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移动支付发展存在的风险与优化策略

2020-03-04文|

经济视野 2020年9期
关键词:主体监管标准

文| 方 珂

随着网络和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支付具有随时、随地、随身的特点,不仅降低了资金流动成本,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移动支付在发展中面临着风险,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所以要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原因,以便于更好的去改进。可从行业标准、运营模式、法律制度等方面去优化、促进移动支付的健康发展。

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风险

1.标准规范缺失。一方面是移动支付标准规范的不统一,在产业链上参与的各个主体都有自己的运营模式,相互之间差异性比较大。运营主体开展自主研发,严重缺乏合作意识,很难发挥出资源的最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移动支付的实施成本比较高,无法实现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在移动支付中,各个运营商、非金融支付机构参与到资金领域,他们有着各自的支付标准,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支付方式,支付的差异性非常容易造成支付安全的风险漏洞,支付时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要加强行业标准规范的建设,才能提升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2.监督管理缺失。首先,监管主体不明确。从目前情况来看,移动支付监管主体是非常多的,包括人民银行、工信部、银保监会、工商行政管理局、税务部门等,都有权监管移动支付的相关业务。由于监管主体较多,容易出现遗漏的地方,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其次,监管缺乏法律依据。我国关于移动支付的法律法规比较少,在很多方面都不够完善,2010年央行出台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明确提出了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要依法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但是该管理办法属于部门行政规章,强制力不足,很难将效果落实下去。

3.智能终端安全风险。首先,移动支付一般是和银行卡、信用卡绑定的,当手机丢失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银行账号被盗的风险,会给用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其次,智能终端本身安全问题,如:手机安全问题,包括系统漏洞、软件病毒、非法访问文件系统等;程序自身安全问题,包括程序代码被篡改、中间数据被盗取、密码输入控件等;这些都使手机非常容易感染木马病毒,对设备正常使用造成不利影响。最后,市场上很多的智能设备不过关,在发送安全指令的时候,风险性是比较大的。而且用户手机经常会接收到一些垃圾信息,也会降低用户对移动支付的信任。智能终端是完成移动支付的主要工具,因此要提高安全等级,减少问题的发生。

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优化策略

制定统一的标准

相比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移动支付起步比较晚,处于发展中阶段。为了制定统一的标准,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立足于本国国情,制定符合实际的移动支付统一标准,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移动支付标准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同时要考虑涉及产业链上诸多环节的协作、管理、监督等标准,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相关部门要发挥出自身职能,联合移动支付产业相关方建立统一的产业标准,在统一的标准下,可以促进形成移动支付运营模式、运营体系和产品形态,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资金流转的效率。建立统一的标准,移动支付会变得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减少不利因素影响,更好的为用户服务。

加强风险监管

意识到监管工作对移动支付的重要性,可以预防风险的发生,使移动支付始终处于安全状态中。一是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明确监管主体和责任。移动支付行业提供的是资金支付结算和清算功能,正是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定职责,所以应该将人民银行作为监管的主体。二是明确监管职责。对监管职责要进行细化,具体到各个监管主体上,形成完整的监管体系,确保不出现责任不明确或存在真空监管地带的问题。三是建立移动支付行业管理协会,有利于提升移动行业的自律性,为监管部门提供很好的补充,构建出移动支付的全方位监管体系。

信用风险防范措施

一是将硬件部署、技术支撑和安全管理相结合,注重移动支付安全环境的建设,消除消费者移动支付过程中的担心,增强对移动支付的信赖。二是防范利用移动支付进行金融欺诈的行为。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支付系统中的交易规则和操作规程,尤其是大额交易,必须要进行动态跟踪,防止发生金融欺诈行为。三是建立信用评级评价制度,统一信用方式,执行信用等级管理。将不同部门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建立起信息共享的数据库,作为信用评价的参考对象[2]。四是合并手机与银行信用记录。执行用户实名制方式,将银行卡和手机绑定,如果用户欠费,在银行中会存有记录,不能办理相关业务,避免恶意欺诈行为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我国移动支付发展存在的风险与优化策略进行了论述,明确目前移动支付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通过加强各项建设来完善,不断增强用户的安全感。鉴于移动支付在未来发展中会面临更加复杂的社会、网络、金融环境,所以要积极全力应对,构建一套高效、安全、快捷的运营体系,减少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促进移动支付的优化升级。

猜你喜欢

主体监管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监管和扶持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