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见北朝墓志集释》再校理

2020-03-07杨学是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释文图版墓志

杨学是

(绵阳师范学院 文学与历史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王连龙先生的《新见北朝墓志集释》①[1](以下简称《集释》)出版后受到学界的广泛重视,“是……汉魏南北朝石刻文献整理与研究的重要成果,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2]91

但因部分石刻缺泐、文字演变等原因,该书释文仍存在部分讹误,朱遂[3]、李海峰[4]、周阿根[5-6]、杨学是[7]等撰文对该书进行校勘。今笔者不避谫陋,在前列诸君校理的基础上,拟从书体源流、字形变化诸方面对《集释》中的一些隶定错误再作讨论,以冀为学界提供更为精准的史料。由于只是对《集释》的部分校理,所以对再校理墓志重新编号,并附原编号于后。

一、熙平元年(516)《元瓒墓志》②

4.“善惡無蠲,倚伏可依”。“可”,当为“何”字。

二、正光五年(524)《韩虎墓志》④

1.“君藉緒遐津,資光遠□”。“□”,原字形因泐而残,原拓作,《集释》未释,细审并根据辞意揆之,或当为“漠”字。

2.“布方澤以垂茂,□深根如難拔。”

3.“脩廉清簡,比德□□。孝友慈裕,方仁偉元”之“□□”,原拓作,第一字尚馀一残勾,第二字当释作“魚”字。与末句“方仁偉元”相参,可知“比德□□”句中所缺字当为人名,细审原拓,可确认《集释》所未释的“□□”当为“子鱼”二字。子鱼即华歆,与后句的伟元(即王裒)对举。华歆,字子鱼,汉末魏初时名士。王裒,字伟元,西晋著名学者。在北朝碑志中,“鱼”字下部的“灬”常常讹书为“横三点”或“小”,或将围框中之竖划直书出框作竖勾,成“”。如北魏《冦演墓志》“太夫人馮翊魚氏”之“魚”字书作,北魏《司马悦墓志》之“渔”字书作(“漁陽縣開國子”)等。

4.“君早薨□怙,勉丁母憂。居喪□毀,至性幾歿。”

“居喪□毀”之“□”字,原拓尚馀末笔的一撇一捺,当为“哀”字。“哀毁”意谓父母去世,因哀伤过度而毁坏身体。因为“哀毁”本是违背常礼、丧制,也是不孝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但孝子女们为了标榜自己的至孝纯孝却故意这样说,所以墓志中常见到“哀毁”甚至“哀毁过礼”等这一类习语。

5.“行童惙歌,□釐止相。朝野痛酷,九宗飲淚。”

6.“猗歟明哲,九矣君子。德播州鄉,名冠邑里”。“九”,原拓作,当释作“允”。

7.“如何不弔,王盡金磬。”

“磬”为“罄”的通假字。结合上一则校理,“王盡金磬”则当释作“玉盡金罄”。

三、孝昌三年(527)《于神恩墓志》⑤

2.“导民以德,不嚴而治,遷奉車都尉”。“导”,原字作“導”。

4.“以其年十一月庚申朔十四癸酉窆於新城陵”。“癸酉”前夺一“日”字。

6.“赤如夏日,凜若秋霜。”

8.“都督并肆二州諸軍事、並州刺史,零陵公”。“並”,当释作“并”。

四、永安二年(529)《杨儿墓志》⑥

1.“皇考馛,氣幹凝峻,識度淹融,受任一域,敷光共洽。”

2.“君稟資京山,器承江象。”

3.“仕至解想南中府主簿,後厲威將軍,潁川郡承”。“簿”,原拓作,当释作“薄”,当为“簿”字之异体。当然“薄”“簿”相混,也还有字体(书体)源流方面的原因。在隶书中,“艹”“”相混的情况非常普遍,如汉隶名碑《曹全碑》中的“等”“節”“簿”“簒”诸字字头均作“艹”。魏书来自隶书,虽又演进、变化了数百年,但很多字的结体仍不同程度地保留了隶意,所以在魏书中,“”书写为“艹”的情况仍然十分普遍。因构件“”异写作“艹”,“薄”成为“簿”之异体,不能算讹字(错字),这是构件讹混字,是异体字的一个重要类型。

五、永安三年(530)《缑静墓志》⑦

1.“魏冠軍將軍緱靜墓志銘記[誌蓋]”。“冠軍將軍”前夺一“故”字。

2.“精靈致感,建三五之初;啟發神基,次二義之後。”

“義”,当作“儀”。

4.“君當高祖孝文皇帝舉天罡於宇宙,張乾網於六合”。“罡”,原拓作,原字形作“”,当释作“綱”,即“纲”;“乾網”之“網”字,原拓作,其“冈”部并非“岡”之简体,而是“罔”之俗写,故当释为“網”即“网”,《集释》释字无误。在李海峰的校理文章中,由于将志文中的“乾網”释作“干綱”,所以就只能将“天”释作“天网”,结果反而错了。[4]而《集释》的错误仅仅是将“”释读成了“罡”而已。本志文后面还有“剛矛兩即”之句,其中的“剛”字,原拓作,可参看。实际上,魏书中的“纲”“网”的这些异体,均来自于隶书。在《曹全碑》中,“纲”作(“紀綱萬里,朱紫不謬”),而“网”书作了(“續遇禁網,潛隱家巷七年”),《赵宽碑》也将“罔极”写作“冈极”。而《乙瑛碑》的“罔”却是书作正字(“敬恭明祀,傳于罔極”),等等。《集释》所选《王令妫墓志》,中有“雖蓼莪有罔極之哀,凱風有棘心之喻,未足況也”之句,其“罔”书作,《集释》释作“岡”,自然也是错了。北齐《长孙彦墓志》中有“張大纲而羈逸翮,沉芳餌而取潛鱗。……。登斯二府,冈不絕倫”之句,其中的“纲”“冈”,显系“網”“罔”的俗写。在我们更为熟悉的《唐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中,其“網”“綱”亦分别书作、(“開法網之綱紀”),而唐初的《灵飞经》墨迹中,则将“綱”书作,亦可参。

5.“方思之选,唯清是举。旨授盪寇将军、殿中将军”,“旨”,原拓作,当释作“”,即“時”。本志文后有“草逐時新,賢從物故”之句,其“時”字原拓亦作,可参。而“旨”字,魏书仍沿用隶书结体作“”。如《集释》所选《张彻墓志》中“揔五辨之奥旨”的“旨”,原拓作。又如《元瓒墓志》中有“敷贊天工,式揚聖旨”之句,其“旨”字原拓亦作。“旨”作“”的这种写法,也影响到后来的书家,如颜真卿《争座位帖》中出现了两个“指”字,分别书作、(“前者菩提寺行香,僕射指麾宰相與兩省臺省已下常參官並為一行坐”、“僕射又不悟前失,徑率意而指麾”),其“旨”部书作“”显而易见。其所书《多宝塔》等碑文,亦将“旨”书作“”,均可参。

6.“趙氏暇眼昔實,聞言今君夙寢,始覩其人”。“眼”,原拓作,当释作“服”。

7.“射禦偏萇,弓馬絕倫。”

六、天平三年(536)《高娄斤墓志》⑧

1.“崇基□□□□□□以沠別,敷遠條而繁衍”。“沠”,原拓作,当释作“派”。如北魏《何伯超墓志》的“派”书作(“分支派降,播遷從願”)。又,唐碣《大周故处士司空君(行兴)碣铭》的“派”书作(“時移代易,派別之繁,洎乎子孫”)及《大周故处士郭君(氶)墓志铭》的(“枝派分流,遍居他邑”)。

2.“既脩絺綋之功,亦善然其溫情。”

“情”,当释作“清”。

3.“復斯重窈窕之盛,既萋萋於中谷,肅雍之節亦翹□□錯薪”。“□□”,原字形已全泐,以文義揆之,当为“翹於”二字。《诗·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4.“羽翼委禽,致禮言刈,其是此焉”。“是”,原字已泐,原拓作,细审实为一“楚”字之下半,而非“是”之半。以同一墓志所出现的另两个“楚”字、作对照,即可了然。且据上一条校理所引《诗·周南·汉广》,可知此处乃是志文径用“言刈其楚”原句,其为“楚”字必无误矣。

5.“所天作宰,膺機成務,寔賴賢明,□成其关,乃爲常山郡君”。“□”,原拓作,虽残上部,但细审当为一“”字,即“贊”字。魏书及后世书法中,“贊”常常书作“”,其字头作“”或稍作变体。如《集释》所收《于神恩墓志》中其“贊”字作(“方將亢翼沖霄,經贊皇極”)、《元瓒墓志》的“瓚”作,《穆亮墓志》的“贊”字作(“內贊百揆,外撫方服”)。又如北魏《于纂墓志》中“贊”字亦作(“贊景九重,裨暉一德”)。《唐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中所书“讃”字的“賛”部亦复如是(“忽見來書,褒楊[揚]讃述”)。及至当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书《孙禹行墓志铭》,其中的“赞”字仍书作(“於是受命會盟,贊襄撻伐”),可参。

7.“弦歌成列,不聽鄭衛之音。雕俎盈前,豈貪禽獸之宍。”

“雕”,当释作“彫”。

8.“不悟降鑒之道□□蠲逆□之運□□。”

“之道”与“蠲”之间只泐一字。

“運”后一字已泐,《集释》未释,细审当为“已”。

9.“俯仰中圖,進退成□。師傅亦遠,兄弟□翮。”

“圖”,原字形作“啚”,同“圖”。

“進退成”之后当泐三字。

10.“自遠□悟,已□□□。□□□珮,見色抽簪”。“已……珮”之间只泐四字。

11.“有德有行,如□如金。東流忽往,西光□沉。”

“如”后所泐字尚馀字头一长横,以辞意揆之,当为一“玉”字。如此推求还有一个依据,在墓志中,“金”“玉”二字常常对举。

“沉”前所泐字,根据此字尚馀的右下残部推求,再参以辞意,当为一“遽”字。

12.“霜巖曠野,風急長阡。蕭蕭隴樹,沉沉墓□。”

“巖”,当作“嚴”。

“沉沉墓□”句所泐字以辞意及用韵揆之,或当为“煙”字。

又,此方墓志已残损,失字、泐字较多,故给断句带来困难,窃谓《集释》标点未善,试为部分段落重新句读:

雖在未笄之年,便有已成□□。□□之法既脩,絺綌之功亦善。然其溫清盡力,就養無方。□□□□,□復斯重。窈窕之盛,既萋萋於中谷;肅雍之節,亦翹翹於錯薪。太保以民望羽翼,委禽致禮,言刈其楚,此焉云及,乃□□□。……故以望楚宮而軼樊姬,瞻齊堂而超衛女。加以憲章先□,軌儀後進。身無擇行,手無廢業。方當擬桓釐以致膰,均母師而錫号。不悟降鑒之道□蠲,逆旅之運已□。……俯仰中啚,進退成□。□□師傅,亦遠兄弟。□翮家門,來儀蕃邸。風儀自遠,□悟已□。□□□珮,見色抽簪。有德有行,如玉如金。東流忽往,西光遽沉。……霜嚴曠野,風急長阡。蕭蕭隴樹,沉沉墓煙。

七、元象元年(538)《任祥墓志》⑨

1.“長灡沒而□窮,遠葉盛而不替。”

“□”,当释作“未”。

3.“永安之末,元凶扷本,丞相高王,應期□義。”

“應期□義”,“□”,当释作“昌”。

5.“善始令終,金聲玉潤”。“潤”,原字作“閏”,当为“潤”字之误,但亦宜录作“閏”字。

八、武定二年(544)《阴宝墓志》⑩

2.“逍遙良價,善沽來游”。“游”,当作“遊”。

3.“於是歸鷹盈軒,訓雉闐郊。黃龔善治,遠有慚德。”

4.“以武定二年二月八日卒於臨漳縣軌佋里”。“佋”,原拓作,原字形作“”,当释为“俗”。北魏《故处士奚智墓志》中的“俗”亦书作(“雄名遠振,為夷之俗,以為誓首”),此為仍保留了隶书字形的“俗”字。在隶书中,如著名汉碑《衡方碑》中“俗”书作,《曹全碑》中的“谷”字书作,《西狭颂》作。连后来的行、草书“谷”字也保留了隶书的形体,如唐怀素《小草千字文》中的“谷”书作“”(“空谷傳聲,虛堂習聽”),清代隶书大家郑簠自号“谷口”,作品落款时,其“谷”字常用行书笔法作隶书字形,写作“”,亦可参。

5.“一辭高館,畢此泉瑩”。“瑩”,当作“塋”。

九、天保二年(551)《韩智辉墓志》

1.“父征北,恢廓有遠度,弱季為豪杰。”

“弱季”,当释作“弱年”。原字泐右下及下部,约存原字三分之二,拓片作,细审当释作“秊(年)”而非“季”。依据有三:其一,本志文为隶书。隶书的“年”一般有(《汉张景造土牛碑》)、(《张迁碑》)、(《曹全碑》)等写法,前一种出自篆体,参(《秦诏版》)、(《汉司徒袁安碑》)可知。只是篆书的“”在隶变的过程中,笔画极大减省了屈曲之势,并截线为点,增添波磔。但部件未变,仍是“上禾下千”的“(秊)”。而隶书的“季”字亦出篆体,结体作“上禾下子”,书作(《曹全碑》)、(《乙瑛碑》)。隶书中的“季”“秊”字形虽然相近,但仍判然可分:的“子”部的横画较短,而(出本志)的“千”部横划长出,蚕头燕尾,末笔则一笔直下,不作纡曲之势。其二,本志文除字之外,共出现了7个“年”字,字形均作。其三,弱年:年少;弱冠之年。《南史·王融传》:“以父宦不通,弱年便欲绍兴家业。”[13]575又如《龙门二十品》中的《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曰:“禀英奇于弱年,挺超群于始冠。”

“杰”,原字作“桀”。

4.“德表外圍,聲流蕃國,庶保遐年,長垂詠範。天不祐善,奄至云亡,陵瑩有期,永懷感愴。”

“陵瑩有期”,“瑩”,当作“塋”。

6.“興聖啓運,神寶悠歸。庸親并建,車服有輝”。“悠”,当作“攸”。

十、建德元年(572)《宇文逄恩墓志》

2.“堅木問道,發奮忘食”。“奮”,当作“憤”。

3.“居家孝友,人不聞言”。“聞”,当作“閒”。

十一、建德四年(575)《辛韶墓志》

2.“問道通人,少及淹中之業”。“及”,当作“極”。

3.“刊書石室,朱紫自芬”。“芬”,当作“分”,其字形与后文“太史箴闕,車騎分符”之“分”完全一样。

5.“芳風更新,方當礪金,舟水坐論,太階之上”。“舟”,原字当作“丹”,当为原墓志误书或误刻。原句宜句读如下:“鄧隲始号東京,清塵可嗣;應詹流譽南土,芳風更新。方當礪金丹水,坐論太階之上;豈謂頹山壞木,夢講陰堂之隅。”

7.“單父慚信,漁陽比樂。居半湯暚,登高起賦”。“湯暚”,原拓作,当释作“流嗂”。

8.“藏舟易失,下春難駐。未昇金鉉,翻埋玉樹”。“春”,原拓作,当释作“舂”。《集韵·平声·锺韵》:“山名,日所入。”[15]7下舂,《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渊虞,是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16]68在北朝墓志中,“舂”主要承担三个义项:1.持杵去掉食粮外皮或捣碎食粮的动作;2.承装需加工食粮的器物,即臼;3.地名,如舂陵(舂的1、2义项,请参看拙文在《韩虎墓志》第五则校理中对“舂”的讨论)。少见“日所入之山”这一义项。同时,在北朝墓志中,少见“下舂”这一词语,亦似未见使用“高舂”一词。而在唐代墓志中,“高舂”一词就很常见了,如:“隙驷易流,黯朝光于悲谷;风树难静,忽素景于高舂”;“悲逝水之前波,奄高舂而后落”;“高舂夕惊,藏壑夜迁”;“灵辞上第,日下高舂”;等等。

注 释:

①该书在2013年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列入“高校人文学术文库”出版,2015年又由该出版社列入“文献与文字研究丛书”重印。

②原编号为七,图版见《新见北朝墓志集释》第30页;释文见第31页。下同。

③《集释》在“凡例”中说:“志文中出现的异体、别体,均改为通行正字,其他文字用法基本保持墓志文原貌。”但在录文时体例却并未统一。例如“辭”“辝”“辤”“辞”、“”“檦”“標”、“慙”“慚”、“玉”“王”、“勤”“懃”等,有的地方录为“辭”“標”“慚”“玉”“勤”,有的地方仍录原字。而“劒”“劔”“剱”等未录作“劍”,“遊”录为“游”,“託”录为“托”,“台”录为“臺”等情况亦时时而有。同时笔者认为,释读文献时宜尽可能反映出文献所载文字的原初字形,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为准确理解文献内容,又可提供一个文献产生时代字形变化的鲜活标本。故本文在校理《集释》释字错误时,若遇此种情况,亦建议保留原字。

④原编号十,图版见第46页、释文见第47页。

⑤原编号十四,图版见第59页、释文见第60页。

⑥原编号十六,图版见第67页、释文见第68页。

⑦原编号十八,图版见第74页、释文见第75页。

⑧原编号十九,图版见第78页、释文见第79-80页。

⑨原编号二十二,图版见第86页、释文见第87-88页。

⑩原编号二十五,图版见第96页、释文见第97页。

猜你喜欢

释文图版墓志
A New Record of Eritrichium (Boraginaceae) in China
基于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和中图版比较的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谓词逻辑的飞机线束工装图版设计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肩水金关汉简》(壹)(贰)释文校订
赋与唐代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