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斜川并序》的创作心态及文学价值

2020-03-03胡莺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45期
关键词:文学价值

摘要:就《游斜川并序》而言,其创作时间在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而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其不仅关系到《游斜川并序》作年的判定,同时还与陶渊明享年的判定有关,还包括陶渊明生命中某些重要节点的分析,意义重大。本文在前人判断的基础上认为,该诗词作于陶渊明五十七岁之时,并且充分反映出衰残之人的生命感叹以及强打精神及时行乐的暮年心态。

关键词:《游斜川并序》;创作心态;文学价值

前言:《游斜川并序》作于陶渊明归隐山林之后,于某年的新春佳景之中,与三两好友闲游斜川,赋诗抒发自身的情感。关于《游斜川并序》,當前还存在很多的疑问,例如:斜川究竟在哪里,《游斜川并序》创作于何时,创作的主旨又是为何,对于这些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并没有达成共识。《游斜川并序》中涉及到创作年限的关键词也存在很多的疑问,例如在序文中出现的“辛酉正月五日”究竟是“辛酉”还是“辛丑”,诗中的“开岁倏五十”到底是“五十”还是“五日”,《游斜川并序》在创作的过程中作者报以什么样的心态,作品又有怎样的文学价值,都值得探讨。

1、《游斜川并序》的创作心态

笔者认为《游斜川并序》与《与子俨等疏》作于同一时期,而《与子俨等疏》创作于作者五十岁之后,因此该诗也应当作于此前后。根据诗句中“吾生行归休”以及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否”可以看出,《游斜川并序》的创作时间与《与子俨等疏》的创作时间极为接近,因此其中所传达的心态也十分相近。而《与子俨等疏》中作者自云“年过五十”、“患病以来,逐渐衰损......自恐大分将有限也”不难看出当时作者的心态已经处于暮年,甚至透露着强打精神及时行乐的味道。而《游斜川并序》中“开岁倏五十”与其相近,应该都是处于作者五十岁左右,正值暮年。

但是细细品读《游斜川并序》不难发现,“开岁倏五十”与“吾生行归休”的感叹并不相称。有很多学者都认为“开岁倏五十”只能是“五十”不能是“五日”。因此若作“五日”就与下句中“吾生行归休”显得十分不对称。但是我们应当明白,出生五天怎么会引发作者出现性命归休的感叹与心态呢?傅东华的《陶渊明年谱》中说道:“‘且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两句中,吾人若注意倏‘字,则正非五日,并不能连接成意。五十年之岁月,岂能够倏然而至耶?”无可厚非,在正月时节,人们最容易产生新旧交替以及时光飞逝的感叹,因此,那种认为不可能仅仅因为开年倏忽过了五日就产生感叹的说法似乎的确悖于情理。

斜川这个地方很美,陶渊明曾在诗中进行感叹。那么面对“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弱湍弛文鲂,闲谷矫鸣鸥。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的美景,天空晴朗清澈,大家按照年幼的顺序围坐一起,依山傍水,看着鱼儿在水中游动得自由自在,山谷中飞翔着沙鸥,人们眺望浩瀚的湖水以及高耸云天的山川,陶渊明又想到了什么呢?陶渊明想到了“开岁倏五十,吾生行归休”。过了正月初一,自己就五十岁了,自己的一生也即将走到尽头,五十而知天命,但是作者却还没有参透自己的命运,不知道自己的前途究竟在哪个地方。我们能够明确地感受到,陶渊明想借酒消愁,但事与愿违,只能够愁上加愁。这首诗也反映出他当时心中的苦闷,感叹人生苦短,出生在战乱年代的自己,陶渊明更加明白生命的珍贵。

2、《游斜川并序》的文学价值

田园诗往往和山水诗并称,但这两种诗歌是不一样的题材,大多数情况下田园诗描写的都是农村的景象,并且以农耕和农村生活为主题,而山水诗则主要描写山川美景,往往与诗人的旅行联系在一起。虽然陶渊明写的更多的是田园诗,但《游斜川并序》作为一首山水诗,有着典型的陶渊明特征,作品诗化了日常生活,富有十分深厚的诗味。我国很多诗人,例如屈原、曹植以及曹操等,这些出现在陶渊明之前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大多是与国家政治有关的文章,但是陶渊明则喜欢描写农村生活,好像在与世人诉说着家常,但其中同样包含着盎然的诗意。

首先,《游斜川并序》情景事混融。陶渊明在描写事物的过程中并不过分追求物象的形式,在进行叙事的过程中并不重视情节的曲折,但就是通过这种人人可见的事物以及生活中平凡的小事表达出高于诗人的情节,传达出普通人不一定能够悟出的道理。其次,《游斜川并序》这首诗在创作的过程中重在写心,描写那种将景物融为一体并且对人生大彻大悟的心境。《游斜川并序》并没有刻意的描写山水,好像也没有特别地在乎自己描写的美景是否形象,更多的是为了传达出自己心中的一片与天地。前人都喜欢用平淡朴素来概括陶渊明的风格,但是《游斜川并序》中所传表现的文学价值并不仅仅是平淡,而是通过诗人的点缀,在平淡中带有哲理与思想。

结语:《游斜川并序》作为晋宋时期大诗人陶渊明的著作,该诗中描写了斜川一带美丽的自然风光,品读该诗不难发现其中夹杂了诗人沉闷的晚年心境,其中虽然能够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消极不满情绪,但同时我们也能够感受到诗人孤傲不群、坚贞挺拔的情操。

参考文献:

[1]曹雪冬. 彷徨时期鲁迅的创作心态探微——以《在酒楼上》与《过客》为例[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023(001):64-69.

[2]杨柳. 陶渊明《游斜川并序》作年及创作心态[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 36(02):17-24.

[3]丁功谊. 从绝意著述到有意创作--钱谦益晚年创作心态的转变[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 020(005):39-42.

[4]赵雅娟. 由"任真适性"到"身心相离"——从创作心态看陶渊明与王维田园诗之不同[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期):37-39.

胡莺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文学价值
解读茅盾小说《子夜》的叙事风格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喧闹深处有寂静
重读《子夜》再论其主题倾向和文学价值
谈“女书”的文学价值
论秦观“女郎诗”的文学价值及创作心理
《圣经》的文学价值及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想象与自由:反思文学价值的一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