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政服务的困境与破局思考

2020-03-04魏霞

小康 2020年6期
关键词:家政学家政提质

魏霞

梁启超曾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传统中国家庭的诸项事务,通常在大家庭中统筹分配,由家庭成员承担。近年来对“家政”讨论的热度与家庭和人口结构的变迁密切相关。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生育政策变化带来二胎出生率的提高,导致部分家庭对补充劳动力照顾“老”“幼”产生了刚性需求。另外,年轻的中产人士追求生活质量和时间自由,也成为使用家政服务的主要群体之一。

传统大家庭并不是没有“家政人员”,封建社会中的人口买卖,近代中国穷人到富人家里打工,尤以妇女到有钱人家做保姆、带孩子、照顾老人为主的家庭服务常有发生。这些家庭服务被打上“低人一等”的烙印,这一刻板印象和服务业本身的性质,导致从事家庭服务的工作人员对行业认同度低、流动性大。

学者从学科角度给出“家政学”的概念,以区别于“家庭服务”,“家政学”作为一门“生活科学”,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全过程中,管理、提高生活质量的学问,涉及恋爱、婚姻、生子以及衣食住行等生活内容,并举例李子柒如果能将视频展现的食物加上营养学阐释,或有可能从“家政达人”提升到“家政学”达人。而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即使是“家政达人”也属于紧缺人才,市场对家政人员的要求并不算高,能够有责任心地帮助家庭照顾“老”“幼”“病”并处理家务就基本满足家庭用人需求。尽管如此,被用工家庭认为合格的家政人员依若空谷幽兰,每到春節,很多大城市甚至上演“家政荒”。

进入“家庭”,尤其住在家庭中的服务有别于其他社会服务。在某个单位或部门工作,“公”的概念较强,即人们都在属于“大家的”领地工作,容易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家庭”却是一个非常私人的范围,家政人员作为“他人”进入,对家庭成员和家政人员而言,都有“外人”的感觉。这就使家政本身在“当作自己家”的态度和“具备职业精神”的操守之间产生了某种冲突,看似简单的“尽心尽力”在家政服务中如同沙里淘金一般不易。用工家庭对家政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大失所望,家政人员对用工家庭的要求怨声载道,互炒鱿鱼的现象比比皆是。

为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实现高质量发展,2019年6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提出家政服务人员专业化和职业化的任务,并在制度层面支持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有关家政学专业本科生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偏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尽管有市场需求和制度保障,但理想而稳定的年轻化、专业化的家政服务队伍的出现尚需时日,我国的家政服务有待在借鉴菲律宾、日本等国家经验的同时,实现本土化发展。

猜你喜欢

家政学家政提质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江苏省家政学会与亚洲家政学会
2019年省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为城市提质而歌
家政未来 个性定制
为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中国样本”我校承办第20届亚洲区家政学会国际双年会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家政业须对“恐怖保姆”设防
安徽省首设家政学本科专业
2016年上海市政府家政实事项目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