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傅山《太原段帖》背景论述

2020-03-09李艳

人物画报 2020年28期
关键词:傅山背景

摘 要:傅山,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傅山留存于世的刻帖作品比较多而墨迹作品较少,其影响力也远胜于刻帖。《太原段帖》是国内非常知名的法帖之一,帖中包含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各体皆备是傅山书法的集锦。

关键词:傅山;太原段帖;段叔玉;背景

一、前言

傅山,字青竹,名鼎臣,后改名山,字青主,山西太原人。傅山在众多领域中都有所建树是明清之际道家学者,在儒学、文学、书法、医学、绘画中都有卓越的成绩。最值得一提的他也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傅山在众多领域的成就都不容小觑。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傅山的书法艺术,从帖入手研究傅山先生。所述《太原段帖》是傅山先生众多杰出刻帖之一。此帖中包含傅山先生许多优秀的古诗文选集和信件,集中呈现出傅山先生晚年书法艺术水平较高的境界。本文主要研究《太原段帖》背景,描述了《太原段帖》关键人物段叔玉与此帖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次是对傅山先生刻帖书法作品进行探究,深入探索傅山书法艺术。

二、傅山《太原段帖》背景概述

古往今来,学习书法的主要途径一直都是以碑帖为主。在学者不断研究学习中又按照碑帖内容进行了简单分类,有些是以歌颂为主要题材、有些是记录某些重要的历史事件还有些是尺牍或信札。《太原段帖》中所收录的是傅山晚年书写一些的刻帖,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和书法价值,此帖丰富了我国的书法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太原段帖》刊刻于清康熙二十四年,现存太原市晋祠博物馆翰香碑廊,是傅山先生徒弟段叔玉所刻文章。《太原段帖》也称y《段帖》。整本帖中几乎没有生僻的异体字,也没有收录一件篆书作品,篆书仅在整本帖标题呈现。所有的书法都是用楷、隶、行、草书完成。《太原段帖》共四节,分别为元、亨、利、贞和序言。第一节是老子《道德经》和白居易、王安石等名家的古诗文作品选;第二节为笔记数则;第三节是佛教《金刚经》;第四节为通信札,每节刻6石,全帖应有25块。

(一)段叔玉与《太原段帖》

《太原段帖》篆刻者段缯,字叔玉,太原晋源人。清初太原县著名篆刻家、知识广博丰富、用心专一研究古学、楷书、尤为擅长篆刻。康熙十三年间段叔玉在太原晋祠刻石时,结识了景仰以久的傅山。最终在其子傅眉的引介下拜傅山为师,跟随傅山学习书法和钩摹。段叔玉十分欣赏师父傅山的书法艺术,潜心跟随师父学习多年,十分刻苦临摹师傅真迹。通过日积月累观摩学习,段叔玉对傅山的书法理解尤为深切,傅山晚年的许多作品许多是由段叔玉所刻,并且傅山还邀请段叔玉为自己的作品点缀润色和修饰。傅山也十分肯定叔玉的篆刻技艺。段叔玉也能够准确表达傅山的笔意。因长期跟随师父学习书法、二人之间似乎存在一种心与笔、笔与刀的默契。

段叔玉在《太原段帖》后的《俚言自序》中,详细阐述了《太原段帖》刻制的起因和经过,段叔玉自序如:“予素爱字而不能书,欲学书而苦无帖,其爱欲字帖之心,未尝一日 少息也。稔闻版筑桥梓,文超两汉,字迈二王,虽然有意瞻韩,奚耐无由御李。甲寅岁适奉周太守,命勉刻曹侍郎诗于晋祠,偶为寿髦先生所物色,遂以李提之为介绍,召收门下,从事数年。 从这段自序中可知段叔玉对傅山的崇拜和景仰之情,段叔玉十分热爱学习却又苦于无从得到通往学习的道路。所以他珍藏了许多师傅的字迹用来钻研学习。段叔玉从傅山身上学到许多有关书法的知识,到后来萌生想把傅山的字迹保留下学习并流传于世的想法。对于《太原段帖》的命名是段叔玉提出的,因为在段叔玉为傅山所刻对所有作品中并没有一件作品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段叔玉以自己的姓氏命名为“太原段帖”。傅山没有参与其命名过程也从而证明了《太原段帖》是由段叔玉自己要求刻制的。

(二)版本說明

《太原段帖》向在段式宗祠中保存,解放后段式后裔将全部石刻慷然献给人民政府于晋祠珍存。但此项石刻历经三百年,经受风化剥蚀磨损严重,少数石刻曾经一度失而复得,这是其一石刻版;其余是由山西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最初精拓〈太原段帖〉》本、段氏后人收藏《太原段帖》拓本。这两种版本令人感到非常惋惜和遗憾的是仅仅只有其中两个部分并不曾见其全貌;最后一种版本是山西省博物院所藏的《太原段帖》墨迹残稿,对于此版本学术界在其是否为《段帖》的墨迹底本上有所争议。有学者认为段叔玉刻制的参照为此墨迹。我通过与石刻版《段帖》对比研究发现此帖在书写内容和编排次序上虽然与石刻保持一致,但从书法专业角度分析不难发现此帖中有明显临摹的痕迹,整体感觉非常拘谨,结构松散、变化较少、与傅山其他作品相比字形较为呆板不敌其他作品自然、生动,特别反映在行草书上表现尤为明显,许多牵丝僵硬、犹豫不决、表现出不果断,对帖明显不熟悉的意味。因此不难判断出此墨迹残稿并不是段叔玉所刊刻时的参照物。另一方面从段叔玉《俚言自序》云:“ 召收门下从事数年,虽不能临池搦管,而双钩抚勒皆先生教而受之也,所获真笔,宝而藏之。癸亥春,丁艰家居,思镌石,力未逮。亲友义助,二载告成 。可知段叔玉刊刻的《太原段帖》底本并不是傅山专门为此帖书写的作品,而是段叔玉再积累许多傅山真迹后的情况下才考虑刊刻。也从而证明了此帖不是傅山主动提出要求段叔玉刊刻而是段叔玉主动刊刻并以自己名字中取段为此帖命名。

关于《太原段帖》的墨迹底本我在《傅山书法全集》中傅山小楷杂记册页发现这是傅山随手所写的杂记、诗文、以及临帖的部分碎片,内容凌乱无序,纸章也很不整齐。通过与石刻《太原段帖》对照,发现此册中有石刻《太原段帖》“元”集中的大部内容,

如有“烧春野老醉桃花”,“五月芦芽积雪明”,“泰之六五帝乙归妹”,“奎壁图书府亦雄”,“咸字为皆字”,“寻花小极卧云凉”,“建德若偷”等这些具体内容都与《段帖》中所呈现的极其相似。它的顺序与石刻不同,中间还有其他墨迹,但经过认真的对比,其字形结构、结体、姿态与石刻本完全一致,且用笔熟练、自然贯通。

参考文献:

[1]《傅山书法全集》[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2]《傅山全书》[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

李艳,女,汉族,籍贯:山西太原人,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书法。

猜你喜欢

傅山背景
傅山的“四宁四毋”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跟踪导练(一)5
清·傅山论书句
清·傅山论书句
傅山先生的画
基于Modelica的高炉顶压控制仿真
你是谁的背景
了不起的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