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透学习生活 抓好品德教育

2020-03-03郑碧芳

师道·教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班会课价值观核心

郑碧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确了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它的指向明确,倡导的内容积极向上,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作为中小学教师,我们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同时,也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对孩子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引导。

一、诵读内容,了解核心价值观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是从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生字词语的认识必然要从读中开始,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朗读成诵的过程中不断的强化核心价值观在脑海中的印象,内容不多且直白、易懂,如水清透却容易让人忽略,可这“水”却是学生成长的生命之源,只有一遍又一遍地浇灌才能让这些“小树苗”健康成长。如何“浇灌”?——读。

1.每周一诵,沁入心田。一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庄严而神圣,唱着雄壮的国歌,看着飘扬的国旗,每个人心中都默念着一个词“祖国”,胸前鲜艳的红领巾时刻在提醒着孩子们:我们是祖国的一员,我爱我的国。这份爱国之情不会随着歌声的停止而停止酝酿,此时,带领孩子们诵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如行云流水,如春风化雨般润泽学生的心田。

2.课前一诵,调剂身心。课前的学生活泼可爱,爱笑爱闹、爱跑爱跳,无拘无束地享受着课前生活,特别是中午放松了一两个小时后的身心,要一下子投入到紧张的课堂知识学习中就是一种考验。而诵读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可以让学生有了一个过渡,调节了身心状态,从内容中体会到了正能量的传递,如:敬业精神,对一件事情的热爱而投入的精神,学习亦是如此。

二、联系课堂,丰富核心内容

1.联系课文,认同核心价值观

作为一名担任语文教学的班主任,我深知语文学科的教育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过程,它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美好道德情操的目标。如果把这一目标人为忽略,那学生就是应试知识积累的机器人,这是没有生命力的培养。没有人文的教养,没有道德情操的熏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半成品,更可能是危险品,如:老人摔倒不敢扶,毒奶粉事件,侮辱救火英雄的网民……这种种道德的缺失没有一件不刺痛人们的内心。这不禁让人们痛定思痛,要从根源抓起,从孩子们的品德抓起。而语文学科就能很好的体现这种教育,以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为例:第二单元围绕“人间天平”这个主题进行组织。第六课《商鞅南门立木》写了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更容易找到并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直观了解了取信于人是立业之根,取信与民是立国之本;第七课《狄仁杰公正护法》讴歌了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崇高精神,让学生懂得对于社会、对于人民“公正”和“法治”并不遥远,它是我们幸福、和谐生活的保障,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阶梯;这两篇课文不但让学生知道“诚信”“公正”“法治”的重要,更是让孩子们知道这是我们中华传统的优秀品质,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品质,它们构建了我们华夏民族的脊梁,是我们炎黄子孙世代为之努力的动力源泉,它为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内涵添上了华美的一笔。

2.上好班会课,构建核心价值观

小学生在校园生活涉及到的行为规范班主任必定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近学生的生活?最好的办法就是与他们的校园生活联系起来,开展多种内容的班会课:《重温光荣的少先队》《创建文明城市——创文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与法同行,健康成长——增强法制观念,抵御不良诱惑》《缅怀革命先烈爭当新时代好少年》《文明上网健康成长》《纪律与安全》,这些班会课的内容涉及了“文明、和谐、法治、爱国”,内容精准而实用。从学习生活中去解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接地气,融入学生的生活点滴中。

三、结合活动,践行核心内容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的思想指导下,学生内心得到丰盈,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而这种正能量就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弘扬这种精神。为此,我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活动,如:参加“我为双创添光彩”演讲比赛、“健康运动”“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学生”主题教育讲座、“弘扬雷锋精神,做新时代好少年教育活动”“清明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等,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之余通过一个又一个活动找到了自我价值的体现,既塑造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懂得知行合一,调节了身心,达到“和谐”的状态。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班会课价值观核心
“花样”班会课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