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的大学生思政教育

2020-03-05李心月

时代人物 2020年36期
关键词:时代政治思想

李心月

(烟台大学 山东烟台 264005)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2020年初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迅速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在我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已经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的态势,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生产生活积极有序推进。伴随着疫情常态化,高校全面复学成为当前各高校的首要任务,高等教育的各项工作也随之步入后疫情时代。在经历了全民战疫的重大时代考验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出现了许多新特点,高校原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会与当前形势产生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这无疑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时代变革中谋求新局,不断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环境对人的思维发展产生根本性的作用。我国在进入到后疫情时代后,国际社会还在经历着疫情的暴涨期。因此,我国国内生产生活方式、各种政策与疫情期前相比有了巨大的差异。因此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行新的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者需要正确认识到后疫情时代思想政治的改变,科学的对当前世界形势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正确的引导大学生思想往健康、乐观、端正的方向前进。

在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因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大国关系中面临压力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又加速了局势的演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世界经济全面衰退,但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全球治理体系以及多边主义被逐渐抬头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所抵制,个别国家为掩盖政府本身面对新冠疫情的无能行为,破坏国际合作,抹黑中国政府形象,企图引起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冲突,对世界和平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1]

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金融霸权地位,实施“美国优先”的战略,把中国当作其全球战略竞争对手,借口中美贸易状态失衡,肆意挑起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形成了巨大阻力。此外,美国还利用新冠肺炎疫情来污名中国政府,指责中国政府隐瞒疫情、数据不真实等,甚至公然宣称新冠病毒为“武汉病毒”“中国病毒”。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中国不仅要维护国内安全稳定,还要承起更多的国际安全责任,确保外部环境的稳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单一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而要逐步过渡到在进行思政教育同时及时发现、准确理解和积极应对大学生已经或可能产生的思想认知问题。

中国面临的内部挑战

受到疫情的影响,国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脱贫攻坚也到了收官之年,就业等民生问题也变得更加严峻。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和文化建设都面临着挑战。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共存共生。为了实现脱贫攻坚任务,为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良好基础,我们不仅要把握住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危机中寻求变局,将其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面对我国发展面临的巨大压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学生成长实际,充分考虑大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充分准备,精准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我国高校的管理模式与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控制人员流通、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成了校园管理的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这种管理模式的变化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学生自秋季返校以来,各个高校为了有效的防控疫情,采取了“非必要不外出”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生的健康,但却限制了学生的活动范围。与疫情前开放的环境相比,大学生的多数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这就可能导致学生思想上出现波动,对学校产生不满,甚至不配合学校工作等。

另外,疫情对大学生带来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就业问题。疫情的发生导致全社会的就业需求下降,许多大学生在对未来职业选择感到焦虑不安。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加重了大学生的焦灼与困惑,甚至影响了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极为消极的影响。

但是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国家对就业问题提出了新的政策。“六稳”“六保”政策的推出,刺激了经济复苏,保障了基本民生。各大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恢复。同时,为了保障就业,国家一方面扩大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岗位数量,另一方面又扩大了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这些措施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2]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

加强对制度自信的教育

历史充分表明,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坚持党的领导,是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面对突然爆发的疫情,中国共产党展现出了号令四面、统筹八方的能力,以最快速度遏制了疫情的大面积扩散,最大程度的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这次战疫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了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发挥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有力的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

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不放弃每一位患者。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直接体现。中国之所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控制疫情的蔓延,就是因为党和国家充分动员和依靠了人民的力量,从而建立起一条紧密的防线,最终赢得了这场疫情防控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强的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在推动社会发展或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调动和整合社会资源,使我们能够集中资源来完成大任务、难任务。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正是这一制度优势,迅速调动和组织了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形成了全国上下一盘棋的有力局面。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把这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其在抗议过程中的生动体现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具体事例中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加深对此优越性的理解。

加强对伟大战疫精神的教育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伟大战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共同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战疫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身后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以及敢于压倒一切困难、不被任何困难打倒的坚强意志。

伟大战疫精神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无源之水、无土之木,它深深的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续发展至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站在新时代的发展阶段上,全社会更要大力弘扬伟大战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着重加强对战疫精神的宣传与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坚持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的统一,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做到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创造无悔的青春。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措施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增强吸引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各种便捷的移动自媒体软件应运而生,它们大多以短视频、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等方式展现丰富多彩的内容,满足了大学生对娱乐的需求,从而吸引了大量学生的使用,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和普及。同时这些软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紧密围绕网络这一平台,借助自媒体软件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应用大数据技术,使后疫情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满乐趣和吸引力,广泛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但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培养学生辨别视频内容的能力,对积极向上的内容我们要支持,但对身心成长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我们要坚决抵制。[3]

宣传抗击疫情事迹,发挥榜样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重要讲话当中说过:“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深刻阐明了先锋模范用实际行动诠释的一条质朴而深刻的哲理:“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在于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这些平凡的人,正是因为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才变成了伟大的人。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尤其是年轻一代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一方面,高校思想教育要对在抗疫斗争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宣传,以他们做榜样,激励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更好地引导学生尊敬、效仿英雄和榜样。另一方面,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80后”“90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抗疫斗争中,绝大多数医务人员都是“80后”和“90后”,他们为抗疫斗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大学生也积极配合国家的政策和要求,不随意外出走动,居家学习期间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帮助社区工作者做了大量的体温检测、分配物资以及登记检查等工作,显示了当代大学生乐于助人,不怕苦不怕累的良好品质。因此,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必要增加对先进榜样事迹的宣传,既能在精神层面上引起大学生的重视,又能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意识到自己也可以为国家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使榜样的力量直抵心灵,化作其在新时代奋进的强大动力。[4]

遵循理论加实践原则,落实教学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后疫情时代,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科学真理武装大学生头脑,积极发挥学生主人翁意识。在实践中,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下,无论是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还是背后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的基层干部、快递小哥等,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如何取舍,彰显了集体主义的永恒魅力。也许疫情就是一块炼金石,它能考验人心,考验人们在义与利、善和恶等问题上的价值选择。因此,在社会热点问题上,思想政治教育在运用科学的理论的同时,也要用生动的现实教育大学生,帮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有所行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后疫情时代,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着眼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引导大学生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凝聚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强大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把握主流,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担当意识。同时,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要逐步形成合力,同向发力,共同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养能够担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时代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