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医药文化自信培育问题分析*

2020-03-04蒋维昱乔信江蒋维晏丁之旺

光明中医 2020年15期
关键词:中医药建设文化

蒋维昱 乔信江 宋 鑫 蒋维晏 丁之旺

1 新时代中医药文化自信培育的价值内涵

新时代背景下,传承与发展中医药事业,其前提是增强对中医药的文化自信,而增强对中医药的文化自信,其前提是对中医药文化核心内涵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1]。 “仁、和、精、诚”与“中庸、中和”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内涵[2, 3]。而中医药文化自信培育的价值内涵一方面体现在其“仁、和、精、诚”的高尚人格品质可直接激发中医药从业者的自信,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是其内在驱动力;另一方面其“中庸、中和”思想将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及文化强国建设,并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对于我国新时代的健康事业建设而言,中医药文化核心内涵将进一步积极推动中医药事业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保障人民健康、促进我国健康事业发展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1.1 新时代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必然要求新时代中医药文化自信培育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是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这些重要论述,凸显了中医药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2019年10月全国中医药大会上,习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中医药学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从古至今,中医药知识一直融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中医药理论也一直指导着我们的社会实践。其“天人相应、道法自然、阴阳五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哲学观;其“敬畏生命、大医精诚、普同一等”的医学人文思想,表明了中华民族珍爱生命、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中医药学不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为中华民族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理论指导,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新时代中医药人只有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才能聚精会神、平心静气地搞好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

1.2 新时代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关键一环中医药文化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和其他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有许多共通之处,使其成为我国独而优秀的文化资源。换句话来说,发展中医药文化就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发展中医药事业。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在实践和养成相结合,达到外化中医药文化理念于行,内化中华文化价值于心的效果。妥善把握好传统和现代中医学的关系,使得中医药文化与现代思想、生活相协调,以人们都能接受的方式将中医药文化渗透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把握好中与外的关系,坚持中西医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让全世界人民知道中医药健康养生的好处。目前,中医药文化已然成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代表,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所以中医药文化自信培育建设是新时代继承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关键一环。

2 新时代中医药文化自信培育面临的机遇

2.1 国家对中医药文化自信建设愈加重视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中医药事业愈加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医药发展的高度重视,其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国中医药大会在北京召开后,各省市结合实际陆续出台中医药条例,在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基础上,加快布局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这些方针政策为我们在新时代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了遵循,为中医药文化自信建设指明了方向。

2.2 社会对中医药文化不断推广随着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对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深入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阶层对健康的需求愈加强烈,而中医药在此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随着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切实开展,中医院校通过联合周边小学构建中医药文化课程体系,开展中医药文化讲座等方式增进广大中小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同时,据有关数据表明,中医健康及养生类图书的出版发行量、种类在近两年来都呈显著增加趋势,且阅读群体有年轻化趋势,这进一步说明社会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可与青睐;此外,在乡村基层建设中,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各类养生小镇及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服务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一方面中医药文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当地老百姓提供“简便效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2.3 群众对中医药文化认可度提升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政府对中医药服务发展的重视,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可度也随着对健康理念的深刻认识而不断提升。据《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10.7亿,较2017年增加0.5亿人次,增长5.2%;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3584.7万人,较2017年增加293.7万人,增长8.9%,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可度可见一斑[4]。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先防、标本兼治、中医养生等健康理念,随着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使更多群众倾向于中医调理。熏疗、针灸、按摩、推拿、刮痧等使用方便、操作性强的中医保健方法,对缓解工作生活压力、提高生活品质、亚健康调理、慢性病调护等具有西医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随着我国97.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3.3%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94.3%的乡镇卫生院、69.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及“中医馆”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的推进,中医药诊疗技术逐渐成为群众日常医疗保健中的优先选项[5]。此外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能够取代不必要的西医检查,简便廉验的用药降低了群众的医疗负担,标本兼治、药食同源的治疗理念不仅疗效显著还普及了养生保健知识。实践证明,群众对中医药的喜爱,不仅是长期使用西医后的理性返朴回归,更是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可。

3 新时代中医药文化自信培育面临的的挑战

3.1 国家中医药顶层设计不够完善国家对中医药事业法制体系、制度建设、体制机构及财政支持等相关的顶层设计决定着中医药文化自信建设的未来与方向。①针对法制体系及制度建设,虽然近年来政府及国家都陆续颁布出台了一系列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法律及政策制度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但国家目前制订的法律及制度多具有纲要性、指导性,在中医药细分领域,如中医药科技创新、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中医药人才培养、中药种植产业等相关领域仍旧缺乏配套的地方性及专门的法律及制度保障体系、配套实施细则滞后、相关制度不完善、政策可操作性不强、缺乏专业性的指导文件等,尤其对于中医药文化自信建设领域鲜有涉及。②中医药事业发展与文化自信培育的体制保障仍有待提高,我国虽然在国家层面设置了中医药管理局,但在指导和管理中医药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职能单一、管理队伍薄弱等现象;在省级层面还存在省级地方政府未设立中医药管理机构,落实到县市级行政区域更是空白的现状。③在财政经费层面上,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发展相比于西医而言,资金扶持和拨付力度远远不足,一方面缺乏专门的国家政府经费支持,另一方面有的地方政府对中医药文化自信建设不够重视,导致地方政府对其财政扶持存在长期忽视的现状。

3.2 社会中医药文化氛围营造不足中医药文化自信是弘扬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内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更是评价“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的宝库”,然而,中医药文化自信培育建设在社会层面存在中医药企业中医药文化建设不足,中医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文化建设也面临诸多困境,中医药科研学术团体的优势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媒体宣传阵地的坚守和文化产品的提供需要加强等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3.2.1 中医药企业中医药文化建设存在不足有的中医药企业忽略了中医药文化内涵软硬件建设,缺乏核心文化价值观,如中医药文化刊物、谱唱企业歌、职工文化交流会等软件建设;文化墙、科普走廊、中医风格建筑等都有待完善。同时从产业发展本身来看,中医药生产企业组织规模化不足、跨界合作创新开发落后、缺乏品牌建设意识、中医药标准建设滞后等问题都严重限制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6]。

3.2.2 中医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文化建设也面临诸多困境长期以来,西方科学对中国传统医学带来巨大冲击,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使得中医诊疗手段被西医理化辅助检查替代,开展诊疗的过程中流失过多中医特色。同时中医药医疗机构文化自信软件硬件建设方面与中医药企业有着相似的困境,软件建设方面:中医药品牌意识不强、文化建设缺乏主题、缺乏中医药文化氛围;硬件建设方面:建筑外观设计单一、内部装饰完全西化、中医药核心理念刊物缺乏;对外宣传方面:进社区、“三下乡”和设专(兼)职通讯员落实较差、中医药核心价值观思想宣传认识不够深刻。

3.2.3 中医药科研学术团体的优势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中医药科研学术团体在建设中医药文化自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在运行、机构设置、弘扬中医药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导致其无法为社会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7]。当前中医药科研学术团体开展的学术会议沙龙活动主体多以专家学者为主,并未积极面向社会群众;协会学术期刊在国际医学领域尚缺乏影响力和代表性;在开展中医药科普活动的过程中,形式内容过于学术化、缺乏新颖性、地气不足;在发挥其自身服务社会、引导社会中医药文化过程中,传媒渠道过于单一,反应滞后。

3.2.4 媒体宣传阵地的坚守和文化产品的提供需要加强社会宣传平台和传媒渠道是中医药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阵地,但现代社会的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偏向碎片化、动态化、自由化,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播若固守旧有媒介平台、文创产品缺乏核心内涵、传播手段单一;同时传播渠道与途径缺乏多元化与协调性、传播者素质良莠不齐、传播对象不明确等,不仅无法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更将导致中医药文化自信传播过程出现波折。新型媒体相互融合看似给中医药文化传播带来机遇,但是媒介技术的发展是把双刃剑,在新的媒介环境中,中医文化传播将又面临新的困境[8]。

3.3 中医药相关人才队伍建设与教育滞后青少年中医药文化教育、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及中医药从业者素养这三者是构成中医药相关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也是中医药文化自信培育过程中的重要人才保障,但当前,这三者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欠缺与不足。

3.3.1 青少年中医药文化教育是中医药文化自信的未来与希望让中医药进校园,走进青少年教育的主流课程体系中去,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政策经费支持不足,缺乏针对性与持续性;青少年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缺乏雄厚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和心理知识;青少年中医药相关课程开发建设及课本读物撰写等方面存在滞后性[9]。

3.3.2 全国中医院校是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承担主体一方面专业传播人才教育存在滞后,未设立独立的文化传播专业并缺乏完善和专业的中医药文化传播课程体系。另一方面,目前中医药院校对中医药文化课程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中医文化、中医历史、中医经典等相关课程设计不合理,课程的课时相对不足、相关专业教资缺乏等,导致校园中医药文化氛围不浓,学生对中医药文化内涵和底蕴重视不足,从而致使其对中医药文化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

3.3.3 中医药从业者素养方面中医药文化继续教育体系和培训机制不够完善,医疗机构内的专业中医药从业者多依靠自觉规范、主动学习作为提升中医药文化素养的主要途径,这就难免导致专业中医药从业者的中医药文化素养良莠不齐;而在社会民间中医药从业者层面,一些“伪专家”“庸医”“伪大师”“权健火疗”“苗医传人”等屡见不鲜,打着名老中医名号的社会劳动从业人员的出现,使得中医药文化传播局面愈加混乱,民间中医药文化亟待正本清源,急需建立完善的管理和引导机制和体系。

4 小结

新时代中医药文化自信培育的建设,不仅是新时代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一环,落实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的关键,更是我国健康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当前中医药文化自信培育过程中既要抓住机遇,更要迎接挑战、完善不足,从多方面多层次发力加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建设,促进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弘扬与发展,从而推动国家文化自信建设,服务我国健康事业!

猜你喜欢

中医药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