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调查及对心理健康工作的启示

2020-03-03谢润宜

师道·教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单亲外貌独生子女

谢润宜

自我意识是个性心理的重要成分,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是个体的自我图式,有力地影响着个体对社会信息的加工,影响个体如何感知、回忆和评价他人和自己,如何调控自己的行为。我国心理学界在论述自我意识的认知维度时涉及最多的是自我评价,当个体对自己作正向的价值评价时产生自尊感,而当个体对自己作负向的价值评价时,产生自卑感。 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遵循元认知心理规律,加强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及影响这种认知活动的各种因素的认识,对自己的学习、心理和行为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方法

1.被试

从高一学生中随机抽取90名学生进行调查,在统计过程中,有4份问卷不符合要求,实得有效问卷86份。男生35人、女生51人。

2.测量工具

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以测查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此量表是美国心理学家DBEV及Piers harris于1969编制,1974年修订的儿童自评量表。此量表主要用于评价儿童自我意识的状况,分为六个分量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来评价儿童的自我意识。该量表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信度与效度较好。

3.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将量表发给被试,以班为单位施测。量表含80项是或否选择型测题,采用统一的指导语。

整个调查的所有数据全部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在微机上完成。

二、结果分析

1.总体水平

该量表的划分界线是:总分得

分在第30百分位~第70百分位之间为正常范围,得分低于第30百分位(相当于粗分46)为自我意识水平偏低,得分高于第70百分位(相当于粗分58分)为自我意识水平过高。根据以上这种划分,将初一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划分为偏低、适中、偏高三个部分。具体如表1。

统计结果表明,X2检验有显著差异。其中有39.53%的学生的自我意识偏低,有12.79%的学生的自我意识偏高,有47.67%的学生的自我意识适中。这说明自我意识偏高的学生明显比适中和偏低的学生少,即普遍学生的自我意识偏低和适中,少数学生自我意识偏高。

2.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在性别、年级、独生与否、单亲与否等因素上的差异

为更好的了解中学生的自我意识状况,本次调查还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分类比较结果如表2。

由表2可见,男女学生的自我意识在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幸福与满足各因子和总体水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而且男生的得分除行为因子外得分相对高于女生,特别是在焦虑和躯体外貌与属性两因子上,男生得分顯著较高(P<0.01)。

由表3可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自我意识水平各因子上均无显著差异,而且除了躯体外貌与属性外独生子女各因子的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

统计结果显示单亲学生与非单亲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在行为因子和总体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因子均无显著差异,而且除了躯体外貌与属性因子外非单亲子女在其他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单亲子女。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1.人们习惯上认为,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量的增加而提高,但从统计结果发现,有39.53%和12.79%的学生自我意识分别偏低和偏高,即超过半数(52.33%)的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不尽人意,自我意识总体水平与全国常模调查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焦虑和智力与学校情况因子上与常模有显著差异,低于常模,表明学生可能存在情绪、行为问题或适应不良,可能是由于目前他们的自我认识还不客观,主观性比较强,比较容易偏激所致;自我评价在自己与他人(老师、家长、同学等)的综合评价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在自我控制方面较为欠缺,不懂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也不懂寻找适合的宣泄渠道。

2.男女生的自我意识探讨

本次研究表明,在性别因素上,男女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总体来说,男生的自我意识的水平比女生要略高些,只有行为因子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可能是由于女生心智普遍成熟于男生,她们内在的自律水平高于男生,所以对自己的行为认识比较充分,自觉规范。而男生在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幸福与满足因子上要明显比女生高些。可能是由于高中课程难度大,加上传统上女不如男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女生的潜能发挥,令她们信心受到挑战;另外男生思想较单一,忧愁较少,天生比较粗犷,这样反而使他们不容易斤斤计较,日常的追逐打闹、运动、大声说话、随意开玩笑等群体活动容易让他们体验到愉快。

另外,教师或父母对男女生的态度和期望也可能强化了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它作为一种“隐性论理”影响着女中学生的角色定位。影响着女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其归因风格也受到较大的影响,以至她们常作出不客观或不自信的评价。

3.独生与非独生的自我意识探讨

调查结果显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自我意识水平各因子上均无显著差异,而且除了躯体外貌与属性外独生子女各因子的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从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独生子女只占非常小的比例,而且这些独生子女大多不是本地人,他们的父母多数在事业单位或机关单位工作,文化背景不同,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差异,思想深度不同,家庭的态度往往影响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倾向。

4.单亲与非单亲的自我意识探讨

从调查结果发现:单亲学生与非单亲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在行为因子和总体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因子均无显著差异,而且除了躯体外貌与属性因子外非单亲子女在其他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单亲子女。主要是因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某方的关爱和陪伴、来自外界舆论的压力以及与人对比的不平衡等,使他们的心理上存在某些难以补偿的伤痕或某些人格特质不够完善,自我贬抑倾向较严重,对行为的认识、评价和调控能力较薄弱,容易产生自卑感、委屈感、不平衡感。然而单亲子女在对自身躯体外貌与属性方面具有较好的认同感。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己的容貌会越来越不接纳,越不自信,单亲孩子可能比较早熟,较关注个人的内在素养。

5.对开展高中心理教育的启示

综上所述,可见进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难度,当前的教育模式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培养个体的自我认识能力和积极心理建设能力。如果学生能认知自己的活动,并对心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那么才能使学生根据遇到的不同问题,选择适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监控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不断取得和分析反馈信息,及时相应地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完善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因此用元认知理论指导心理辅导工作,重点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我认知和调节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单亲外貌独生子女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外貌描写慎“化妆”
外貌与内在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单亲妈妈以爱的名义把女儿拉下水
单亲妈妈张柏芝
“隐性单亲”对儿童的危害及其解决途径
请你们,把我们的外貌还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