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魔芋膨大系数试验研究

2020-03-08

湖北农机化 2020年24期
关键词:链霉素魔芋行距

高 骅

(云南省镇雄县农业农村局经作办,云南 镇雄 657200)

1 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研究出本县种芋大小与膨大系数的关系;为大田生产确定合理的用种量提供理论依据,确保本县魔芋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 试验地点、时间

镇雄县赤水源镇洗白村鱼洞村民组,海拔1520m,年平均温为11.3℃,年降雨量1140mm,前作玉米,2016年4月16日播种,2016年11月6日收获测产。

3 试验方案

3.1 试验品种:镇雄花魔芋

3.2 小区设置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共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小区15m2(长5m,宽3m)。

组别类别播种个数种子重量(kg)平均单个重(g)处理16247.39511.9处理250424.5648.7处理350456.24112处理430667.5221处理515672.4464

田间布置图

玉米6魔芋玉米4魔芋玉米3魔芋玉米1魔芋玉米5魔芋玉米2魔芋

玉米2魔芋玉米6魔芋玉米1魔芋玉米4魔芋玉米5魔芋玉米3魔芋

3.3 肥料:氮、磷、钾含量各15%的三元复合肥,有机肥

4 试验过程

试验地通过翻犁破垡后分墒,采用沟播,处理一株行距为20×30cm;处理二株行距为25×30cm;处理三株行距为25×30cm;处理四株行距为25×30cm;处理五株行距为 40×60cm;于4月16日播种,种子通过日晒进行清毒。魔芋6月20日进行喷药,每隔15d喷一次,共喷3次。第一次喷药用农用链霉素加磷酸二氢钾兑水喷;第二次喷药用汰腐净+农用链霉素兑水喷;第三次喷药用农用链霉素加磷酸二氢钾兑水喷。

5 试验结果与统计分析

5.1 试验结果

处理1:一年生子芋,种624株,缺塘54株,发病42株,发病率7.4%,收获528株,产量76.03kg,膨大系数12.1倍。

处理2:种504株,缺塘48株,发病58株,发病率12.7%,收获398株,产量 197.7kg,膨大系数10.2倍。

处理3:种504株,缺塘47株,发病63株,发病率13.8%,收获394株,产量379.5kg,膨大系数8.6倍。

处理4:种306株,缺塘42株,发病61株,发病率23.1%,收获203株,产量278.2kg,膨大系数6.2倍。

处理5:种156株,缺塘11株,发病64株,发病率43.8%,收获81株,产量116.5kg,膨大系数3.1倍。

项目级别收获个数收获重量(kg)平均单个重(g)发病率缺塘(个)发病(株)膨大系数处理152876.03144544212.1处理2398197.7497485810.2处理3394379.596347638.6处理4203278.2137142616.2处理581116.5143811643.1

5.2 方差分析

产量重量子芋50g100g200g500gⅠ21.461.4125.490.941.6Ⅱ26.670.21269442.2Ⅲ27.4366.1128.193.632.7∑χ76.03197.7379.5278.5116.5χ25.4365.9126.592.8338.83∑(χ-χ)226.6138.784.025.6856.61

实验结果表明,魔芋的膨大系数在一龄种膨大系数最大,随着种龄的增加膨大系数逐渐减少。一龄种种植虽然膨大系数较高,但要2~3年才能达到商品芋的要求,而高种龄大球茎种种植,自身膨大系数较小,且感病机会较大,种植风险较高,扣除种子成本则经济效益较低。为此,生产上应针对魔芋具有的膨大特性,以低种龄小球茎做种,加强耕作管理,提高施肥水平,综合防治软腐病害,提高膨大系数而获得较高的亩产量。

6 结语

在生产实践中,为了达到魔芋种植效益的最大化,应采用一龄种或二龄种种植;最大限度满足魔芋的需肥供给,提高膨大质量绝对值系数,力求低龄种种植就达到商品芋标准而出售,以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链霉素魔芋行距
北疆杂交棉稀植等行距机采模式研究
揭开魔芋的健康秘密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辽宁不同生态区行距配置对玉米形态、光合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缩行扩株”对重庆丘陵山区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不同硫酸链霉素浓度对烟草夏枯病防治效果探究
体外诱导禽巴氏杆菌链霉素耐药株及耐药机制的初步分析
Genome Shuffling选育普那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 LS15
魔芋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