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五个“变”

2020-03-08曹畅

河南教育·高教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人格塑造

曹畅

摘要: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全面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全课程的育人格局,就需要努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

关键词:人格塑造;活动大舞台;心理咨询站;幸福快乐殿堂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教学是教师的生命线,教学过程又是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想要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就要把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变成帮助学生解决自身成长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交往问题等研讨交流的平台,使学生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要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打造更具吸引力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就要体现五个“变”。

一、变抽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为学生人格塑造的熔炉

笔者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文中说,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教师来到学校,他就会交给那位教师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老师,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只有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为有人性的人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

帮助学生成为有人性的人,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承担着这样的重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知识传递有别于其他課程,因为它所有的观点、理论和学说都是以自然观、社会历史观、人生观形式表现出来的,它直接引领着我们对人生意义的认识、人生情感的升华。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能体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目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作为教师,要从教书育人、育人为重,德才兼备、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出发,把抽象的理论说教变成以提问、讨论、调查等师生互动为主的形式;把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动态场所,变成师生铸造自己的熔炉。根据这一理念,教师可以依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以学生人生规划为主线,以就业教育的理念为统领,安排“寻找人生舞台—做好人生定位—寻找前进动力—熟悉并掌握职业生活规则”等环节,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明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要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我要如何做”等问题,为学生走向职场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规划好未来的职业蓝图。

二、变有限的课堂为不受时空限制的心理咨询站

教师可以在开学的第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小测试。心理测试可以涉及 “人际交往”“学习方法”“情绪”“恋爱”“就业创业”等问题。针对学生遇到的这些问题,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专题辅导;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安排他们课下阅读有关书籍,组织课前5分钟的问题解答,在学生的相互解答和教师点评中进行指导,或根据学生的要求提供面对面的咨询、电子信箱咨询、QQ咨询等服务,帮助学生度过人生的转折期。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要努力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只有当学生充分信任教师时,才有可能将内心的困惑和问题告诉教师,教师为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烦恼和忧愁,让学生无忧无虑、开心快乐地成长。另外,在课下,教师可以把网络中的正能量心理视频分享到班级钉钉群、班级QQ群;利用QQ空间与微博,开展价值观的教育与讨论,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交流中来,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这样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真实想法,还能对症下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变固定的小课堂为学生能力展示的活动大舞台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固定的教室、固定的教师、固定的时间、按部就班的教学内容本身就与富有朝气、求新求奇的青年大学生性格背离。因此,要把固定的小课堂变为学生能力展示的活动大舞台,让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团队,让每个团队进行展示。展示时间为15分钟左右。团队展示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团队自我介绍,时间为1分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说出团队成员的名字和家乡;第二个环节是团队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专题内容,课下自主搜索资料和剧本,课堂上现场演绎,要做到脱稿;第三个环节是团队总结,即在演绎结束的时候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做一个1分钟的总结,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要求总结深刻,感悟真实。这个环节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其实很多学生有着很强的搜集资料的能力和总结能力,无论他们的主题是“青春·梦想·责任”的展示,还是“爱,还是碍”的演绎,抑或是“感恩父母,迈向成长”的展示,都让学生学会了与人和谐相处,学会了拥抱青春、追逐梦想,努力承担责任。这些活动培育了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角,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才能到达“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变枯燥的课堂为学生寻求幸福快乐的殿堂

枯燥乏味的课堂令人昏昏欲睡,幽默风趣的课堂令人心驰神往。那么如何变枯燥的课堂为幽默风趣的课堂?于教师而言,幽默风趣的语言、独特的个人魅力、丰富的知识储备是构建幸福快乐课堂的重要因素;于教学设计而言,精心设计的导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亦是构建幸福快乐课堂的基石。心理教师不仅要掌握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还要不断补充文学、法律、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中讲解“大学生创业心理”这个专题时,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模拟设立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并召开模拟股东会。从给企业起名字到决策方式的确定,全部由学生完成,教师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创业心理的同时,融入法律知识的讲解,从而激发学生创业的热情,帮助学生克服创业的恐惧心理,使学生的创业梦想更加现实。在讲解“爱情心理”这个专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对热播剧《三十而已》中顾佳、王漫妮、钟晓芹的讨论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让学生明白一旦陷入错误的爱情,就要学会及时止损;好的爱情一定是两个人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课堂上设计的这些讨论环节,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五、变知识的讲授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

在教育教学中,心理教师不仅要传授好心理健康知识,更要将家国情怀、使命担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传递给当代大学生,要让学生努力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例如,在讲解“珍爱生命”这个专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分析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那些坚定的逆行者在出征之时的心理状态:面对未知的病毒,他们逆行出征,或许他们也会害怕,也会焦虑,也会恐惧。这种情况下,他们为什么仍然坚定逆行?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深刻理解虽然逆行出征者出征时的情绪是害怕的,但是他们的心是坚定的。他们的坚定来自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发出的坚定指令:“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他们的坚定来自为国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让学生深刻领悟到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不惜一切代价保护我们每一个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是无数个抗疫战士用大爱与奉献守护着所有人的幸福与安宁,引导学生要时时刻刻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才能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提升自我价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五个“变”体现了教师的精讲与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相结合,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交流中、在讨论中、在体验中能力得到提升,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

参考文献:

[1]葛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J].心理月刊,2020,(16)

[2]赵静.绘画疗法在日常心理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教育,2019,(8)

责编:艾 和

猜你喜欢

人格塑造
报刊阅读与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
浅谈抗挫折教育对小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
不忘初心 幸福前行
公安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与思想政治研究
高中政治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塑造研究
凸显四大“魅力”,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的塑造
班级管理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高等职业德育教育与学生健全人格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