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群主义与中国全球治理

2020-03-03王会圆

青年生活 2020年3期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全球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

王会圆

摘要:社群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后产生的当代最有影响的西方政治思潮之一,它在批判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产生,并与新自由主义形成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相互对立又相互补的局面。社群主义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的理念存在着许多内在的关联,他们都倡导人类的整性利益与发展。因此,了解社群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观点对于理解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理念与制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群主义、新自由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

一、社群主义产生的背景

(一)理论背景

社群主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最新发展,它在批评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产生,并与新自由主义形成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相互对立又相互互补的局面。社群主義最早的理论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城邦政治时期,亚里士多德在其杰出的代表作《政治学》一书中,个人与城邦的关系是其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在此书中他曾经给城邦做出了定义,即“我们观察到每个城邦都是某种社群组合,而每个社群的建立都是为了某种善。因此显然所有社群都在追求某种善,这个社群即所谓“城邦”,也可称为政治社群”。这里所指的政治社群就是社群的一种表现形式。社群主义是在对新自由主义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71年,罗尔斯发表了《正义论》,新自由主义的正义理论大行其道,社群主义是对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的批评性反应,80年代,一批学者在对新自由主义理论的批判基础上,创立了“社群主义”这一全新的政治哲学理论,并对新自由主义进行了抨击; 90年代,新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在政治哲学形成相互对立的局面;到了21世纪,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新自由主义的主导地位受到了挑战,社群主义随之兴起。

二、社群主义基本观点

(一)自我观

新自由主义强调个人的优先地位,个人形成人群,构成社会,在发生学和本体论意义上,个人都是优先的。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写道“我将从考虑正义原则的作用开始。为使观念确定起见,让我们假定一个这样的社会,这个社会是由一些个人组成的多少自足的联合体,这些人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都承认某些行为规范具有约束力,并且使自己的大部分行为都遵循他们。”在这个假定中,罗尔斯认为,社会由个人组成,并按照一定的规范和制度原则,突出个人利益。唯有个人利益才是重要的,个人是最基本的社会构成单位,也是最高的构成单位自由主义者主张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都应以维护个人自由为目的,反对任何形式的专制。在个人的自我构成关系上,桑德尔社群主义正义观指出个人是在社群的历史文化环境中不断形成的,这种关系个人与社群的割舍不断的桥梁。因此,桑德尔社群主义自我观强调,社会中的个人由社会中的社群所决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任何个体都无法脱离社群而存在,并且任何一个个体都不能自由地选择所在的社群。每一个个体都存在于一定的历史环境之中,任何个体也逃避不了历史环境对其的束缚。

(二)群己观

社群主义强调社群对自我和个人的优先性,一般而言,社群是一个拥有某种共同的价值、信念和目标的社会实体,其中每一个成员都把共同的目标视为自己的目标。桑德尔社群主义观认为:“社群主义就是那些具有共同的自我认知的参与者组成的,并通过制度的形式得以具体体现的某种安排,其主要特征就是参与者拥有一种共同的认同,如家庭、阶级、民族等。”在他看来,个人的自我目的不能单独实现,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社群,必须在与他人追求共同的理想中才能实现。社群主义另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麦金尓泰认为“在叙述性的社群概念中,自我是借由社群来建立角色和身份的。”这些身份标志本身就是组成一个实质我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明确了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社群主义以“社群本位”为其价值取向,个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社群之中的个人,自我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的自我,正如桑德尔所说“自我不能脱离价值和目的,正是这种价值和目的决定着自我,但是这些价值和目的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由社会或社群的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在社群与个人权利的角度,社群主义认为社群优先于个人及其权利,权利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它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条件。

三、社群主义:中国全球治理的理论基点

在国际关系视域下的社群主义,已不是一般的社群主义,而是基于特殊的共同体——国家之上的国家主义。社群主义在一个国家内部强调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扩展到国际领域,其内涵也随之加以提升,即国家与个体相对应的一个基本单位,而有众多基本单位所构成的“国家共同体”则被视为与“社群”相对应的概念。比较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社群主义中的“共同体”的相关概念,是中国在面对新的形势下对社群主义概念的新的延伸。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演讲时提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一表述充分体现了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所秉持的社群主义观。今日世界现代性问题的严重化和普遍化,并不是靠丛林法则就能根本解决的。限制他国发展不能确保自我发展,不合作就不能发展,不共赢就不能单赢,这已经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时代发展呼唤新的全球治理方案,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准确把握时代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提出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社群主义所主张的群己观相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倡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一共同体包含着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利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而社群主义也认为个体的利益的实现要依赖于群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谋求本国的发展中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的发展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由此可见,中国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并不坚持西方传统意义上的个体主义,中国从未割裂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也不会把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为发展前提,而是坚持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以实现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共赢、双赢和多赢。

参考文献:

[1]迈克·桑德尔. 万俊人译 . 《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 [M]. 南京 : 译林出版社,2001.14.

[2]俞可平.《社群主义》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4、139.

[3]何霜梅, 《正义与社群——社群主义对一罗尔斯为首的新自由主义的批判》

猜你喜欢

新自由主义全球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形成的原因分析
中国参与极地开发与治理的前景透视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西方新自由主义与高等教育中的公民教育:批判者的立场
全球治理下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监管模式转变
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文化信仰的影响分析
新自由主义对我国大学生思想的不良影响及对策分析
中华文化中的全球治理之道
公共危机的全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