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灰树花工厂化栽培的工艺优化研究

2020-03-07沈霞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0年1期
关键词:工艺优化

摘要:为了更好的实现灰树花工厂化栽培,此文将根据灰树花工厂化栽培的技术,进一步的总结适合工厂化栽培的各类条件以及栽培的技术方案。根据实验证明,环境条件在灰树花出菇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也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保障灰树花正常生长。工厂化栽培的菌株可以使用“庆灰151”在装料量一定的情况下,种植者可以采用径口比较大的塑料袋,出菇模式可以采用侧面切口。总之,具体情况要进行具体的分析,本文将详细的进行解读。

关键词:灰树花;工艺优化:工厂化栽培

1引言

灰树花是一种叫作栗蘑的食物,它不仅有食用价值,还具有药用价值。它是一种夏天或者是秋天生长在栗子树附近的食药用菌类。子实体呈肉质,柄比较短,并且呈现出珊瑚状的分枝。从外观来看,重叠多层,类似于菊花状。它的气味比较清香,同时肉质口感极佳,受到人们的欢迎。灰树花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在新加坡以及日本等市场比较流行。目前,国际上它的栽培技术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生产,呈现出周年生产的状态。目前,国内的灰材花栽培主要是以季节性常规栽培为主,本文将进一步地进行分析。

2灰树花工厂化栽培的工艺

2.1灰树花生长环境

灰树花属于中温型的菌类。袋栽湿度要高于65%,就可以满足菌丝培养时期的需要以及蒸腾的需要。对于空气的要求,关键点在于子实体叶片展开时期,这时候要控制好二氧化碳的浓度,将其保持在1000mg/L以下,不然容易出現畸形生长。对于光的要求也主要是体现在子实体阶段和原基阶段,使光照保持在200~5001x能够有效地降低畸形菇出现的频率,进而提升灰树花的品质[1]

2.2工厂化栽培菌株选择

目前,根据现有的报道来看,还没有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适合工厂化栽培的菌种,因此,现阶段的菌株来源主要是从国外引进或者是国内常规栽培进行改良的品种。国外引进的品种主要关注菌株的特性以及适合此菌株的相应栽培工艺和技术。国内的菌株则是经过了多次实验,适应性比较强的稳定性菌株。比如“庆灰151”,此菌株就是经历了多次栽培实验,其出菇率、品质以及朵型等多重指标都是优于其他菌株的,其可以成为工厂化栽培的备选方案。

2.3基质配方

工厂化栽培是大面积栽培,所以对于基质配方来说,要选择容易获得的原材料。灰树花属于木腐菌,要根据灰树花的特征和自身天然条件来考虑基质配方。工厂化栽培可以选择含碳材料用木屑和棉籽壳,比例可以保持在1:1;含氮材料则可以用玉米粉和麸皮,二者比例保持在3:1,对于含碳和含氮这两种用料比例可以保持在7:3。此配方经过了多次实验,第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可以达到35%左右如果能够持续稳产,那么可以作为工厂化栽培的原则方案。但是,此配方含有大量的水分,因此要注意装袋松紧程度,否则会影响其生长周期。

2.4出菇方式以及装料量分析

日本工厂化栽培模式基本上选择袋栽为主要的模式,袋子里有气窗口,同时袋口成为出菇方式。袋装的湿料达到了2.6kg左右,同时打上5个接种洞。根据国内的种植经验和栽培方式,进行了相应的实验。根据实验表明,采取侧面出菇的方式,采用17cm口径的袋子。装料高度在15~25cm之间时,生物学效率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异,但是朵型大小会随着高度增加而增大。侧面切口出菇与正面出菇相比,生物学效率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差距,但是侧面切口出菇的形状更加完整,品质更加优良,同时蘑菇的柄更短[2]。目前国内现有的装备和设施来看,综合考虑生长周期、单产以及空间利用率等指标,可以采用口径超过17cm的比较大的袋子进行分装,进一步缩小装料量的高度,使其高度低于15cm,采用侧面切口出菇模式进行灰树花的培养。具体的操作模式,需要结合当地工厂的实际情况进行培育。

2.5菌丝培养时间

有关菌丝培养时间的问题,是后期灰树花培养关注的重点时期,满袋之后若马上对其进行整理形成原基,那么不仅仅朵型小,还会出现单产低的情况。灰树花子实体比较大,所以在满袋之后,还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工作,这个时间以20天为佳。同时,在进行栽培过程中,还经常会出现黄水问题,这主要是菌丝对于不适应其栽培条件的一种应激性反应,一旦出现这种反应就无法进行原基培养。出现黄水的主要原因是培养温度超过了26℃,同时出现了缺氧过度光照等问题。在工厂化栽培过程中,这些条件都是可以进行控制的。

2.6子实体发育环境控制

子实体发育是整个灰树花栽培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原基的培养和产生必须要有弱光的刺激,同时必须把握好这个强度,强度控制在50~100lx,若超出这个范围,菌丝就不能形成原基。同时,还要控制好温度,一旦出现突发性的温度降低,那么会直接导致原基萎缩停止生长,并旦这种情况是不可逆转的,也就是说一旦发生,整个培养工作都将停止。子实体管理的重要因素就是光照、空气、湿度,要逐渐的提升光照强度直到5001x,这样可以实现原基的转换,同时可以有效的提升灰树他的香度,加深菇体的颜色。二氧化碳的浓度要控制在100mg/L以下,这样可以保障子实体叶片的正常发展和打开。如果浓度超过了这个界限,很容易出现紧缩情况,影响灰树花的品质。

2.7采收注意事项

针对子实体叶片比较脆,容易碎的特点,要格外的关注其采收工作。在采收前一天,将室内的相对湿度降到85%左右,这样可以更好的防止采收损耗。同时,采收的时间应该在灰树花成熟的中后期进行,大约在其八成熟时期。外边表现为叶片边缘的白色逐渐的变淡,同时叶片的菌管应该是没有形成的,孢子没有出现弹射,这个时候进行采收,能够最大程度上保持灰树花的香气、颜色以及朵型完整度。通常来说,这个时期一般是生长80天左右[3]

3灰树花工厂化栽培质量提升的策略

3.1提升灰树花栽培人员的素质

要想提升灰树花栽培的水平,关键是有一个专业的栽培团体进行操作。因此,灰树花工厂应该提高灰树花栽培的职业准入门槛,非本专业人员不得进入此职位,确保栽培团队的质量:对于在职的栽培工作者,工厂应该加强培训,确保工作人员及时准确的掌握新的栽培技术,更新自己的栽培知识,以利于提升灰树花的栽培质量。

3.2强化设备建设

为了更好的发展灰树花栽培工作,也为了工厂更好的发展。首先就要加强工厂灰树花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的推动栽培工作科学化的发展,有利于为种植工作保驾护航。最重要的就是栽培基地建设,基地的条件直接影响着灰树花的栽培质量,提升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以及光照调节控制的水平,更好的为灰树花栽培提供保障。

4结论

近些年,灰树花的栽培面积和规模在逐渐的增多,作为一种口味丰富并且营养价值极高的菌类作物,其出现在餐桌的频率和次数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健康饮食文化的发展,灰树花成为一种新的饮食时尚。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逐渐的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种植方式和高质量的饮食,种植者希望能够收获更多的灰树花,消费者希望获取质量更优的商品。因此,此文进一步的分析了灰树花工厂化栽培的工艺优化方法,希望能够推动灰树花栽培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丽红,吴应淼,蔡铮,等.不同栽培方式下灰树花有害重金属、农药残留及硒含量比较[J].浙江农业学报,2016,28(1):79-83.

[2]姚庭永,吴银华,黄建锋.灰树花“庆灰152”的工厂化栽培管理要点[J].食药用菌,2016,24(1):6162.

[3]姚庭永,吴银华,黄建锋,等.嗜高温灰树花工厂化生产菌株的筛选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5):223-224+261.

作者简介:沈霞,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生物学教学和药食用菌栽培。

猜你喜欢

工艺优化
真空静电喷涂工艺优化探析
索氏抽提法提取酸枣仁油的研究
深圳港铜鼓航道常年维护疏浚工程的安全措施
航空发动机精密轴承座加工技术应用
阿奇霉素分散片的制备及质量研究
基于DELMIA的汽车装配工艺仿真与优化
数控车床加工中编程的原则与工艺优化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