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生产的影响

2020-03-07李辉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0年1期
关键词:气象灾害应对影响

摘要:本文分别介绍了玉米种植对气象条件的需求,提出了影响玉米种植的各种气象灾害以及提高玉米种植过程中各种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的措施,希望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的抗灾能力,使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得到保障。

关键词:气象灾害;玉米种植生产;影响;应对

在我国农业生产当中,玉米作为一种主要农作物占据着极大的比例。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霜冻以及干旱等各种气象灾害,这些气象灾害往往会对玉米的种植生产造成巨大的影响。因而,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必须准确掌握种植地的气候变化,检测可能影响玉米种植的相关因素,对各种气象灾害做好防治工作,进而有效提升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

1玉米种植对气象条件的需求

1.1温度

玉米是一种对温度感知较为明显的作物,因而温度是其正常生长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适宜的温度可以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在玉米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其对温度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想使玉米的正常发育得以维持,就需要对外界温度进行合理控制,使其维持在10-25℃。一旦温度低于10℃或者高于25℃,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

1.2水分

在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水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除了出苗期以外,要想使玉米种植得到更高的产量,就必须保证为其提供充足的水分。相关研究表明,在产量500kg/667m2的田地内,玉米往往需要300-400m2的水量。因而,在对玉米进行大规模种植时,其最为适宜的年降水量约为500-600mm。

1.3光照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光照往往会对其产量造成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具备喜光特征的玉米,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为其提供充足的光照,不仅可以缩短其发育周期,同时还能使其达到预期的产量[1]。如果光照供应不足,往往会延长玉米的发育期,导致其光合作用被削弱,使其体内有机物的产量降低。另外,玉米具备较低的光补偿点,只有适量的光照才能够使其获得足够的御寒能力。因而,在玉米各个生长阶段都需为其提供充足并且持续的光源。

2影响玉米种植的各种气象灾害

2.1干旱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干旱灾害通常会表现为水分供求不平衡,导致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法获得充足的水分需求,因而导致水分短缺现象的发生。

2.1.1旱情

在一定区域肉,如果长时间降水量处于一个较少的范围,一旦旱情较为严重,就很难使玉米生长发育的水分需求得到满足,进而使玉米种植的产量以及质量受到了很大影响,可能造成减产。

2.1.2旱灾

在较为严重的干旱情况下,一些地区由于其生产条件以及基础设施设备较为落后,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应对干旱天气,很难进行有效的调水,从而使玉米种植的缺水情况更为严重,使玉米的生长发育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2.2洪涝

洪涝通常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过多的降水量,导致土壤过于潮湿,从而破坏了土壤内的养分,使玉米无法从土壤中获得生长所需要的多项养分,进而使玉米的生长受到严重危害,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玉米种植的产量及质量。一旦降水量过多,会导致玉米根系在水中长时间的浸泡,随着土壤中水分的增加,玉米根部出现严重的缺氧现象,导致玉米无法从土壤中获得其生长所必需的氧气和其他营养元素,一旦根部出现腐烂情况,就会导致玉米出现大面积的死亡。此外,长时间的洪涝灾害还会导致玉米各种病虫害的出现,使玉米的生长受到阻碍,因而,洪涝灾害常常会导致玉米根部缺氧死亡及病虫害的双重危害。

2.3低温冻害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低温冻害常常会导致温度过低以及光服不足现象的出现。一旦玉米长时间缺乏光照,其光合作用就很难顺利进行,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玉米颗粒的形成,进而导致颗粒干瘪现象的出现[2]。此外,低温冻害还会使玉米开花授粉的过程受到抑制进而导致其生长发育周期缓慢,使其生长期延长。另外,在玉米播种以后如果出现低温冻害的情况,还会导致玉米出现烂籽现象。

2.4霜冻

在我国各个地区,霜冻灾害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玉米。通常情况下,一旦出现霜冻,其低温现象就会导致玉米细胞内的水转变为冰品,进而使细胞出现脱水现象。在细胞脱水过程中,细胞膜以及原生质的结构会遭到破坏,进而阻碍细胞的代谢过程。此外,在玉米制种过程中如果发生冻害,常常会导致玉米种子发芽率的降低,使玉米的质量很难得到保障,进而导致玉米生长后期病虫害防御能力的降低及抗击气象灾害能力的降低,使其无法有效抗击病虫害的侵袭及抵御气象灾害。

3提高玉米种植过程中各种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

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以及信息发布工作,对各个部门明确分工,同时保证各个部门统一听从指挥。在建立气象灾害长效防御机制过程中,首先应当为玉米种植过程中容易发生的气象灾害分别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联合各个机构对玉米种植过程中各种气象灾害加强监控。应当积极探讨并且交流不同的气象研究,进而建立一套完善的气象灾害长效防治机制。此外,还需要对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建设以及完善、增加建设水库等各种基础设施,保证一旦发生干旱时,能够及时做好水源补给工作,在发生洪涝时能够将玉米地里的水有效疏通,进而达到排洪解涝的目的,保证通过各种基础设施能够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暂时减少玉米种植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各种冲击,减少玉米生产种植可能受到的气象灾害的影响。

3.2提高气象灾害的观测水平

要想减少玉米种植过程中可能受到的气象灾害的影响,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气象灾害的观测水平。当前气象灾害的观测主要采用的是定性观测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开展定量预测。将定量预测以及定性预测进行有机结合,可以使我国对强灾害的观测水平得以全面提高。此外,在预测过程中不得只预测不检验,因而在发生气象灾害以后,应当通过后续的实际数据来检验并且推理之前的预测过程,比较分析预测结果以及实际结果,在提高预测结果准确性的同时对预测方法进行不断的改进,进而使预测水平得以不断提高[3]。由于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了气象灾害的观测水平,因而在招聘工作人员时必须对其做好筛选以及判别工作,保证其具备较高的气象灾害方面的业务水平。

3.3提高玉米种植技术

在种植玉米时,玉米种子质量的高低往往会使玉米的生产以及收成受到较大的影响,因而必须要选择优质的种子。在防御各種气象灾害的过程中,相关主管部门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改良玉米种子,使其具备更强的适应性,进而减少玉米种植过程可能受到的气象灾害的影响。通过科技创新,使玉米种植对气象灾害具备更强的防御能力,进而使玉米种植从产量以及质量方面均得以提升。

3.4做好提前预警工作

做好气象灾害预警工作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尤为重要,可以加快形成并且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减少玉米种植过程可能受到的损失。通过应急管理洪涝、干旱、霜冻以及等各种气象灾害,可以使玉米种植过程具备更高的灾害应对能力。要对种植户大力宣传预防气象灾害的应急措施,一方面可以通过新闻宣传帮助种植户了解气象灾害提前预防的办法,另一方面可以组织种植户进行集中学习,使种植户对气象灾害更为了解。

4结语

我国地理气象因素复杂,要想实现玉米种植的高产优质,栽培人员就必须准确了解气象灾害可能对栽培过程造成的影响,对各种气象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联合农业部门以及气象部门及时做好相关灾害防治工作,进而使玉米种植获得一个最为适宜的环境条件。

参考文献

[1]程小桃.玉米的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需求及气象灾害知识[J].农民致富之友,2017(6):77+85.

[2]高娟,薛小宁,万红卫,等.陕西北部主要气象灾害变化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17,63(1):19-23.

[3]杨会舸,李杨.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生产的影响[J].种子科技,2019,37(2):16+19.

作者简介:李辉,本科,助理农艺师,从事种植业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气象灾害应对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喀什地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广东省气象灾害对冬种辣椒生产的影响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