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核心素养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目标体系及制订原则

2020-03-04尹志华孙铭珠付凌一

体育教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体育教师课程标准

尹志华 孙铭珠 付凌一

摘  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目标包含了三种类型,即育人目标、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分别对应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内涵有所区别。体育教师在目标体系构建中的职责是制订学习目标,应遵循四条原则,即任何层次的学习目标都应该涵盖三大学科核心素养、要保证学习目标之间呈现逐级落实的关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订学习目标、制订的学习目标要可达成和可测量,并以足球运动为例呈现了学习目标案例。

关键词:《课程标准(2017年版)》;育人目标;课程目标;学习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1-0010-0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体育教师的“目标意识”越强,就越有可能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实践。随着《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和实施,广大体育教师需要理解核心素养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目标体系制订的相关问题,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顺利实施。

一、《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目标体系构成与内涵

(一)目标体系构成

《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所提及的目标,实际上包含了三种类型,即育人目标、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分别对应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内涵有所区别。其构成体系如表1所示。

(二)不同层次学习目标的具体内涵

1.育人目标: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教育部原副部长、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同志指出,新一轮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在学科层面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1]。由此可知,学科核心素养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创新点。而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对学生接受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后应该达成的目标总体描述,体现了整体育人目标,凸显了其他学科课程所不能达成的目标。

2. 课程目标:总目标与分目标

课程目标是学科核心素养经过“课程转化”之后形成的在课程层面的目标要求。换句话说,学科核心素养更加上位,主要是指某门学科课程在育人方面的整体目标,并未针对具体学段;而课程目标则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比如虽然高中课程和义务教育课程目标不一样,但却都由学科核心素养细化而来。因此,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阶段的进一步分解,具体包括课程总目标和课程分目标,这为体育教师明确了高中阶段应该达成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了课程层面。虽然总目标和分目标仍然很宏观,但为基于课程实施而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指明了方向。

3. 学习目标

(1)学段学习目标

学段学习目标是某校学生学完高中三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之后达成的目标,为分管领导、体育教研组组长和体育教师从整体层面思考本校学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参考。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一些体育教师产生疑问,认为学段学习目标和课程总目标没有区别,都是针对高中三年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因此可以将课程总目标从课程标准中拿过来作为本校的学段学习目标。

实际上,二者有着本质区别。课程目标是国家对全国所有高中生三年体育与健康学习的基本要求,是普适层面的一般性要求,理论上讲所有学生都应该达成课程目标。而学段学习目标则是某个学校高中生三年的体育与健康总体学习要求,由于不同学校的学生基础、场地设施器材、保障条件、师资力量等千差万别,所以学段学习目标差别较大,好的学校可以提更高要求,弱的学校可以降低要求。因此,学段学习目标带有浓厚的学校烙印,一定是基于学校实际情况而制订。体育教师在制订学段学习目标时,应该根据学校实际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具体化为本校的学段学习目标,这样的学习目标既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又切合学校的实际[2]。

(2)模块学习目标

模块学习目标是某个选项班学生学完18课时的模块后应该达成的目标,对于模块学习目标而言,要考虑某一模块在高中三年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地位。由于体能和健康教育分别只有1个模块,所以其模块学习目标比较固定,但由于运动技能模块有10个,所以不同模塊的目标要求不一样。比如,学生如果高中三年均选择篮球专项,那么10个篮球模块的学习目标就必须要有层次性。篮球模块1的目标可能定位于掌握基本的篮球技术、简单的组合动作技术和参与比赛,激发学练篮球的兴趣和培养合作精神;但篮球模块10的目标就应该要定位于对所学篮球运动技能的全面运用和参加高水平的篮球比赛,养成用篮球进行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尊重他人和正确的胜负观等。另外,即使是同样的篮球模块,不同学校在设计模块学习目标时也可能存在区别。

(3)课时学习目标

对于学生而言,课时学习目标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到什么,对于教师而言意味着在课堂上要帮助学生掌握什么。在高中阶段,由于课时来源于模块,因此在制订课时学习目标时要注意某个课时在模块教学计划中的定位。一个课时学习目标既要考虑本身的独立性,即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完整的经历,同时也要考虑与前后课时的衔接性,保证该课时学习目标在整个模块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此外,体育教师在确定课时学习目标时,还应该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学习的个性化需要、方法与习惯、运动基础、思想状况与身体条件等,以保证课时学习目标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一些体育教师存在着一种误解,即认为由于模块教学计划中已经确定了教学内容,所以课时教学计划中的重点在于内容,学习目标是根据内容而定的。这种思想没有理解模块教学计划中内容的层次性,也忽略了“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实际上,模块教学计划中的内容是非常宏观的,只是一个大概的安排,到了课时教学计划层面,仍然要先确定课时学习目标,然后再结合模块教学计划中的内容进一步确定课时教学的细致内容,所以先确定课时学习目标的思路是不会改变的。

二、体育与健康学习目标制订的基本原则

由于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由国家课程标准确定,所以体育教师在目标制订时主要是根据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的要求,从上到下逐级制订学段学习目标、模块学习目标和课时学习目标。在制订学习目标时,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任何层次的学习目标都应该涵盖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应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有机地融合在教学设计中,并细化为不同教学阶段的具体学习目标,树立目标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思想,通过选择和组合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学习目标的整体实现,帮助学生形成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由此可知,在制订任何层次的学习目标时,都应该涵盖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之所以必须要覆盖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课程标准(2017年版)》做了明确的说明,即“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联系密切、相互影响,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全面发展,并在解决复杂情境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整体发挥作用”。这就提醒广大体育教师,在制订学习目标时,绝对不能出现只针对核心素养的某一个方面的情况。

为了保证学习目标的制订涵盖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体育教师要具备目标意识,即要从传统的“学科中心观”和“内容中心观”的桎梏中走出来。如果体育教师首先思考的还是教什么内容,那么就极有可能被教学内容所牵制,出现教的内容无法达成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况。因此,只有树立了目标意识,在开展教学时首先思考如何制订目标,才能获得主动性,才能保证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此外,虽然说不同层次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目标都要涵盖三个方面,但在某个模块或某节课中,并不一定意味着必须要面面俱到,可以针对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有所侧重。尤其是在课时学习目标中,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是正常现象,但前提是不能缺失某个方面的核心素养。

(二)要保证学习目标之间呈现逐级落实的关系

从学生培养的角度来看,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形成了一个相互衔接的体系,使得学科核心素养最后可以落实到每一节课中。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设计中,很多一线体育教师缺乏整体意识,将自己的目光仅仅聚焦于课堂中学习目标的设计,更多从方便自己教学的角度出发,至于制订的课时学习目标能否有效达成学段学习目标和模块学习目标,则很少考虑。体育教师要能够从国家课程标准的出发,从上到下梳理学习目标体系,了解下一级目标是否能够全面和有效支撑上一级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不同层次学习目标而逐级落实。

基于此,体育教师首先应该学会的就是分解学习目标,即采用框架图的形式,按照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学段学习目标-模块学习目标-课时学习目标的层级框架,以某一个运动项目为例,学会构建层次清晰的学习目标。例如,《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体育品德中提出了“……具有勇敢顽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目标,那么最后落实在课时教学计划中的课堂学习目标时,就应该结合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方法,把上述的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如可以提出“在1500米的长跑学练时勇于克服‘极点状态,坚持跑完全程,在原来的基础上成绩有所提高”。但一线体育教师受到传统思维限制或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在学习目标的逐级分解方面感到力不从心,此时体育教研员要通过工作坊或培训班的形式,带领本地体育教师掌握学习目标逐级分解的技巧,尤其是培养其目标分解的意识。

(三)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订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期望值,主要不是教师教学的目标,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服务,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学习目标的制订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学生的学习需要什么、能够达成什么、如何达成等。长久以来,体育教师习惯了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教什么,至于学生学习了什么则不是思考的关键。实际上,体育教师教了什么并不等于学生学习了什么,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当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因此,体育教师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从学生角度出发制订学习目标时,首先要充分了解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因为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底线,是所有学生都应该达到的。其次,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所教班级学生的运动基础、学习兴趣、身体状态、个性化需求、课堂学习期望等。最后,在撰写学习目标时,一定要使用“学生能够……”的方式。针对此问题,有些体育教师提出疑问,认为是不是从学生角度出发撰写学习目标不重要,因为在实践操作中并无多大区别。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师的价值观,尤其是学习目标体现了教师的操作路向,所以首先必须要在价值观层面保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四)制订的学习目标要可达成和可测量

虽然学习目标是学习结果的预设,但不能好高骛远,要考虑目标可达成和可测量。所谓可达成,即制订的不同层次学习目标是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谓可测量,即要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评价,尽量通过显性和定量的指标测量达成程度。

学习目标的可达成包含了两方面的意思,即学习目标既不能难度太大,也不能要求太低,前者会导致学生“达不成目标”,后者會导致学生“因为太简单而不需要达成目标”。因此,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既要充分了解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深度分析学生的实际水平,保证制订的学习目标是切合实际情况的。关于学习目标的可测量,如“学生能够达到适度水平的运动量,在课堂中步数达到2500步”就是典型案例,明确提出了2500步的要求,这一定量要求就是可以明确测量的。因此,体育教师在制订学习目标时应结合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将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细致分解,并尽量用量化的指标予以表述。对于那些实在无法量化的目标要求,应该要尽量表达清晰,向可测量的方向靠拢。实际上,《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学业质量中对不同模块的学业质量水平尽可能地进行了量化描述。虽然学业质量主要是为学生学习评价提供参照,但学习评价指向学习目标,所以也可为体育教师制订学习目标提供参考。

三、体育与健康学习目标举例

按照《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理念和学习目标制订的几点原则,本文以足球为例呈现了学习目标的案例(表2),供体育教师参考。

由表2可知,足球的学段学习目标涵盖了高中三年,以能够达到第三学年学业质量的中等水平为基本出发点;模块7作为高二下半学期的学习安排,涵盖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但侧重于整体的足球运用能力提升;作为模块7中的第10课时,学习目标虽然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但该节课的侧重点是比赛中组合技术运用、遇到矛盾时的情绪控制和规则遵守、对比赛胜负的正确认知等,并且提出了可测量的定量目标要求。从学段到模块再到课时的目标体系,始终保持了学习目标的引领性。

参考文献:

[1]王湛.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后的主要变化[J].基础教育参考,2018(3):7-8.

[2]季浏.好的顶层设计等于成功了一半——关于《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学计划建议的解读[J].中国学校体育,2018(8):17-20.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6CTY013)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体育教师课程标准
走向学科育人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