戏曲舞蹈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用舞蹈的动作来表演戏剧,戏剧以舞蹈的形式表现生命和再现,以舞蹈的生命史为舞台基础。在中国传统戏曲观念中,戏曲是用表演艺术和演奏艺术来表现人们的生活,并以此来表现人们的生活,以此来诠释艺术,解释艺术的生成过程,重新提炼生活。

抒情戏剧舞蹈不仅善于表达故事,而且善于抒情。中国最传统的舞蹈形式是用来表达某种情感的。人们的思想和情感是通过动作来表达的。正是由于舞蹈的抒情功能,戏曲承袭了舞蹈艺术的精髓,运用多种舞蹈动作来增加人物的心理过程、人物性格和内心情感的描写。冲突与中国戏曲往往在内心展开,没有太多的对峙,很多戏都是在内心的激烈锻炼中最终构成情感爆发的高潮。

三、戏曲表演艺术中舞蹈的形式与美学表达形式

(一)虚拟写意,无限时空表达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阴阳交融,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呈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生命与自然的观察与综合呈现出我们先民“形与神”的艺术创作理念,它被广泛应用于绘画、戏曲、舞蹈等各类艺术中,这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美学完全不同于西方现实主义。戏剧主要是基于故事和事件的起源、发展和结束。作为一个文学范畴,戏剧的叙事特征为戏曲的识字奠定了基础。叙事艺术是戏曲形式的基本形式。它是通过故事的发展、演变、矛盾、高潮和结尾来讲述的,而演员们的唱、读、做、演都会形成舞台空间,提供完整的艺术诠释。戏曲不是一种简单的叙事结构。它需要通过服装、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舞台游行等虚拟的、象征性的、免提的笔触设计来实现人物形象和时空转换。离开你完成演员对人物内在情感的叙事定语,让观众了解历史,领略戏曲舞台艺术的艺术美。

明代剧作家王骥德在《曲》中指出:“戏曲之路要以真为本,用之则要虚”,即戏剧的基础是生活经验,表现的规律是艺术。实际上,中国戏曲的舞台设计应该是“千军万马”和“千山万水”在唯一的房间里呈现。在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应表现为“王将相”、“宫女”,并在时间上表现为“超越过去和现在”、“春去秋来”。中国戏曲的自由手笔要求在舞台上用自由语言完成。例如,中国戏曲中“一桌两椅”的使用,可以有亭台楼阁、屋内屋外、闺房和宫廷秀等不同的场景。达尔戏曲舞台上没有实体门窗。如何打开和关闭窗户需要演员的象征性动作;在舞台上骑马的想法是通过挥舞鞭子来表现人物骑马和传递帖子信息[3]。台上扛着鞭子四处走动的演员,代表着千军万马的巨大动力。中戏体育场的时空循环,通过虚拟的表现形式和自由发挥的方式,为演员的舞台表演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它不仅限于舞台的规模和历史的慷慨。小舞台呈现大世界,这是中国戏曲的独特之处。

(二)程式化,规范中的生活旨趣

戏曲是中国戏曲的传统表现手法。它的原意是规则和法式风格。是指舞台表演形式的标准和格式。塑造舞台形象是戏剧的基本词汇《葡子·致仕》不像智石所说:“成是物的标准。”这一公式在舞台艺术的各个环节都是侵权行为。传统戏曲要求演员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中都要程式化,每一个节目动作都有一定的内容和技术要求,如“七八”是指将军出场,“马”是指骑马,“走边”则是指在夜间快跑。它给出了该方案的以下特點:公制。它们符合对称、和谐、多样和统一的规则。例如,对句子的数量、押韵、定格甚至字数、句法、每个句子的声调都有严格的规定。每个曲牌都有自己的曲式、调性、调式和趣味[4]。二是规范性。它提取典型因素进行夸张变形,舍弃自然形态,通过唤醒观众的想象力,让人们理解其意义。例如,悲伤、喜怒哀乐、急躁等心理变化是由一系列相应的程式化夸张动作和表情引起的,它既是艺术创作的结果,也是艺术再创作的手段;它是相对定型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改变公式中国戏曲源于生活。它是通过对现实生活场景和环境的观察和反思,高度集中地表现舞台艺术。

(三)歌舞韵律,体现舞台艺术的饱满性

舞台艺术主要以歌舞和音乐为指导。戏曲表演的审美特征因此自然把歌舞作为一个重要标志。通过“手、眼、身、法、步”向戏曲演奏者充分展示戏曲舞蹈的语言元素,用音乐支撑舞台气氛,给人们带来表演单元的愉悦感。比如京剧《霸王别姬》中最经典的“剑舞”,通过舞剑,表现了孩子们的爱与悲;在咏叹调《梨花颂》中,唱与舞并重,尤其是歌词具有很高的文学品位。该剧结构严谨,歌词优美,意境深邃,回味悠长,感情温馨。戏曲是一种根植于中国的艺术形式。它从中国民间舞蹈和古典舞蹈中汲取了充足的素材,自然具有地方舞帽的审美特征。中国戏曲舞蹈是在各民族传统民间舞蹈的基础上,经过戏曲工作者的整理、提炼、加工和创作而成的。它是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传承下来的,具有典型的意义和古典的特征。戏曲舞蹈的表现力和表现力应着重于眼睛的表现力、呼吸的协调性和舞蹈的能力[5]。每一个舞蹈动作的呈现过程都是极其重要的,正好足以让视线跟随。民间舞团的基本训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点,戏曲舞蹈的形式也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结语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戏曲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艺术和娱乐方式之一,深受社会各阶层喜爱,从生活中脱颖而出的华语戏曲艺术,是人们世俗生活的艺术表现。从传统戏曲到现代戏曲,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国戏曲的人品化和民族化。独立于故事的内容、演唱、伴奏等都来源于民族的故事、旋律和乐器。戏曲虽然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发展和变革,但它是社会背景、人们生活状况和矛盾发展的艺术表现。它是植根于人们生活中,体现民族性格和民族性格的艺术词汇。

参考文献

[1]李苗苗.戏曲表演艺术中舞蹈的形式与美学特征探究[J].北方音乐,2019,39(24):248+251.

[2]曹雪媛.戏曲表演艺术中舞蹈的形式与美学特征[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9,(4):131+134.

[3]王熙.戏曲表演身段的技术研究[J].戏曲艺术,2020,41(2):96-101.

[4]王岚岚.试论戏曲舞蹈的美學创造[J].戏剧之家,2019,(6):31.

[5]边紫云.滁州凤阳花鼓舞蹈表演的美学特征探析[J].丝路艺术,2018,000(?001):86-87.

猜你喜欢

戏曲表演特点
用真实外化于形 用真情内化于心
戏曲表演意境营造的探索与研究
浅谈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
浅谈戏曲舞蹈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秦腔司鼓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