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水刚性跨接管设计分析

2020-03-09孙国民胡春红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端部工况误差

孙国民,赵 党,杨 琥,李 旭,胡春红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天津 300451)

0 引 言

跨接管是深水油气田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南海开发战略的深入开展,我国将逐渐发展类似巴西或者西非海域的开发模式——水下设施+跨接管+海底管线+浮式结构物+外输管线+陆地终端,跨接管因自身结构的柔性特性,成为深水开发的必然选择。根据油田开发模式、水下连接方式的不同,分为刚性跨接管和柔性跨接管。本文论述刚性跨接管设计相关内容。深水作业成本及油气田运营成本均非常高,跨接管的安装、维修和更换都需要动用搭载水下机器人的具有定位功能的船舶,因此识别跨接管设计的潜在风险点和关键点,降低海上安装作业成本和工程运营成本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深水刚性跨接管设计需要重点关注的输入参数、强度分析、疲劳分析等进行阐述,并结合典型工程实例,最终提出对跨接管设计的合理化建议。

1 相关基础参数

刚性跨接管多用于连接水下管线终端(PLET)、管汇(manifold)和采油树(well tree)等结构物。主要涉及如下参数:

(1) 环境基础参数: 主要包括海水密度、海水温度、波流参数、土壤参数、地震参数等。

(2) 工艺参数: 输送介质的密度、温度、压力、介质特点(存在形式、是否存在段塞流等)、每年的关停次数等。

(3) 管线热膨胀位移参数。

(4) 端部结构物的安装误差、沉降。

(5) 井口作业的钻屑排放情况、钻完井设备空间要求。

(6) 连接器机械能力: 受力包络线、安装精度要求。

(7) 误差: 跨接管制造误差、测量误差、安装误差。

井口钻屑排放分为两种处理方式: 一种是通过导向装置,将井口钻屑疏导至结构物影响区域外;另外一种是不做处理,在此情况下,设计需要考虑钻屑堆叠影响。

跨接管中部水平段与海床距离最小为1 m,避免跨接管生命周期内海床碰撞。

由井口输出的油气混合物质在经过M型跨接管过程后,由于自身气、液成分不同,及M型跨接管高差的变化,考虑流速、压强等的变化,极易发生段塞现象,对跨接管结构强度和疲劳造成不利影响。

水下结构物安装需要满足一定误差限制,一般深水结构物安装误差限制值如表1所示。

表1 水下结构物安装误差

2 计算分析

跨接管设计参考的规范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DNVGL规范,主要基于载荷和抗力系数设计方法(load and resistance factor design, LRFD),通过有限元建立模型,提取结构力和弯矩,依据DNVGL规范推荐的系数及公式,进行校核;另一类是ASME/API规范,主要基于工作应力方法(working stress design,WSD),通过有限元建立模型提取结构轴向应力和组合应力,对照规范推荐的应力允许系数进行校核。跨接管主要计算分析包括如下内容。

2.1 壁厚选择

壁厚选择最早的管线设计标准起源于1926年的ASA B31,即20世纪50年代快速发展的ASME B31.8,主要用于输气管线,ASME B31.4用于输油液管线,这两个标准起始是针对压力容器的标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经多次修改,目前最新版本为2018版的ASME B31.8[1]和2019版的ASME B31.4[2]。

DNV最早期的海管设计标准为1976版,是以ASME标准为基础编制的。在1981版本中引入了载荷和抗力系数设计方法,以至后来增加了基于概率计算的1996版本。现在最新为2017.12版本DNVGL-ST-F101[3],涉及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更加广泛。

管线壁厚校核的环向应力(hoop stress)、纵向应力(longitudinal stress)等公式和壁厚的关系也随着规范版本的不同有稍许变化。在本文中,壁厚计算依据ASME规范进行。

2.1.1 DNVGL-ST-F101

管道承压(破裂)应满足下面的准则:

(1)

(2)

引入γinc系数比表述偶然压强和设计压强间关系,上述公式可以表示为

(3)

式中:pd为设计压强;pli为局部偶然压强;pe为外部压强;D为公称外径;t1为管道壁厚,管道运行前取t1-tfab,管道运行期间取t1-tfab-tcorr,tfab为管道制造误差,tcorr为腐蚀裕量;αU为材料强度因子;γm为材料抗力因子;γSC为安全等级抗力因子;SMYS为规定的最小屈服强度;fy,temp为用于设计的屈服应力降低数值。

沿管道方向上任意一点的外压应满足以下准则(压溃校核):

(4)

对外压的特征抗力(pc)(压溃)应按下式计算:

(5)

(6)

(7)

根据上面3个公式,求解得到

(8)

其中,

b=-pel(t)

(9)

(10)

d=pel(t)·pp(t)2

(11)

(12)

(13)

(14)

(15)

式中:pe为外部压强;pmin为最小内部压强;pc为特征压溃;αU为材料强度因子;γm为材料抗力因子;pel为弹性压溃压强;pp为塑性压溃压强;O0为管道加载之前的椭圆度;D为公称外径;t为管子公称壁厚;E为杨氏模量;ν为泊松比;fy为设计屈服强度;αfab为制造因子。

2.1.2 API1111[4],ASME B31.8/B31.4

对应破裂工况,计算需要满足:

Pt≤fdfeftPb

(16)

Pd≤0.80Pt

(17)

Pa≤0.90Pt

(18)

式中:fd为内压破裂设计因子;fe为焊接因子;ft为温度折减因子;Pa为压强差(内压减去外压);Pb为管体最小破裂压强;Pd为设计压强;Pt为静水测试压强。

最小设计承压(破裂)压强Pb可以表示为

(19)

式中:D为管道外径;Di为管道内径;S为规定的最小屈服强度;t为管道壁厚;U为管道最小界限拉伸强度。

静水压溃计算时,压溃时屈服压强:

(20)

弹性压溃压强:

(21)

管体压溃压强:

(22)

外压压强:

Po=ρwghdmax

(23)

需满足如下公式:

(Po-Pi)≤foPc

(24)

式中:fo为压溃因子;Pi为管道内压;D为管道外压;ν为泊松比;hdmax为最大水深;E为杨氏模量;g为重力加速度;ρw为海水密度;t为壁厚;S为最小屈服强度。

2.2 强度及敏感性校核

M型刚性跨接管强度及敏感性分析主要考虑功能载荷和环境载荷。

连接海管终端(PLET)的跨接管,还需要考虑海管运行期内管线因为压力、温度等改变导致的管线端部位移。

跨接管敏感性分析考虑由于跨接管端部相互连接的水下结构物,在其安装误差范围内变动,导致的跨接管长度、相对角度等的改变。跨接管端部结构物安装误差如图1所示。

图1 跨接管端部结构物安装误差示意图

算例借助ANSYS[5]软件,采用PIPE16单元和PIPE18单元,模拟跨接管结构及端部约束、加载分析等。深水跨接管典型布置如图2所示。

图2 深水跨接管典型布置图

主要参数如图3和表2、表3所示。

图3 M型跨接管结构示意图

表2 跨接管尺寸 (单位: m)

表3 跨接管参数

分析工况: ①陆地建造静水压试验工况;②水下测漏工况(端部密闭性测试);③运行工况。典型工况分析结果如图4和图5所示。

2.3 结构疲劳分析

跨接管疲劳分析主要考虑如下3个方面。

2.3.1 热循环疲劳

在跨接管服务期内,根据关停、启动等工况,伴随温度的降低、升高,及压强的减少和增加;和海管终端(PLET)相连接跨接管,亦导致端部膨胀位移的改变等,这些都导致跨接管对应同一位置受力的改变,考虑到生命周期内发生改变的频次,依据S-NF3[6]曲线,获得对应的损伤。

图4 8 in跨接管陆地静水压试验工况结构受力结果

图5 10 in跨接管运行工况结构受力结果

2.3.2 VIV疲劳

涡激振动诱导疲劳现在有两种通用分析方法: 一种是参考DNVGL-RP-F105[7]规范,求解衰减速度和相应模态、频率;另一种是以Shear7[8]软件及相关理论为基础,展开求解。

2.3.3 段塞流疲劳。

段塞流(见图6)是由于介质在输送过程中,间歇的介质密度、流速或者高程等的变化,导致局部介质密度异常于平均正常输送介质密度,形成局部段塞。结合M型跨接管结构特点及介质特点,段塞形成易导致跨接管振动及内部输送介质压力剧烈变化,危险段塞是油气资源输送过程中极力避免的一种情况。

图6 段塞流示意图[9]

段塞流增强了M型跨接管的振动,加剧了M型跨接管疲劳损伤。段塞流诱导M型跨接管端部结构强度随时间改变。段塞流情况下跨接管端部结构应力变化如图7所示。

图7 段塞流情况下跨接管端部结构应力变化示意图[10]

基于段塞流特点,用于跨接管疲劳分析需要的段塞参数包括段塞流频率、段塞流长度、段塞流速度、段塞流密度、段塞流气泡段密度、段塞流液体段密度等。上述基础参数,目前有三种获取方法: 实验数据,基于实验数据及实际情况的经验公式和FEA模拟等。实验数据的获取受限于模拟设备、油气资源自身复杂多变等限制,经济性较差。经常使用的经验公式为[11]: Hill和Wood于1994年提出的计算段塞频率的段塞模型;McQuillan和Whalley于1985年提出的计算气泡平均速率和持液率的段塞模型;BendiKsen于1984年提出的计算段塞中泰勒气泡和分散气泡的速度的段塞模型等。FEA模拟有两种主流方法: 一是利用OLGA模拟提出相应参数;二是利用CFD进行模拟,提出相应参数。8 in跨接管疲劳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8 in跨接管疲劳分析结果

3 结 语

通过上面对刚性跨接管设计输入、强度计算、疲劳计算等的分析,可得出:

(1) 刚性跨接管设计涉及多个专业、多个输入参数,很多参数都是随着项目的进展,甚至到项目中后期才能确定,初期设计需要对未来的变数加以考虑,强度计算和疲劳计算要为未来的变化留出调整空间。

(2) 壁厚选择计算依据不同主规范,计算结果有所差异,设计要相互验证,明确不同差异的原因,为后续分析做储备。

(3) 强度计算和疲劳计算均需要根据水下结构物的安装误差,考虑在跨接管投影极限工况下展开设计,建议用云图表示计算结果,为后续海上测量、陆地建造、海上安装提供支持。

我国南海深水油气介质多是在高温高压、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兼顾经济性和安装便捷性,多采用M型刚性跨接管。M型刚性跨接管设计是油气资源开发链条的一处关键节点,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工况,规避潜在风险,借助有限元技术,保障跨接管设计安全。

猜你喜欢

端部工况误差
大型水轮发电机绕组端部电晕问题探讨
热网异常工况的辨识
大型核能发电机定子端部动力特性研究
变工况下离心泵性能研究
弹簧扁钢51CrV4端部开裂原因分析
不同工况下喷水推进泵内流性能研究
角接触球轴承接触角误差控制
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的高速列车走行部工况识别
Beidou, le système de navigation par satellite compatible et interopérable
基于激光雷达及视频分析的站台端部防入侵告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