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课堂效率需以朗读先行

2020-03-05林萍萍

师道·教研 2020年2期
关键词:课文文章语文

林萍萍

著名学者朱光潜先生对朗读有独到的见解:“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读透每字每句的确切含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筋肉里。”教師若把朗读工作做好了,学生因诵读而抑扬顿挫,慷慨入神,陶醉于其中,语文素养与能力在无形中得到熏染提高。

一、巧用早读,让学生熟读新课文

在我校,每天早上开始正式上课前会有20分钟的早读时间,我们如果没有明确的任务安排,孩子们在这20分钟里面就是抓到什么读什么,效率低下。于是我每天给孩子们规划本星期的朗读任务,十分钟朗读本星期所学课文,十分钟朗读未学新课文,并且实行积分奖励机制。在朗读新课文之前,教师通常都是先范读一遍,然后和学生轮流读一遍,具体的做法是学生读一个自然段,教师读一个自然段,这样不但给学生起了示范作用,而且增强学生参与的兴趣。接着就是学生自由读,在学生自由朗读或者齐读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认真的学生奖励积分卡。

在任务明确,激励机制有效的情况下,虽然早读只有短短的20分钟,但是我们班的学生就是利用这部分时间把课文读得滚瓜烂熟,优生能熟读成诵,低层次的学生也能流利朗读。这为课堂上的识字教学目标和精讲课文的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这就是最有效的预习方式了,在此基础上,课堂上学生就能完成更有深度的学习目标了,即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在课堂中,扎根于朗读理解文本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学生虽然能把文章读流利了,但是要理解文章的深意和其中的语文要素,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可从学生的实际朗读情况出发,有效指导学生解答疑问,强化朗读教学的效果。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①简单讲述这篇文章的内容。②你认为文章中最令人感动的细节是什么?③哪位同学可有感情的朗读这篇文章?然后将全班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来朗读该文章,并通过小组点评和学生互评等方式来评价朗读效果,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朗读错误。

其次,在精读方面,教师可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引导学生精读文章中精彩的片段,并联系上下文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使学生能够咬文嚼字与精读深思,欣赏品味课文。同时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可选择文章中的“经典”词句,引导学生品读和揣摩其深层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此外,教师可在学生再次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梳理文章脉络,对各部分在文章中的作用加以分析,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和思想情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身的见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发展学生的思维。

最后,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才能对其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达到情感的共鸣,体会学习的乐趣。另外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朗读的技巧进行准确掌握,有效指导学生朗读的速度、停顿、声调、语气和重音等,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提高朗读的效果。如在对《小摄影师》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让学生仔细品读“吩咐”这一词蕴藏的深意,感受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熏陶。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可以了解高尔基对待小男孩(热情)和记者(冷淡)的不同态度,知道“吩咐”这一词表达的是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之情,并且文章最后一段也体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爱之情。

所以,笔者认为以问题为导向,扎根于朗读的语文课堂,学生才能真正地感受母语传递的中国语言与文学的素养,在朗读的滋养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才会更加厚实。

三、课后巧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现在多媒体技术发达,各种便利的软件层出不同,社会对孩子使用互联网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呼声。笔者认为,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化为己用。教师可以利用类似“小打卡”的分享软件,建立一个班级朗读圈子,让学生打卡朗读,这样既能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随时监测学生的朗读情况,学生还可以听到其他同学的朗读,取长补短。教师同样把打卡任务纳入学生的奖励机制中,通过外驱力提高学生的朗读动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课后朗读中再次巩固了课堂所学,同时也在不断积累了更多的语用材料。

经过三个月的实践,笔者发现学生不但越来越热爱朗读,而且课堂上学生更轻松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甚至一些需助生在课堂上展现自我的积极性更高了。另外,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是,每天晨读20分钟让学生能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大大提高学生课堂的专注力与倾听率。

“书到精绝潜心读,文穷情理放声吟”,只要教师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实施一贯的实践措施和不断的奖励机制,朗读这一语文教学手段将会不断造福于语文课堂。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课文文章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