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化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效果观察

2020-03-08何敏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干预

何敏

摘要:目的:研究一体化急救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西部战区总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临床救治的8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尾号单双号分为两组,各41例,即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一体化急救护理)。对比分析两组DNT、NIHSS、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DNT、NIHSS、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一体化急救护理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用的护理模式,其能够有效缩短DNT时间,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体化急救护理;静脉溶栓效果;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1-102-02

急性脑卒中作为临床具有较高发病率的一种危机病症,当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通常高达7成左右。从临床特征来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特征具有表现在复发率、致残率、致死率均相对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生命安全的威胁极大[1]。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优势突出,能够兼顾操作便捷性、安全性,可以显著降低致残率、致死率。然而,因为静脉溶栓本身的时间依赖性极为突出,能否缩短DNT就成为临床救治的关键所在。为进一步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方案,缩短DNT时间,我院从2018年开始制定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针对急诊护理进行全面的优化调整,有效保障了急诊护理的效率、质量,现针对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进行如下分析。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西部战区总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临床救治的8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尾号单双号分为两组,各41例,即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一体化急救护理)。对照组当中,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为(51.4±8.2)岁。观察组当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年龄33~68岁,平均年龄为(51.5±8.4)岁。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急救护理模式,主要保障溶栓准备、对症护理等。观察组则给予一体化急救护理,即针对常规护理进行全面的优化,针对各个护理细节部分进行有效的整合。有保障一体化急救护理的针对性,建立一体化急救护理小组,安排医师、护士长负责管理,组织护理人员针对传统护理流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共同探讨优化的细节,并通过护士长进行统筹协调。当120接到患者,立即启动一体化急救护理预案,主动与急救室、相关诊室进行交流,共同开展有关的准备工作,保障临床医护措施的规范、及时性。一体化急救护理主要围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际情况开展,具体流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2.1溶栓前护理

一体化急救护理小组负责准备有关的仪器设施,包括急救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吸痰器等等,并将相关的设施放置到对应位置,及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常规备皮。必要情况下,需要进行心电测量、下尿管、头颅CT检查。

1.2.2溶栓中护理

选择100~150万IU的尿激酶,将其融入到100~200ml的生理盐水当中,进行0.5h的静脉滴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严密监视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肢体活动、吞咽能力、语言能力、生命体征、瞳孔以及意识等。与此同时,每间隔15min针对患者血压实施测量,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要第一时间上报,并联合医师进行处理。

1.2.3溶栓后护理

整个静脉溶栓过程,护理人员均需要针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全面的评估。在荣算治疗过程中,间隔时间为15min,之后6h,将间隔时间调整为0.5h。溶栓治疗后,每间隔1h进行评估,一直持续到间隔时间为24h。静脉溶栓后,护理人员应当针对患者金雄系统的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并围绕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尽可能减少负性心理对患者预后造成不利影响。

1.3临床观察指标

本研究临床观察指标主要涉及DNT时间、NIHSS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总有效率根据参考文献[2]中相关评价指标:①显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都完全恢复正常,包括吞咽能力、语言能力、意识,肌力增长幅度在3级以上;②有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肌力增长幅度达到2级;③无效:患者临床症状、肌力均未达到上述两个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选择SPSS220.0,DNT、NIHSS选择(±s)表示,t检验,临床疗效用%表示,x?檢验。

2结果

2.1 DNT时间情况

对照组患者DNT时间(85.3±9.4)min,观察组DNT时间(60.5±8.2)min,具有显著性差异(t=10.964,P<0.01)。

2.2 NIHSS评分情况

入院时,两组NIHSS评分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d、7d,观察组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详情见表1。

2.3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详情见表2。

3讨论

大量的临床研究与实践证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与静脉溶栓时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越早进行缺血脑组织再灌注,患者预后越理想。但从临床传统护理模式来看,接诊之后患者通常需要经历诸多护理流程,其显然不满足卒中单元核心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临床治疗效果[3]。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针对传统护理流程进行全面的整合、优化,通过建立一体化急救护理小组,深入研究传统临床护理工作所暴露的缺陷,安排护理人员全面负责跟进护理工作,使得临床护理工作能够严格按照流程来开展,有效提升了护理工作的效率,缩短DNT时间,为静脉溶栓争取了足够的时间[4]。

本组研究数据中,给予一体化急救护理的观察组,其NDT时间、NIHSS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充分证明一体化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护理工作效率,缩短DNT时间,提升抢救质量。

参考文献:

[1]曹庚秀,李金莲,曾芳兰.早期活动方案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6):5321-5322.

[2]代景温.超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短期疗效、血凝状态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12):1819-1821.

[3]梁庆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3):225-227.

[4]孙婧,杨佳,王淼.超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23):17-20.

猜你喜欢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干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预后影响因素与临床研究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的保护作用分析
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