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离效果下的讽喻回归

2020-03-05程梦雷

上海戏剧 2020年1期
关键词:麦当娜伊娃音乐剧

程梦雷

1976年,安德鲁·韦伯(Andrew Webber)和蒂姆·莱斯(Tim Rice)创作了《贝隆夫人》的同名摇滚音乐专辑,并在1978年由百老汇传奇导演哈罗德·普林斯(Harold Prince)改编成音乐剧。这部剧自1978年伦敦首演以来,已有多个版本,包括1996年由麦当娜领衔主演的同名电影。

近期,引进上海演出的这一版《贝隆夫人》则几乎是沿用了1978年的经典导演。据联合导演丹尼尔·库特纳(Daniel Kutner)介绍,此次来华巡演的版本最接近原版,所以中国观众欣赏的是最符合普林斯导演创作意图的一个版本。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三十多年来这个剧在不同版本中的演绎情况。

一、间离效果

音乐剧《贝隆夫人》故事跨度近20年,以二战前后阿根廷社会经历巨变的历史进程为背景,讲述了阿根廷前总统夫人伊娃·贝隆波澜壮阔且充满争议的人生经历。

原版导演哈罗德·普林斯深受德国戏剧影响,在剧中采用了布莱希特的“间离”手法,即通过一系列手法使演员与观众同剧中的人和事保持距离,并让观众对剧中人物进行判断。

普林斯希望观众可以冷静地审视伊娃·贝隆的為人处事。为此,故事首先引入了切·格瓦拉这个特殊叙事者,将整部剧串联起来。

随着大幕缓缓拉开,电台里播放着“阿根廷的精神领袖——前总统夫人伊娃·贝隆”病逝的消息,空气被几声尖利的哀嚎和恸哭刺破,随即被庄严肃穆的歌剧式安魂曲淹没。

但是悲伤的气氛没有弥漫多久,一个叫“切”的人便闯入人群,以摇滚式的唱腔打破了这一切“幻象”。真实的切是革命者,与贝隆夫人并无交集,剧中的切其实代表了民众的质疑之声,一直用讥讽语调提醒观众留意伊娃的真面目。他一出场便用流行摇滚风的《好一场大戏》(What a circus)打破了葬礼安魂曲的肃穆,表现讽刺者和哀悼者的对立;又在《晚安,谢谢你》(Good night and thank you)中讽刺伊娃利用男人攀爬社会阶层的经历,并在伊娃成为总统夫人后也不忘揭露其基金会的腐败内幕。

正是这样一位时刻讥讽主角的叙述者的存在,让观众保留了一些独立思考的空间来看待伊娃的行为。其他音乐剧也采用过类似做法,如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Elizabeth)采用凶手鲁奇尼的亡灵视角,时而旁观评论,时而参与剧情,引发观众思考。另有一种说法称,切其实是伊娃内心的自我拷问的另一重人格,并未真实存在。他和伊娃之间所有的交流都可看作伊娃自己的意识映现。因此在早期版本中,切和伊娃共舞华尔兹针锋相对时始终没有触碰对方,亦是一种暗示。

除了引入特殊叙事者,这部剧还通过音乐主导动机的变化呈现伊娃的复杂性,不断挑战观众的判断力,进一步唤起他们的主动思考。伊娃的“民心”动机呈现了她在阿根廷民众心中的毁誉参半。这个动机源于被称为“阿根廷第二国歌”的《阿根廷,别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它首先出现在开场葬礼上群众的和声吟唱部分。观众看到支持者的不舍,会以为伊娃深受人民爱戴。但是切立刻用调侃语气哼唱了同样旋律,表明反对者的讽刺,引发观众质疑。这个动机亦出现在伊娃阳台致谢那一幕。人民的呼声逐渐从“贝隆”转为“艾薇塔”,表明她在民众心中的重要地位。而伊娃生命垂危之际,这个动机再度出现。她歌声哽咽,让人感受到她对民众的不舍真情。最后葬礼上的《圣人艾薇塔》(Santa Evita)用和声吟唱呼应开头,表明人民的怀念,随后又再度被切的摇滚唱段打乱,表明伊娃死后仍饱受争议。此次上海场演员谢幕后,现场乐队会再次奏响结尾的高潮部分,呈现伊娃一生的绝唱。

另一动机“爱情”则引导观众观察伊娃和贝隆间的假意或真情,源自《我会好到令你称奇》(I'd be surprisingly good for you)。这个动机出现在伊娃和贝隆第一次见面时,声调诱惑暧昧,萨克斯管的背景音乐更烘托了两人的心潮起伏。但“爱情”动机结尾却出现了《晚安,谢谢你》中表示男女之情都是互相利用的副歌,向观众暗示两人的感情不纯。这个动机也出现在伊娃规劝贝隆不要逃避时,歌声由缱绻绵延转为坚定鼓励,表明伊娃已将“爱情”动机融入政治。上述两段曲风柔和,在伊娃病重摔倒之际却转为悲壮,预示她时日无多,爱情也将走向尽头,唤起观众的怜悯。

除上述贯穿全剧的主导动机外,伊娃本人的其他唱段也是风格迥异,通过不同的音色和节奏,生动展现了她的复杂人性。《晚安,谢谢你》中她唱道情缘中断固然伤神,看似叹息实则暗含得意。《一个全新的阿根廷》(A new Argentina)又霸气十足,高音直击人心,配合演员和声,极其震撼。重病缠身时伊娃的《你必须爱我》(You must love me)则曲调柔美,深情又无力,表现内心的脆弱和对丈夫的依恋。

有观众赞扬她的坚强不屈和对民众的深情,也有观众认为这不过是一个心机女郎依靠男子上位的俗套故事。正是由于舞台上的伊娃呈现出多面性格,观众看完剧后也对其评价不一。

二、讽喻回归

此前中国观众最熟悉的《贝隆夫人》是1996年麦当娜主演的电影版。而此次来华巡演的版本其讽喻效果明显高于其他版本。电影塑造的伊娃更容易唤起观众的同情心,所以接受了电影版的观众,可能会对此次演出的版本不适应。

首先,影片为伊娃的野心发展提供了合理解释,如幼年伊娃因为私生女身份被禁止参加生父葬礼,少女伊娃也曾被情人狠心抛弃,也曾黯然神伤地唱过贝隆旧情人的《另一个房间里的另一个箱子》(Another suitcase in another hall)。而音乐剧版本则将伊娃的这些过往都略去了,只用少女伊娃的一句台词带过了她幼年的遭遇,主要展现的都是她为了提高地位而不择手段的做法,削弱了观众的同情心。

其次,麦当娜塑造的伊娃多了几分脆弱和柔情,而音乐剧版本中的伊娃更加强势。从歌声上看,此次演出的女主角杰西卡·戴利(Jessica Daley)明显想唱出伊娃的强势,在《一个全新的阿根廷》中显出了强大气场,但有时略微用力过猛。驱逐贝隆前女友时,她那强硬的口气和后者柔弱空灵的声线产生了鲜明对比。而麦当娜对这一幕的演绎则是讥讽多于斥责。下半场伊娃回应权贵讽刺时,杰西卡唱得很有气势,有一种分庭抗礼之感,而麦当娜则显得清丽婉转。这也会促使观众对电影版本的伊娃更有正面印象。

另外,电影版中还有多处对伊娃和贝隆的情感刻画,增添了浪漫色彩。比如《一个全新的阿根廷》中包含了贝隆入狱,伊娃四处奔走救人,贝隆与伊娃结婚等场景。《你必须爱我》中贝隆全程推着伊娃的轮椅,还体贴地抱她上台阶,并且回忆两人的美好过往,显示出浓厚的夫妻情意。但此次巡演版本对贝隆夫妇的情感塑造明显弱于其他版本,如《一个全新的阿根廷》沿用首演设计,仅仅呈现了伊娃在卧室里指点江山的场景。而2012年百老汇版则囊括了其他场景,并在贝隆为伊娃戴结婚戒指時再次奏响爱情动机,体现感情的升华。据丹尼尔导演介绍,《你必须爱我》是韦伯专门为电影版写的歌,并未出现在初版音乐剧中。他们觉得这首歌也非常符合音乐剧,所以将它收入后来的演出中。2012年百老汇版中伊娃始终凝视着贝隆,后者则紧握她的手,眼神中充满怜惜和无奈。而这一版伊娃独自演唱这首歌,贝隆直到她快唱完了才从黑暗中默默走出。这种安排会让观众觉得两人关系更像一种政治上的互惠互利。

此外,相比其他舞台版本,此次演出非常重视用道具展现讽喻场景,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如《晚安,谢谢你》沿用初版安排,将伊娃的公寓门改造为旋转门,每转一次门送走一名前男友,而伊娃的睡衣也随着男友身份的提升越来越高级。2012年百老汇版采用的是楼上楼下的设计,伊娃在阳台上接受各个男友的礼物,但效果不如旋转门紧凑。又如《可能的艺术》(The art of the possible)用五个男人抢椅子的游戏比喻阿根廷政坛的权力变换,也揭示了贝隆的发家史。2012年百老汇版没有使用椅子,安排男子两两角力来演绎夺权。伊娃和贝隆吵架的那一幕亦沿用早期设计,两人分床而坐,中间还有一扇门象征隔阂,与上半场挤在一张床上议政形成鲜明对比,讽刺二人已经貌合神离。而2012年百老汇版中两人争吵的一幕并没有使用其他道具。

因此,电影版《贝隆夫人》明显激起了观众更多的同情和怜悯,让伊娃一生变成了灰姑娘式的爱情剧。其他音乐剧版本也有较多的浪漫成分。此次演出版本之所以回归了原版的讽喻设定,也是为了更好地探究人物命运背后的原因。

不过,此次来华版本尽管有许多讽喻处理,但也不乏一些“情感共鸣”的处理,比如对贝隆夫妇的感情,伊娃病重时夫妇二人对唱,使用的是贝隆旧情人被抛弃的唱段,表达对未来的茫然无措。又如伊娃葬礼上贝隆演唱了《你必须爱我》,呼应前面伊娃的唱段,表达失去妻子后的悲痛。

事实上,如今的阿根廷人对贝隆夫人的评价也是两极分化严重,但毋庸置疑的是,伊娃·贝隆的名字和形象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图腾,深深刻在阿根廷人的生活中。正如音乐剧《贝隆夫人》一样,在这部剧中,作为观众也能从中感受到不一样的贝隆夫人形象。

(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麦当娜伊娃音乐剧
《来自远方》电影版9月上线Apple TV+
East Side Story
看音乐剧
自从有了赵肉肉
2015上半年中国音乐剧演出情况
丝绸去哪儿了
速写本里的记忆密码
速写本里的“记忆密码”
艾尔顿·约翰高价“标下”麦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