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越一片森林 追寻一段文化 长安福特锐际&探险者森林文化溯源之旅

2020-03-04秘姚瑶

车主之友 2020年12期
关键词:探险者森林文化

秘姚瑶

这次的出发是因为两本书。

第一本是比尔·波特的《寻人不遇》。一个美国人,因为对于中国诗词的执著,居然一路驱车,寻找那些诗人的足迹,为的只是在他们的故居、故地,甚至是墓地、疑冢,吟上两句诗,敬上一杯酒。这种因文化起兴的旅程令我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第二本则是阎崇年的《森林帝国》。书不算新,已经出版2年了,书中提出了“森林文化”的观点,认为农耕文化、草原文化、森林文化构成了中国三个一千年文明发展的最核心要素。而建立清朝的建州女真,正是森林文化的最终崛起。

恰逢看过了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坤宁宫的口袋房、索伦杆、萨满祭祀,御制五体清文鉴上的汉满蒙维藏,都是满族文化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而《森林帝国》则将这其中的因由原委一一道来。

阎先生以“赫图阿拉之问”为始,以“赫图阿拉之答”为终,讲述了整个森林文化的演进历程。所以,是的,我要去的便是那里——赫图阿拉。

为了这趟旅行,我决定找两辆车,车选的是福特的锐际和探险者,有劲儿能跑得快,有四驱能穿山,有空间能拉装备,有语音交互能省事儿。还带了一个人,大浩,比我更纯一些的北京人,我觉得他也应该去了解一下浸润着他的这股文化的渊源。

赫图阿拉城位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以西约15km的地方,这里是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清的前身)后的第一个都城,也被称为“兴京”,意为清朝兴起的地方。

兴京(赫图阿拉)距盛京(沈阳)约150km,距北京850km。我们没走山海关、锦州这一线,而是北上承德,经朝阳、阜新,到沈阳。路程虽远,但全程高速无车,开着ACC全速智能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卡着高速限速开,遇到隧道只需要动动手指调调车速,10几个小时的行程不过是消磨时间而已。切换成经济模式,2.0T的锐际平均油耗不过6.7L/100km上下。高速很好开,赫图阿拉也很好找,但抵达并不是唯一的目的。我更想去找到建州女真的发端,找到努尔哈赤先祖猛哥帖木儿受封的建州左卫,找到努尔哈赤的起点费阿拉,甚至重走一下这段建州女真人走了200年的森林旅程。

所以我需要两辆给力SUV。

林子有些密,并不好走。四驱一定要好用才行,四五百年前,建州女真有“四驱”的骏马,现在我们有四驱的长安福特SUV。

在密林里,显然锐际更加灵活,2.0T EcoBoost发动机能够提供393N.m 的最大扭矩,更多时候你反而需要精细的控制油门,不要让动力过于爆发,以免冲过头。

探险者2.3T 425N.m的EcoBoost发动机更是给力,本来还担心它的大块儿头在林子里辗转不开,然而360°全景影像一开,这些就都不是問题了。

两个车都有全铝合金悬架,重量轻、刚性强,整车的扭转刚性也给人以充足的信心,虽然路面崎岖颠簸,但轮胎碾过枯草、树枝的咔咔声中,没有不和谐的底盘呻吟。

在颠簸的时候,探险者充分表现出贵有贵的道理,它的地形管理系统中,比锐际多了一个简陋路面模式,真是舒服了不少。

在林子中穿行了一阵子,大浩带我来到了他先前探路时发现的一片空场,辽宁的气温现在还不是很冷,探路时地面还有些霜雪,现在却已经化散干净了。也好,我们能够悠闲地支出桌椅,林子里不敢动明火,就用保温壶里的热水泡上一壶茶,坐下来聊聊森林文化的变迁。

大浩全球各地没少跑,特别是欧洲,在北欧看到了瑞典的达拉木马,也是那边森林文化的代表。他很有兴趣了解中国的森林文化也那边有什么异同。

这点阎先生没说太多,只是给出了北半球北纬42°~62°之间有一大片温带森林带,各国的森林文化基本上都是在这个圈子里孕育的。不过从地理环境和历史变迁来看,欧洲的森林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流更加深入,北海争霸和大航海时代,给北欧各国带来了更多的活力。而在中国,相对海岸线而言,内陆的面积更加广阔,也就造成了森林文化与草原文化、农耕文化的交流。包括满语和蒙语同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还有许多近似的习俗。

然而细细研究森林文化还是有着很多自己的特点。譬如同样擅长骑射,草原文化以“骑”为主,这是放牧的需求。而森林文化以“射”为主,这就是打猎的需要。

从地理范围来看,森林文化主要在大兴安岭以东、日本海以西、长城以北、冻土带以南的大概300万km2 的区域内。从经济上来看,森林文化以渔猎为主要经济来源,无论是互市的商品还是朝贡的贡品,都是以貂皮、人参,甚至蜂蜜、蘑菇、木耳等森林特产为主。

从文化上来看,草原文化崇拜天地,至高神是长生天腾格里,而森林文化则崇拜树神,祭大木。后来的索伦杆就是大木崇拜,祭祀树神的演化。

从生活上来看,也是差别最大的。森林文化不像草原文化“逐水草而居”,他們是定居生活,夏天住撮罗子,圆锥形的帐篷,冬天则挖地穴。他们养猪、驯鹿,现在很多东北菜以猪肉为多也是留下来的传统。

森林文化的诸多特点最终在赫图阿拉也窥见了一二。森林地区多树木、少大石,赫图阿拉就是通过夯筑布椽式筑城法修建,用夯土打底、用树干搭架子,最后在外面涂泥、垒石,地道的“土木”工程。

赫图阿拉和许多国内的景点一样,其实早就没了旧有的模样,许多建筑一看就是翻新的、后建的,但这位置还是当年的那座“横岗”。赫图是横,阿拉是岗,从空中鸟瞰就能发现在群山环抱中间,有这么一片“平原”,而在平地之上又有一个凸起的小山包,城北则是苏子河。

站在赫图阿拉的内城,很遗憾,我没有感受到努尔哈赤当年在汗宫大衙门前挥斥方道的豪迈,但却感受到文化交融的执著,在赫图阿拉有祭祀孔子的文庙,在不远处的清永陵也有着刻印五种文字的石碑。

森林文化就是从这里崛起,最终一步一步与中国广袤大陆上的农耕、草原、高原、海洋文化融合,写下了华夏五千年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笔。甚至随着现代中国的发展,将这些文化带向了全世界。

我们要踏上归途了。启动车子,沿着苏子河慢慢行驶,再一次远远的遥望赫图阿拉。天色已经渐晚,身子有几分凉了。

“你好,长安福特!”,再一次用声音唤醒SYNC+。“打开方向盘加热、打开座椅加热、空调设置到26℃。”想想我们此行,有代表欧式精准驾驶文化的锐际、有彰显美式舒适豪华文化的探险者,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化的交融。

也许有那么一天,我们可以再次和长安福特一起,走出国门,去探索欧洲、美洲更加多元化的森林文化。去见证世界一体化为文化变迁。

猜你喜欢

探险者森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创作大师·观察
山海经
哈Q森林
失去声音的鸟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