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阳修古文中时间副词的平面描写研究

2020-03-03赵静

文教资料 2020年32期
关键词:欧阳修

赵静

摘   要: 欧阳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今人对其作品的研究,大都从文学角度出发,注重感性认识。作者从汉语史角度出发,选取欧阳修所作古文中的时间副词作为考察对象,对欧阳修古文特色有更理性的认识。本文首先对其时间副词进行平面描写,共统计出时间副词61个。其次,从历时的角度考察文章中时间副词的使用情况。中古至近古,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新兴时间副词,但是欧阳修在文章中采用中古以后出现的时间副词数量很少,由此可看出欧阳修行文力图向上古文言靠拢的特色。

关键词: 欧阳修   时间副词   平面描写

北宋时期针对晚唐、五代文弊和西昆体的流行,当时的文坛掀起了一股古文革新的潮流——文学史上称之为第二次古文运动。欧阳修(1007—1072)作为这次革新潮流的领军人物。不论在文学理论还是实际创作上,都为古文的革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考察宋代古文的发展历史,必须从欧阳修入手。《四朝国史·欧阳修传》云:“三代以降,薄乎秦汉,文章均有先王之遗烈,涉魏晋而弊,至唐韩愈氏乃复起。唐之文涉五季而弊,至修而起。”

宋初“时文”盛行,为改变社会上的这股文风,欧阳修以韩文作为学习的楷模扭转昆体的骈俪之习①(32)。他认为韩愈古文“深厚而雄博”,“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记旧本韩文后》)。他认为“凡所谓六经之所载,七十二子之所问者,学之终身”(《答李翊第二书》)。可见欧阳修关于文学语言的理论,一方面学习韩愈,另一方面直接效仿先秦儒家的经典。但欧阳修的理论是否指导了实践,汉语史领域至今未见相关的研究。笔者试以其文章中时间副词的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文言发展史上的具体实践活动。

一、研究语料的选择

欧阳修为古文大家,传世作品数量众多,笔者选取《居士集》《归田录》《诗话》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归田录》《诗话》是欧阳修晚年作品,学界公认是欧阳修古文造诣的代表作,《居士集》是欧阳修晚年亲自编纂的,其中的古文作品亦是被欧阳修肯定的。用此三者作研究材料,有很强的说服力。实际操作上,本文的纸质底本是中国书店1998年出版的《欧阳修全集》,同时参考中华书局2001年版《欧阳修全集》,电子底本是中国基本古籍库中的《欧阳文忠公集》(四部丛刊景元本)。

二、副词相对的稳定性

实词变化较快,因为时代的变迁,社会生活中会淘汰和产生大量的事物及它们的名称,语言系统中与此相对应的实词只有不断更新,才能满足日常交际的需要。与此相对应,古代汉语语法系统是自足的,不引入新的副词是完全可以交际的。比如:上古汉语,表总括义的副词有:“皆、并、悉”等,在东汉时又产生了新词“都”②(100)。但是,欧阳修的古文却依然沿用上古汉语中表总括义的副词,并没有影响其书面表达及读者对其文章的理解。通过考察副词在具体作品里的运用情况,更能看出文言有几分成色。

三、欧阳修所作古文时间副词的平面描写

时间副词是“表示与动作行为时间有关的副词”③(4)。欧阳修所作古文(以下简称“欧文”)中发现的时间副词共61个,依据语义,可分为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有关时间状态两大类。分述如下:

(一)表示動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1.表最终:终、竟、卒、遂,如:

(1)然奢终不以括为能也,叹曰:“赵若以括为将,必败赵事。”(《为君难论下》)

(2)其后用兵五六年,刘平、任福、葛怀敏三大将,皆自战其地而大败。由是至于罢兵,竟不能出师。(《归田录》)

2.表示过去:尝、故、本、昔、昔者、向、先、初、常、曩时、曩者,如:

(1)公尝语尹师鲁曰:“恩欲归已,怨使谁当?”(《归田录》)

(2)真为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真州东园记》)

3.表示完成:已、已而、既、既而,如:

(1)已老,胠其橐,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释秘演诗集序》)

(2)是时庄宗在魏,闻公复用,料公必速攻,自魏驰马来救,已不及矣。(《王彦章画像记》)

4.表示初始:方、始、会、新、适、初、早,如:

(1)而方从其游,遽哭其死,遂铭其藏者,是可叹也。(《江邻几文集序》)

(2)予始爱之,及见世人之归佛者,然后知荀卿之说缪焉。(《本论》)

5.表示将来:将、且、方且、方将,如:

(1)大宋受命,天下将平,公乃岀。(《金部郎中赠兵部侍郎阎公神道碑铭并序》)

(2)手诏趣琦等就道甚急,而弼方且入求对以辞,不得见,遣中贵人趣送合门,使即受命。(《外制集序》)

6.表示现在:今、而今、今者,如:

(1)今赐书之藏于子室也,吾知将有望气者,言荣光起而属天者,必赐书之所在也。(《真州东园记》)

(2)释奠有乐无尸;而释菜无乐,则其又略也,故其礼亡焉。而今释奠幸存,然亦无乐,又不徧举于四时,独春秋行事而已。(《谷城县夫子庙记》)

(二)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有关时间状态

1.表示动作经常发生:日、率常、时时、往往,如:

(1)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真州东园记》)

(2)金矿于山,凿深而穴远,篝火糇粮而后进,其崖崩窟塞,则遂葬于其中者,率常数十百人。(《集古录自序》)

2.表示动作快速发生:辄、遽、亟、随、随即、忽忽、即、实时,如:

(1)既辄加之,又辄赦之,则自侮其法而人不畏。(《春秋论》)

(2)已而上悔悟,欲复用之,稍徙知润州。而恶仲淹者遽诬以事,语入。(《镇安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太师中书令程公神道碑铭》)

(3)及公召见,衣冠伟然,进对有法,天子为无能过者,亟以第一赐之。(《尚书户部侍郎赠兵部尚书蔡公行状》)

3.表示动作的循序渐进:渐、稍,如:

(1)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朋党论》)

(2)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苏氏文集序》)

4.表示动作的持续:素、长、久、犹、姑、始终,如:

(1)开封素号难治,公治有声。(《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2)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菱溪石记》)

5.表示动作的频率:复、再、再三、屡、数、累、又、更,如:

(1)钱塘江堤以竹笼石,而潮啮之,不数岁辄坏而复理。(《太子太师致仕赠司空兼侍中文惠陈公神道碑铭并序》)

(2)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宜遂绝,而又辱之。(《与荆南乐秀才书》)

四、欧文时间副词的历时考察④(80-88)

(一)欧文与上古文言相同的方面

欧文时间副词共有61个。上古已有的共56个,其中单音词44个,合成词12个;中古产生的5个,皆为合成词。反映在表示“动作经常发生”“动作快速发生”“动作的持续”3类上;近古出现的未见。可以看出,欧文基本沿用了上古文言中的时间副词。“近代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的表示时间的合成词”⑤(350)。如:表示最终的“终于”、表示已然的“已经”、表示逐渐的“渐渐”,等等,这些典型的新兴时间副词,未在欧文里发现。

(二)欧文与上古文言相异的方面

1.上古文言中的时间副词,在欧文里发现了中古以后才产生或盛行的用法。

首先,在对时间副词进行平面描写时,笔者发现:欧文中表“初始”义的“方”和“始”也有表示关联作用的用例。其中“方”有用于复句的后一分句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某种条件后。“始”可以表示前提与结果的关系。“方”和“始”表示关联功能用法,是中古开始产生的。

其次,副词“再”在欧文中皆表“重复”义。上古时期“再”主要表示动作行为的两次或第二次。如:

(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

(2)秦、赵战于河漳之上,再战而再胜秦;战于番吾之下,再战而再胜秦。四战之后,赵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战国策·齐策一》)

“再”表“重复”义的用法,虽然上古已经出现,但在中古以后盛行⑥(575)。如:

(1)臣年八十矣,齿再堕而舌尚存。(《说苑·敬慎》)

(2)枯荣咫尺异,惆怅难再述。(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考察已有用例,可以发现欧文中的“再”没有表示“两次”义的用法,皆表示动作的重复。

2.欧文使用了中古才出现的新词:忽忽、始终、率常、随即、实时。

忽忽:由表迅急貌的形容词“忽”转变而来。如:

(1)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

(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为代序。(《楚辞·离骚》)

其先两字叠加仍作形容词,表恍惚、失意貌。如:

(1)有恍恍忽忽而反忠实者,有诡激而有功效者,有外勇而内怯者。(《六韬·选将》)

(2)折折乎如在于侧,忽忽乎如将不得,渺渺乎如穷无极。(《管子·内业》)

后开始演变为副词,作状语、补语,表动作、时间的快速进行。如:

(1)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之十四)

(2)悬车在西南,羲和将欲倾。出门无一事,忽忽到天涯。(张祜《题僧壁》)

始终:由副词“始”和“终”联合构成。“始终”最初为词组,表示事情的开头和结尾。如:

(1)初上者,始终之象也。(《周易·明卦适变通爻》)

(2)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庄子·田子方》)

《后汉书》里已经有“始终”作状语的例证,表示动作“自始至终,一直”。如:

(1)宠敬日隆,始终无衰。(《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

(2)肃宗亦孝性淳笃,恩性天至,母子慈爱,始终无纤介之闲。(同上)

近古用例渐多。如:

(1)颜鲁公之在蔡州,再从侄岘、家僮银鹿始终随之。(李肇《唐国史补》卷上)

(2)本朝自祖宗以来,推择元勋重望,始终全德之人,以配食列圣。(苏轼《论周穜擅议配享自劾札子二首》之一)

率常:其由副词“率”和“常”构成。上古两者都有表“通常、经常”义的用法。如:

(1)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庄子·天地》)

“率常”联用表示“通常”“常常”的例子最早出现于《东观汉记》,近古盛行。如:

(1)甲夜读众书,乙更尽乃寐,先五鼓起,率常如此。(《东观汉记·显宗孝明皇帝》)

(2)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随即:“随”有“随即”义。如:

(1)良業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史记·留候世家》)

“随即”联用始见于《魏书》。如:

(1)沙门法抚,三齐称其聪悟,常与显宗校试,抄百余人名,各读一遍,随即覆呼,法抚犹有一二舛谬,显宗了无误错。(《魏书·韩麒麟》)

(2)其婿柱国乙费贵、大将军大利稽佑家资皆千万,每营给之。敏随即散尽,而帝不之责。(《北史·景穆十二王上》)

即时:作副词表时间,有“即刻”义。如:

(1)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左传·隐公四年》)

“时”也有“即刻”义。如:

(1)不时筑,而人果窃之。(《韩非子·说林下》)

(2)及宣王至辽东,霖雨不得时攻,群臣或以为渊未可卒破,宜诏宣王还。(《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实”和“时”组合表“立刻、当下”义,东汉出现,近古盛行。如:

(1)晏子出,景公实时命罢守槐之役,拔植悬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古列女传·齐伤淮女》)

(2)朝鲜杀汉使者,实时诛灭。(《汉书·李广苏建传》)

(3)数茎枯菌破土膏,实时便与人般高⑤(80-88)。(杨万里《怪菌歌》)

五、结语

欧文出现的时间副词上古已有的56个;中古产生的5个;近古未见,欧文所沿用的上古副词的数量占绝对优势。中古至近古,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新兴时间副词,虽然欧阳修在行文中,比较完整沿用了上古文言中的时间副词,但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新兴语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上古已有的时间副词在欧文里出现新兴的语法功能;二是使用中古以后出现的时间副词。但从总体上看,欧文中出现的新兴时间副词是不多的,运用数量也很少,新兴的语法功能表现在极个别副词上。从时间副词的使用状况来看,欧阳修在实践上也是一个复古主义者。

注释:

①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②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③黄珊.《荀子》虚词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④关于汉语史的分期问题,柳士镇老师曾将东汉至隋定为中古,东汉之前为上古,隋后为近古。柳士镇.试论中古语法的历史地位[J].南京大学学报,2001,5(38).

⑤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⑥白玉林,迟铎,主编.古代汉语虚词词典[K].北京:語文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国书店,1998.

[2][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

[3]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4]王海棻.古汉语虚词词典[K].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5]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古代汉语虚词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猜你喜欢

欧阳修
宋 欧阳修 楷书集古录跋尾卷
让我受益匪浅的一本书
画眉鸟
欧阳修“荐才”的襟怀
欧阳修快马追字
戴花的欧阳修
快乐的“长工”
欧阳修学琴治忧郁症
欧阳修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