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研修共同体助推乡村初中体育骨干教师成长

2020-03-04石冰冰武云飞胡献钊

体育教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专业成长体育教师

石冰冰 武云飞 胡献钊

摘  要:铜山区乡村初中体育骨干教师培育站是由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的,依托“名、特、优”教师组建的第三期区级培育站。旨在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推动乡村骨干教师成长,引领乡村教师全面发展,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助推了乡村初中体育骨干教师成长。

关键词:乡村初中;体育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1-0051-03

铜山区乡村初中体育骨干教師培育站是贯彻落实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由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的第三期培育站。主要是依托“名、特、优”教师组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推动乡村骨干教师成长,引领乡村教师全面发展。本站的培训主题为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制订与实施,旨在以该项目为引领,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以岗位研修为实践主体,通过个体、校级、校际、区域等学习形式,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的研修模式,实现铜山区乡村初中体育骨干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通过为期一年的培育,成效显著,现将培育站的实施情况梳理成文,以期为其他培育站的建设、实施提供参照。

一、培育站研修共同体的构建

《无问西东》里有一段话,如果提前了解你们将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亮剑》里也有一段话,一个团队,这个团队的创始人是什么样子,他的灵魂会深深地刻进这个团队,这个团队就会是什么样子。建站伊始,我们不知道进程中将会有什么样的考验和挑战,唯有勇气与自信支撑着我们不忘初心、努力前行。但我们清晰地知道强大的导师团是什么样子的,因此,也相信这个导师团的核心力量会深深地刻进乡村初中体育骨干教师培育站,更相信这个研修共同体会成长为什么样子。

(一)培育站导师简介

导师组有3人,其中一位主持人是铜山区体育教研员石冰冰,研究生,徐州市青年名教师,具有较高的教科研能力,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年体育教师,主持了三项省级重点课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六十余篇文章;另外两位导师分别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武云飞,长期致力于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研究,发表论文近百篇,拥有丰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江苏省特级、教授级教师胡献钊,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践行者。三位导师术有专攻、强强联手、优势互补。

(二)培育站学员简介

本站的30位学员均来自铜山区乡村初中学校,他们是一群愿意扎根乡村体育教育,业务素质过硬、道德情操高尚、奉献精神突出、工作成绩优异的骨干教师。如陈向华、杨洪伟、陈思成等老师年过五十,是铜山区的资深骨干教师,一直在教学一线勤恳耕耘;徐影、李亚、周栋梁等新秀老师,他们青春活泼、充满朝气,是体育教师队伍中的新生力量。队伍构成凸显了老、中、青三代及传、帮、带的教师成长特征和专业需求。

二、培育站的目标、路径、形式及特色

具体目标:教学计划制订规范,针对性、实用性强,促进体育与健康课堂纲目清晰、抓手牢固,全面提升体育教育教学质量。

研修路径:构建学习共同体-营造读书学习环境-开发研修课程资源-教学设计集中研修-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技能-教学成果展示与汇报-研修反思报告与撰写论文。

研修形式:采用集中与分散、理论与实践、导师引领与自我研修、团队互助与自我成长、满足研修需求与提升教学能力相结合等,将专题讲座、教学案例剖析、课堂教学、观评课、自我体验、团队分享融入其中,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研修特色:一是研修形式上,注重多元研修的优势互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注重专家与学员之间的互助互长,注重请进来、走出去的互动交流。二是研修方法上,在注重教学理论培训的同时,更注重实践探索,通过教学观摩、会课研讨、教学竞赛、撰写反思、沙龙研讨等,切实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构建网上学习平台,实现零障碍沟通,增大交流的密度,使培训效果最佳化。三是在研修内容上,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强调精准地制订计划,注重教学实践,关注课堂教学实效。

三、培育站的实施效果

(一)充满着正能量的积极引领效应

真正的学习不只是吸纳和储备知识,而是在吸纳和储备知识的基础上,对自己内心的一种唤醒与认同,并通过外在行为的改变,用行动的力量进行新价值的建立与传递,且是积极向上的一种辐射与引领。从学员们的心得体会中能够感受到字句真切的告白及发自肺腑的呐喊,读后让人深刻反思、回味无穷,触动了每一位学员内心深处几近枯竭的那一处泉眼,唤醒了学习意识,增强了学习能力,可以说一发不可收。因此,有了无问西东只为情怀的“蝶变”,无以言表,唯有用行动来证明自己不忘初心、使命必达的信心与决心。

三位导师的引领是毋庸置疑的,除此之外,培育站还邀请了其他地区的知名特级教师,他们都是草根专家,是从一名普通体育教师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恪守成长起来的,其作业、精业、敬业、成业的态度和勤奋刻苦的精神都是值得学习的榜样,正因为身边的榜样如此,才有了一群志同道合、抱团发展的铜山体育人。如学习委员卢娟老师,家里有乳臭未干的孩子等待哺育,在学校又身兼数职,每天两头不见太阳地早出晚归,面对这样的实情她完全可以找借口推辞掉培育站的学习委员一职,但她克服重重困难承担了下来,对于培育站的工作没有让导师督促过一次,有时很晚了给导师打电话,还客气地说“老师打扰了,×××工作要怎样怎样……”想在前、做在前,不计较、不抱怨,默默无闻,加班加点,尽心尽力,超额完成。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女体育教师用自身的行为诠释了体育人的责任与担当,这是一种新的学习效果呈现及积极行为的转变和引领,是榜样,这一年她被评为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为卢娟老师点赞。其实培育站的每位教师都是可圈可点,在自己的岗位上都能独挡一面,有为有位,充满正能量地积极引领。

(二)直面问题,寻求突破,提升能力

直面问题要有勇气,寻求突破要有智慧,提升能力要有策略。目前,肢体教育语言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尤为重要,它直指教师的自信与魅力。学生第一动作表象的建立,决定着其运动技术掌握的程度。而教师对教对、学会原理、教理、学理的规律与内涵的明晰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教学的素养,决定了其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的实际授课水平直指“十二年体育课能否留给学生一至两项运动技能,扭转学生离开了学校就远离了体育,终身不会锻炼的尴尬局面”。上述三个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摆在体育教师、体育课堂面前的最大问题,为此,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突破,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1.打铁自身硬

由于种种原因,体育教师最不硬的技能可能就是体操项目。目前的现状是体操垫子只是垫垫脚,山羊,跳箱,单、双杠等大多已退休或闲置,甚至有的已经“出局”。而体操项目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育、健康成长、肌体健壮、习惯养成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培育站聘请徐州市学科带头人吴兴德老师以体操技能培训为抓手,教、学、练技巧、双杠、跳箱(女横、男纵)等初中教材的规定动作,采用集体学练、自主学练、分组学练、集中展示等方法促进了体操技能的掌握,并将其编排成体育文化节目,在全区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一展风采,给全区各校领导、体育教师在“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问题上作了强力的助推与唤醒。

2.明晰理念内涵

教育教学理念是课堂教学的导向,为明晰其内涵,培育站邀请了南通中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潘雪峰老师作了《预见才能遇见——基于對“快乐的体育课堂”教学主张之实践体验》的专题讲座。全体学员对“快乐的体育课堂”教学主张的基本理念、思路,教学主张的实践体验(针对自我课堂教学的比对与反思)展示,精心地听、学、思、记,一致认为“快乐的体育课堂”与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学校体育提出的“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是一致的,快乐不是一味迎合学生的说笑,而是让学生在学有所得中,在通过拼搏、艰苦、累汗、忍受、坚持中跑过终点、跨越高度、跳过远度后,享受成功、享受乐趣。看起来是一句话,但要达到其预期目标,却要经过教师对“快乐”“兴趣”理念的丰厚认知及对怎样教教材、用教材,教教法、用方法等进行潜心而细腻的钻研,能够将认知、技能、情感由身体活动行为巧妙的方法、手段贯通式地一体化达成,这种认知与实践才能呈现高效的、快乐的、兴趣的课堂,这也是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教学永恒追求的主题。

3.提升教学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更好地将理念层面的知识落实在实际教学中,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培育站邀请了南京金陵中学陈志山老师进行有关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授课。陈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在教学一线,无怨无悔,刻苦学习,潜心钻研,用理论与实践的行为折射出耀眼的令人羡慕的光芒,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多篇,对于个人利益,能做到与世无争,其本身就是一本好教材和学习的楷模。学员们怀揣敬意之心聆听陈老师《运动技术教学与体能练习相融合》的理论与实践讲座,这个题目本身就是当前体育教师、体育教学十分关注、应该关注而又长期被困扰的棘手问题。原因是到目前为止,对于体育课到底要做到什么,对于一节课而言,好的标志到底是什么,从十年前课改初期的“淡化运动技术”辨析到现在的不能教这、不能教那,把缺失身体活动载体的核心素养拔得高高在上,其结果还是学生“十二年体育课无一技在身,失去了终身锻炼的技能与本钱”。陈老师认为“只有每节课都学会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厚实这个载体,才能说其他”。体育课堂教学的根应扎在教对、学会技术、技能基础之上,这才能为改变我国中小学生“十二年体育课一技不在身”起到理论上的清晰、教法上的反正。

在针对一堂课的教学中,没有明确的循序渐进、精讲多练,用多次、多组、多时围绕某一运动技术进行反复练习,从而量变到质变的规律与原理,常常程序式的、水过地皮湿的演变教学流程,特别是当前提出的不论什么课型,都要有10分钟的身体素质练习,不重运动技术、多搞比赛的片面倾向都一一进行了针对性的拨乱反正、深入探讨,形成了体育课要严格“三段式”教学模式,并从课的设计到教案书写到实际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始终贯穿运动技术、技能为“魂”的主线。如,篮球运球技术,从准备部分到基本部分一球到底,“条条大道都通向学会本课技术、技能的‘罗马”,并从原理、教理、学理的规律与本质出发,寻求方法。陈老师在讲述过程中,结合篮球、排球、足球、田径、武术等教材,自演自练,与老师们一起演练,让学员们品尝了一顿理念与教学、技能与体能融合的大餐,也说清了什么课型,怎样设计10分钟的课课练的原理,体悟了真教研的内涵与价值,这也是当今培训、教研的最需和必需,令人受益匪浅。

(三)数字呈现累累硕果

一年来学员们从无到有,从被动到主动,从故步自封到勇往直前、开拓创新,不仅提升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念认知,缩短了理论阐释和理解上的差异,形成了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关,实现了自身成长,而且带动了本组、本校、校际及片级教师间的交流互动,催生了乡村体育课堂教学的新风貌,使乡村学校体育风生水起、生机勃勃。最为可喜的是,各级各类获奖达165项次(表1),其中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8篇,省级课题立项一项,省级论文一等奖1篇,市级优质课一等奖3人,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学员们在收获各级各类获奖证书的同时,纷纷鞭策自己加速前行。

一年的时间,20天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集中培训,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量度、密度、宽度、厚度常常令学员们紧张、辛劳、疲惫,但坚持后感觉心更敞亮了、理更清晰了,事也更会做了、更想做了,收获满满、心悦诚服、留连忘返、返途轻盈,盼望着再能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培训,这就是铜山区乡村初中体育骨干教师培育站带来的红利,结束也意味着启程,这便是最永恒的最健美的姿态。

猜你喜欢

专业成长体育教师
达州市初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聚焦心智模式,追求专业成长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