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传》校考一则

2020-03-06汪维华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一事左传字典

汪维华

(浙江师范大学 图文信息中心,浙江 金华 321004)

《左传·僖公十五年》载:“初,晋献公筮嫁伯姬于秦,遇《归妹》之《睽》。史苏占之曰:不吉。其繇曰:士刲羊,亦无也。女承筐,亦无贶也。”[1](P363)

意思是说:晋献公就伯姬嫁到秦国一事进行筮占,得到“归妹之睽”的卦象。史苏分析这个卦象说:不吉利。繇词说:“士刲羊,亦无也。女承筐,亦无贶也。”此处引文出自杨伯峻编著的《春秋左传注》修订本(全四册,中华书局,1981年3月第1版,2005年5月北京第7次印刷)。其中,“士刲羊,亦无”,编著者注释“音荒,血也”。这里的“”是“衁”字的讹误。这一讹误流传时间长,散布范围广,是对字意和文意双重误解的反映,本文将对此进行辨正。

一、字典中“”“衁”二字的收录情况

表1 所选五部字典版本信息

《古今汉语字典》《实用大字典》和整理本《康熙字典》三种字典都没有收录“”字。书局版《康熙字典》收录了“”字,全部信息是:“午集中皿部 一画至四画 二四 同文书局原版□集韵莫浪切音漭类篇浪不精要貌集韵孟或作与血部衁字别。”此条释义中提到了两个重要信息。第一,“孟”也在某些情况下被作“”,根据《类篇》所载义项,浪就是孟浪,是粗略而不精要的意思,这也意味着“”的另一种被讹误使用;第二,“”与“衁”字是相互区别的。

“衁”字收录情况如下:

《古今汉语字典》:“衁huang血。例士刲羊,亦无~也。(《左传》)”;《实用大字典》:“【衁】呼光切音荒阳韵血也。春秋传曰。士刲羊。亦無一也。见【说文】。【僖十五年左传文】。”;整理本《康熙字典》:“衁huang《唐韵》《集韵》《正韵》并呼光切。音荒。《说文》:血也。《左传·僖十五年》:士刲羊,亦无衁也。韩愈诗;衁池波风肉陵屯。《字汇》又入皿部,书作,非。”如上所见,三种字典都收录了“衁”,并一致以《左传》中的这条繇词举例,认可“士刲羊,亦无衁”为正确写法。书局版《康熙字典》中“衁”字的全部收录信息是:“申集下 血部 二画至八画 一 同文书局原版 衁唐韵 集韵正韵并呼光切音荒说文血也左传僖十五年士刲羊亦無衁也韩愈诗 衁池波风肉陵屯字汇又入皿部书作非。”这里对“衁”字的释义直接引用了《左传·僖公十五年》中的筮占繇词作为举例,并且明确指出《字汇》中将“衁”字归入“皿部”而作“”是错误的。

二、相关文献中“”“衁”二字的收录情况

以中国基本古籍库为检索样本,采取“全文检索”的方法,同时,为全面展示问题,检索出其中所有关于晋献公就嫁伯姬于秦一事筮占所得繇词的条目中“”“衁”二字的使用情况,采用“士刲羊亦无”这样的省略方式为检索内容。最终,得到有效条目共104条,涉及书目共94种,体例包括诂、钞、注疏、正义、补疏、类解、注解、拾遗等。表2是相关文献的刻印年代与“”“衁”二字的使用情况汇总,其中,影印本以被影印本刻印朝代为准,如民国影印宋本,即以宋为版本朝代。

表2 中国基本古籍库中有关晋献公就嫁伯姬于秦一事筮占所得繇词里“”“衁”二字使用情况

表2 中国基本古籍库中有关晋献公就嫁伯姬于秦一事筮占所得繇词里“”“衁”二字使用情况

年代 衁其他 合计宋4种4条 作“忘”1种1条 5种5条images/BZ_79_1041_1336_1074_1373.png元字迹不清楚1种1条 2种2条明6种6条6种6条1种1条清22种25条 48种51条作“血”4种5条字迹不清楚2种2条作上“亾”下“皿”2种3条78种86条民国 1种1条 3种3条 作“血”1种1条 5种5条

检索结果中,因为《左传纪事本末》和《左传正义》这两种书中各同时包含了“衁”和“”这两种用法,故而导致了重复计算,所以,表2中合计共96种书目,实际是94种。这94种书目类型多样,包括对《左传》所做的正义、集解、注、注解辨误、类解、附注、考证、诂、会要等学术著作,对《易》所做的注、解、诂、纂疏、详说等学术著作,以及关于易学的启蒙读物,《说文解字》《类篇》等工具书,以及《新列国志》《五百家注昌黎文集》等文学作品。

在对相关古籍进行梳理后,又随机选取了当代出版的6种版本的《左传》,结合书中原文和注释,对“衁”字的运用情况进行考察,详情如表3所示。

表3 当代6种注《左传》版本中晋献公就嫁伯姬于秦一事筮占所得繇词里“”“衁”二字释义情况

表3 当代6种注《左传》版本中晋献公就嫁伯姬于秦一事筮占所得繇词里“”“衁”二字释义情况

?

从表3来看,注音基本正确,释义有一条将名词误用作动词,字形方面有两条讹误为“”。

三、从说卦角度结合造字法对“”“衁”二字的分析辨正

由于“士刲羊,无血”是《归妹》上六爻的爻辞,无疑,从说卦角度进行的考察,是判定《左传》中晋献公就嫁伯姬于秦一事筮占所得繇词“士刲羊,亦无衁也”中“衁”字为正确用字的重要依据。

按照《周易》的动爻变化理论,“刚柔相易”(《周易·系辞传》),《归妹》的上六爻发动,《归妹》变化为《睽》。其中,上卦震变化为离,震为士(士:武夫、战士),又为反手而动(震与艮互为覆卦,艮为手,震为反手。震又为动,所以震有反手而动的象),离为兵戈,下卦兑为羊,因此,是武士手拿着刀杀羊的象。又,外互卦为坎卦,坎为血。在变卦《睽》中,坎与上卦离连体,离为干燥,所以坎是干的血,也就是不会流动的血。由于变卦表达的是变化的结果,所以武士杀了羊的结果是没有血流出来。由此说武士杀了羊,而没有衁,即“士刲羊,亦无衁”[5](P475)。

《说文解字》曰:“皿,饭食之用器也。象形。与豆同意。凡皿之属皆从皿。读若猛。武永切。”“血,祭所荐牲血也,从皿。一象血形。凡血之属皆从血。呼决切。”[4](P105)即皿是用来吃饭饮食的容器,象形字,与“豆”(豆:古食肉器)是一种意义。凡是属于容器这一类的字,都以皿为部首。读音仿佛猛。武永切。血,是用作祭祀的动物的血,从皿。一像血的形象。凡是和血有关的字,都以血为部首。呼决切。“衁”是动物的血,自然归属于“血”部,而不可能分属于表示容器的“皿”部。

综上所述,从卦象含义角度考察,结合造字法分析,史苏筮占所得《归妹》之《睽》的繇词“士刲羊,亦无衁”中,“衁”字是正体字,是毫无疑问的。

四、结语

章炳麟《新方言·释形体第四》载:

“《说文》:衁,血也。《春秋传》曰:士刲羊,亦无衁也。呼光切。淮西谓猪血曰猪衁子,鸡血曰鸡衁子。”[6](P96)

在中华饮食文化中,猪血、鸡血等动物血制品,作为食材,广泛运用于大江南北,其名称在局部地区仍保留有古音。例如:《新方言》中提到的淮西,即今安徽省的江淮地区,称猪血为猪衁子,鸡血为鸡衁子,具体来说,如今天的安徽池州、宣城地区称呼作为食材的动物血制品为血衁,池州读作雪晃,宣城读作雪望;又如:云南昆明称其为衁子,读作晃子;老南京称鸭血为鸭衁,读作鸭晃;重庆地区称其为衁子,读作望子,甚至有“两口子朝山——望(衁)子”这样的民间俚语[7](P210)。

猜你喜欢

一事左传字典
何锟宇:择一事 终一生
《左传》“摄官承乏”新解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执一事,尽己生
《左传》“讥失教也”句献疑
从善如流
对《中华通韵》颁行一事的四点浅见
字典的由来
大头熊的字典
正版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