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中的应用

2020-03-08肖志亮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运动疗法康复

肖志亮

摘要:目的 分析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运动疗法的使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病人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传统中医手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使用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 使用运动疗法治疗的有效率(90.7%)远远超过对照组的传统方法(8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使用运动疗法有着明显的疗效,能够较好的减轻病人的疼痛,该种方式能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方面大量推广使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运动疗法;康复

【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1-060-02

对于20岁~50岁的体力劳动群体,基本上都患有腰腿疼痛疾病,即: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的发病区域一般出现在L4-5和L5-S1两个节段。椎间盘拥有髓核与纤维环两个内容,它们是椎骨十分重要的连接。病人纤维环若形成破裂的问题,就会使得髓核突出进而压迫神经[1]。病人通过运动疗法,可以较好的缓解疼痛症状,并较好的改善病人的机体功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病人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人,其中观察组中有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为63岁,平均年龄为(45.54±12.76)岁,病程平均在(5.9±2.72)月;而对照组中有男性16例,女性27例,年龄最小为26岁,最大为59岁,平均年龄为(47.58±9.49)岁,平静病程为(6.3±3.46)月。两组病人在发病情况、性别、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两组病人排除合并恶性肿瘤、精神异常、造血系统疾病、免疫功能问题、重度感染及临床资料缺失者,病人对于试验内容知情并同意,自愿参加本次试验。并且该次试验通过了医院的伦理委员会根据伦理学审查标准审查通过。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使用推拿治疗的方法,病人取俯卧位,在腰部区域展开推拿治疗,推拿者使用滚法、揉法在腰背部的膀胱经第一、二条侧线展开操作,使得病人的腰部肌肉放松,并利用点按法、弹拨法对腰背部的阿是穴、大肠俞、肾俞、腧穴点进行揉按,每个穴揉按5至10秒,达到缓解肌肉的粘连、理筋整复、通经止痛的效果。如果病人患有小关节错位,那么还能够施以扳法,从而改变小关节的位置,对腰部的韧带、筋膜、肌肉等予以改善。

1.2.2 观察组

观察组病人施以运动疗法,通过悬吊运动加上传统的按摩进行治疗。通过弱链的测试后,展开悬吊运动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每周需要进行5次运动,每次要保持在20至30分钟/次。详细的方法为:

(1)病人通过仰卧位,在骨盆下使用弹力绳加上宽吊带进行固定,病人的一侧下肢使用非弹力绳与窄吊带相连,并放于膝下,下降床面30cm,悬吊侧膝向下压并使得骨盆被抬起,并且使得对侧下肢升到相同高度,使得躯干与双下肢保持在同一条直线,持续2分钟,并展开记录。再交换到另一条下肢展开相同的测试,使得两侧展开对比。

(2)病人使用侧卧位,在盆骨下通过弹力绳与宽吊带进行固定,双下肢合并,通过非弹力带使得双侧下肢被固定,下降床面到下肢和床面保持30°时,让病人的双腿下压,使得骨盆侧抬起。并展开双侧对比,分析其疲劳程度、有无疼痛、完成质量等,进而确定弱链的一侧。

(3)明确弱链后,在提升骨盆辅助或降低力臂的基礎上,依次根据以上两种测试模式展开训练,每组根据病人的自身情况保持30至60秒,并休息30秒,一共训练10组。如果病人使用的是俯卧位,需要在骨盆下悬吊弹力绳与宽吊带,双小腿使用非弹力绳连接窄吊带予以悬挂,床面上支撑双上肢肘,并告知病人屈膝屈髋、收腹提肛,使得腰部拱起形成拱桥状,最好持续3至5秒,要确保病人的呼吸均匀。训练每周5次,一次5组,每组训练5至10个,每组休息间隔30秒[2]。

1.3 评估标准

以直腿抬高、目测类比评分法(VAS)作为参考标准。无效:病人的症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且VAS评分改善没有超过30%;有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减轻,病人的腰部活动水平得到了改善,VAS评分保持在30%至60%之间;治愈:没有出现腰腿疼痛,VAS评分超过60%,直抬腿试验超过70°。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满分50分,分数越高表示病人的功能障碍更为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7.0软件处理本次实验的相关信息,其中计数资料利用x表示,时间比较通过t检验,计量资料通过“”表示,如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的VAS评分对比

两组病人在VAS上,相比于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通过10次治疗后,观察组病人在VAS评分上远远优于对照组(t=2.386,P<0.01),详见表1。

2.2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

通过10次治疗后,两组病人治疗后相比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一般男性比女性更位常见,一般表现为腿痛、腰痛,甚至功能障碍,对病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它的发病机理是腰间盘退变而造成的,也就是随着年龄的提升,椎间盘由于退化性改变而造成椎间盘高度下降,使得前后纵韧带等对应韧带松弛,生物力学能力减弱,腰椎的局部稳定肌进入休眠状态,从而使得椎间不稳定,十分容易出现错位等问题,压迫神经,产生腰腿疼痛等问题。对于急性腰椎间盘病人来说,最主要的是要卧床保持休息,但是长期的卧床却可能会造成失用性肌萎缩,肌肉功能减弱等问题。对病人施以推拿加上运动疗法能够提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效果,增强病人的运动功能与核心控制能力[3]。

本次实验显示,使用运动疗法总有效率为90.7%超过了对照组的81.2%,且病人的Oswestry评分也远远小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使用运动疗法有着明显的疗效,能够较好的减轻病人的疼痛,可以大量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永会. 运动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中的应用[J]. 体育风尚, 2018(7):85-85.

[2]林斌强. 运动疗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伸肌群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研究[D].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5.

[3]江山秀.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推拿对康复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抗疲劳能力的临床研究[D].  2016.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运动疗法康复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推拿与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观察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
“运动疗法”控制糖尿病
舒适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
普拉提斯运动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
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