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科杂病验案4则*

2020-03-04王少芬许正锦

光明中医 2020年18期
关键词:五苓散主症桂枝

王少芬 许正锦

许正锦副主任医师长期坚持临床一线工作,受到旴江医学李氏学派代表性传人黄调均教授的影响,熟读经典,善用经方、时方,精于化裁,治验俱丰,在诊治内科杂病中积累了较多经验。笔者有幸师承,特选其治疗内科杂病验案4则,以飨同道。

1 尿少案

陈某某,女,36岁,福建厦门人,家庭主妇。2017年9月26日首诊。主诉:少尿4个月余。患者4个月前同房后尿量突然减至每日100~200 ml,时伴小腹胀满,怕风怕冷,倦怠乏力,眼睑浮肿,无尿急尿痛,无肢体浮肿,纳食可,夜寐易醒,大便调,舌淡,边齿痕,苔白,脉滑。中医诊断为癃闭病,辨证属太阳蓄水证,治以化气利水,方选五苓散加减,处方如下:桂枝12 g,生白术20 g,大腹皮 20 g,猪苓10 g,茯苓20 g,泽泻20 g。7剂,日1剂,水煎内服,分早晚2次温服。

2017年10月10日二诊:患者服药后小腹胀满明显缓解,每日尿量增至500~1600 ml,倦怠乏力较前好转,自感病情已愈,故药服完后未按时复诊。停药后诸症复现,伴活动后心悸,自觉呼吸困难,晨起口苦,纳差,寐尚可,大便调,舌淡,苔白,脉细滑。续前方,加槟榔 10 g,茯苓皮 20 g。7剂,日1剂,水煎内服,分早晚2次温服。

2017年10月17日三诊:患者诉服药后尿量增至1200~1400 ml,已无小腹胀满,怕风怕冷减轻,仍偶有眼睑浮肿。舌淡,苔薄白,少许剥脱,脉细滑。续上方加山药15 g,7剂,日1剂。此后在前方基础出入,调治1个月左右病告痊愈,随访1年余未见复发。

按:癃闭是以排尿困难,点滴难出,甚则闭塞不通为主要证候的病证[1]。《素问·五常政大论》记载:“其病癃闭,邪伤肾也。”《素问·灵兰秘典论》又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2]本案患者系同房后感受外邪,导致膀胱气化不利,而后出现以小便不利为主的一系列证候,许主任抓住这一主症,并结合怕冷、眼睑浮肿、腹胀满等证候,予五苓散为主方进行治疗而获效。五苓散为治小便不利的重要方剂之一,是张仲景通阳利水法的体现,正所谓“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仲景所著《伤寒论》中记载关于五苓散的条文多达十余条,在条文“太阳病……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中,仲景将五苓散证的病机概括为太阳病正气已伤,邪反内传于里,邪气循经入腑,干扰膀胱气化功能,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于膀胱,故而治疗当以恢复膀胱气化功能为首要。此方中桂枝可温阳化气,以利水通小便,恰好体现仲景通阳利水这一治法,而猪苓、泽泻淡渗利湿,白术、茯苓健脾化湿,诸药相伍,共奏温阳化气、甘淡渗利之功,使膀胱气化复常,邪气随尿液排出,病告痊愈。

2 结石案

王某某,女,22岁,福建厦门人,学生。2019年7月18日初诊,以“肉眼血尿反复发作1个月”为主诉。患者多次在外院诊治无效故来诊,许主任查看外院泌尿系彩超未见异常,但发现尿沉渣中以均一性红细胞为主,故进一步查泌尿系CT平扫示:左肾小结石,左侧肾盂与左输尿管上段稍扩张。刻下症见:肉眼血尿,口中苦涩,纳可,寐安,大便通调,舌红,苔薄黄,脉弦。发病以来无腰腹疼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查体未见双肾区叩击痛、各输尿管点压痛等阳性体征。许主任认为该患者以均一性血尿为主,且有尿路梗阻征象,应为尿路结石,中医辨病当属淋证-石淋范畴,辨证为下焦湿热证,故予三金排石汤加减治疗:金钱草30 g,海金沙15 g,鸡内金10 g,三棱10 g,莪术10 g,石韦10 g,路路通10 g,车前子15 g,炒枳实12 g,威灵仙10 g,瞿麦10 g,延胡索10 g,小蓟15 g,蒲公英15 g。7剂,日1剂,水煎内服,分早晚2次温服。服药后一剂止,两剂愈,复查泌尿系CT示双肾盂无积液,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多次复查尿常规正常,未再发作肉眼血尿。

按:淋证指以小便频数、涩痛或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疾病,本案患者虽无排尿涩痛,但鉴于其因尿路结石导致尿血,许主任认为应按六淋中的“石淋”进行辨治。《证治准绳》云:“膀胱为水脏,热甚则生湿,湿生则水液浑,凝结而为淋……湿热蕴结下焦,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结为砂石,成为石淋。”本例患者来诊前于外院未查明尿血原因,药不对症,使其久治不愈。究其尿血原因,缘于福建闽南地区处于亚热带,常年高温多湿,易酿生湿热,下注膀胱,加之患者平素饮水较少,导致结石内生,结石下行,损伤尿路而发生肉眼血尿。临证施以三金排石汤化裁以清热通淋、利尿排石,方证相符,病告痊愈。许主任在石淋的辨治中,除了常规应用三金等清热排石药外,还会根据患者体质强弱灵活配合理气、破血、下瘀之品,例如可辨证加用柴胡、川楝子理气止痛,三棱、莪术破血逐瘀等。其中威灵仙的应用尤其值得一提,威灵仙味辛咸,善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脉,通经止痛,软坚散结,且归属膀胱经,故可溶石排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威灵仙具有抗组胺、使局部肌肉松驰等作用的物质,可使输尿管平滑肌松弛,蠕动加快从而促进尿路结石下移[3]。还可降尿酸,防止以尿酸为主要成分的结石形成[4]。因而许主任常用于结石辨治,疗效确切。

3 奔豚案

林某某,女,48岁,家庭妇女。2019年5月27日初诊,以“气从少腹上冲胸部1周”为主诉。患者因“膜性肾病Ⅱ期”长期在我科门诊治疗,现处于小剂量激素维持治疗阶段,素因肝气不舒、心肾阳虚而常服中药调理,肾病较稳定。既往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史,近期因发作较频繁于2019年5月20日在外院行射频消融术,因自主神经损伤出现心动过缓,虽安装了心脏起博器,但患者自此出现气上冲胸,小腹胀满,冒冷汗,难以入睡,痛苦万分,大便偏硬,小便尚调,舌质淡晦,苔白,脉细。中医辨病为奔豚病,病机为肾脏寒气上冲,故予桂枝加桂汤化裁:桂枝20 g,白芍15 g,红枣10 g,柴胡10 g,煅龙骨、煅牡蛎各25 g,炙甘草5 g,生姜(自加)3片。7剂,水煎内服,日1剂。2019年5月28日复诊,患者自觉气上冲胸大减,予续服前方7剂,症状消失,随访未见复发。

按:“奔豚”一词首见于《难经》,东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设有专篇论述,明确提出“奔豚气”这一病名,指出奔豚气的病因,并载有三方,沿用至今。《金匮要略》记载:“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5],此条文阐述了奔豚气病发病特征。又言“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明确指出肾积奔豚气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现代学者程敏等[6]归纳认为凡是机体容易有惊恐的反应,或是能够容易促使生理上有惊发反应的人,易发奔豚气。而本案患者素体心肾阳虚,加之射频消融术损伤其自主神经,与仲景所言“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极为相似,因“烧针”惊动心气,心阳受损,肾寒之气乘虚上犯而发奔豚。故予仲景之桂枝加桂汤治之,重用桂枝以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予白芍酸甘化阴,共调阴阳,以姜枣温中扶虚,辅以柴胡疏理肝气,龙牡敛汗,方证相合而获效。

4 多汗案

刘某某,男,47岁,公司职员。平素易外感。2019年6月15日初诊,以“头汗甚1个月余”为主诉。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汗出甚,以夜间明显,但白日亦动则汗出,伴口干,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手足心汗出,无潮热,无口苦,无咯血等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诊断:汗证,辨证属气阴两虚证,方拟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加减,方药如下(颗粒剂):黄芪40 g,生白术10 g,防风12 g,山萸肉30 g,浮小麦20 g,牡蛎25 g,麻黄根10 g,生地黄10 g。共4剂,每日1剂,开水冲服,分2次温服。2019年6月19日二诊:患者夜间头汗明显减轻,续守原方,7剂,每日1剂,开水冲服,分2次温服。2019年6月27日三诊:头汗等诸多症状均消失。再过1个月,电话随访,诉症状未再发。

按:汗证,指汗出异常的证候,本案患者白日及夜间汗出甚,故属自汗盗汗范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本案患者平素易外感,故素体肺卫虚弱,肺气不足,腠理疏松,表虚不固,故汗出甚,且以夜间为重,四诊合参,辨为气阴两虚证。《临症指南医案·汗》谓:“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景岳全书·汗证》又言:“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可见治疗汗证并无需拘泥于阴阳。通过翻阅典籍,各代医家对于汗证治法亦有诸多不同见解。林芳旭等[7]总结了隋唐以来的十位著名医家(包括孙思邈、刘完素、张景岳等) 的治汗思想,认为补虚在汗证治疗中至关重要,故治疗汗法时应注重调和营卫、益气固表。张锡纯认为大汗下陷之多汗,可用黄芪大补下陷之气,而经肝虚极之多汗宜用山萸肉补肝敛汗,汗脱时则亦急用益气固脱之品以防其脱[8]。范红红等[9]归纳了陈士铎论治虚汗的经验,总结出滋肾水以调阴阳为其治疗虚汗证的重要思想。此案中,许主任辨证运用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化裁,方中重用黄芪与山萸肉,前者重用可大补脾肺之气,固表止汗,乃自汗之要药,后者重用可发挥较强的敛汗止汗之效,对盗汗常有奇效,白术健脾益气,防风疏散外邪,浮小麦入心经、固表止汗,牡蛎可收敛固涩,生地黄养阴生津,麻黄根固表汗敛,诸药共用,头汗诸症皆除。

5 小结

许主任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二十载,在临证中最擅长“抓主症”,“抓主症”可助于捕捉病症的主要病机,针对主要病机遣方用药, 往往可快速见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所云:“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临床上许多病患往往症候繁多,“抓主症”这一临证思路则可化繁为简,直接找到疾病诊治的切入点,并准确进行辨证施治。例如尿少案中许主任便是抓住小便不利这一主症,判断膀胱气化不利这一关键病机,运用五苓散而病告痊愈;又如奔豚案中,抓住气上冲胸这一主症,结合患者的射频消融手术史,联想到仲景所言“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准确判断肾脏寒气上冲这一病机,运用桂枝加桂汤而解其所苦。

猜你喜欢

五苓散主症桂枝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丹葛五苓散治疗CHF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五苓散加减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患者心肌功能的影响分析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针灸联合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男性湿热上蒸型脂溢性脱发的效果分析
桂枝香
五苓散治盗汗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