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的实践研究

2020-03-03黄橄荣

师道·教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丁二烯参与度班级

黄橄荣

学生学习应立足于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学效果的生命线。学生课堂学习中是否参与或多大程度的参与、参与是否有效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有鉴于此,笔者对高中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进行研究,旨在找到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的方法,以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查阅资料,为研究储备理论基础

在研究的初期,笔者在知网和学校图书馆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为研究储备理论基础。先后查阅了皇甫倩、王后雄、彭慧的《高中生课堂参与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以高中化学学科为例》,李玉花的《浅谈学生在高中化学必修课学习中的参与度》,施佳莹的《高中生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和课堂参与度的相关性研究》等10多篇文章。结合文献资料,制定研究的方向和实施的初步方案。

二、问卷调查,了解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因素

结合课堂的观察与资料汇总,笔者对影响课堂参与度影响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设定了教师因素、同伴因素、班级因素三个维度,内部因素设定了学习因素、自身因素两个维度,设计了《影响中学生化学课堂参与度因素的问卷》,对研究的学生群体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从数据中得出:

学生课堂能保持精力充沛、专心致志的只占24.8%,学生课堂精神状态总体不理想;

面对课堂上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想办法马上完成的占40.6%,不到一半,学生参与学习状况拖拉,不理想;

课堂学习氛围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85.9%的学生都认为影响较大;

教师因素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影响最大的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占48.1%;

课堂组织方式中,学生希望采取丰富多样的组织方式和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分别占比33.8%和27.1%,但也有26.3%的学生希望采取满堂灌的课堂组织方式,同时只有9.8%的人希望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

个人因素对参与课堂学习影响最大的是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占36.8%,同时原有学业水平和自身的意志力与自控力也影响较大,分别占19.5%和20.3%;

班级因素中,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影响最大的是班级秩序和纪律,占36.1%,其余的班级凝聚力、班级竞争意识、学习负担影响差不多,约占20%左右;

同学关系对学生参与课堂影响参半,决定影响较大的占53.4%。

从调查中,不难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课堂参与学习影响很大,同时学生希望采取互动式和多样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备课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人状态,要照顾到学生的原学业能力,课堂组织是要注意管理好课堂,让课堂要井然有序。

三、课堂组织的研究

本研究立足于课堂,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是研究的目的。经过一年的研究,笔者总结出了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生参与度的课堂实施方式方法。

1.层推式提问,增进学生思维容量

以问题带动学生参与,问题层层推进,学生思维层层深入,学生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开拓。在问题的一一解决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就感,学生更热衷于后续任务的解决,课堂变得紧凑而且有效。如在学习1,3-丁二烯的加成反应时,我们设计的问题是:

(1)根据乙烯的性质,请推断出1,3-丁二烯有哪些化学性质?

(2)利用球棍模型,请写出1,3-丁二烯与溴1∶1加成时产物的结构简式。

(3)请写出2-甲基-1,3-丁二烯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请写出1,3-丁二烯发生加聚反应的可能的产物。

问题一,从已知到未知的,学生类推很快得出1,3-丁二烯的化学性质能燃烧、能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以及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等。问题二,利用球棍模型的工具,学生能直观的感悟1,3-丁二烯1、2加成与1、4加成两种加成方式的本质。问题三,知识能力的迁移,培养学生陌生物质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的能力。问题四,1,3-丁二烯加聚反應的连接冲击,使学生对1、2加成与1、4加成两种加成方式的本质的进一步理解,学生对知识运用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开放式提问与互动评价,激起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探究式学习通常是发现问题,然后经过反复的推断、验证,最后才能得出结论。课堂上,利用开放式的提问,让学生感悟这一过程,能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学生通过互动评价,能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进行碰撞,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好处。俗话说理越辩越清楚,正是这个道理。如在讲述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性质对比时,我们设计这样的提问:

现有两瓶无色气体,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二氧化硫,请问如何鉴别?

学生列举出了一系列的鉴别方法,教师把学生所列举的方法一一罗列在黑板上:闻气味;加入澄清石灰水;加入品红;加入酸性高锰酸钾;加入溴水;加入氯化钙等。

下一步,让学生判断所列举的方案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原因是什么?学生会进行互动评价,在评价中获得了思维的碰撞,使自己的知识运用更熟练。

最后,让学生选择最优方案,同时写出该方案的具体操作步骤。学生在前期鉴别方法时,细节没有落实,思维完整性欠缺,通过这个环节,能让学生的思维逻辑性更强,更完整。

3.抓住课堂上的“意外”,激发师生间的思维碰撞

在备课时,教师会预设好课堂上的各种可能,会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习惯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但无论怎么完善的设计,学生偶尔也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如讲述下题: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CuSO4分解产物。

甲同学选择下列装置设计实验探究硫酸铜分解的气态产物SO3、SO2和O2,并验证SO2的还原性。

猜你喜欢

丁二烯参与度班级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丁二烯装置基于风险的检验技术应用
班级“四小怪”
浅析乙腈法生产丁二烯后处理工艺的优化
丁二烯生产工艺技术探讨
不称心的新班级
茂名石化首台丁二烯螺杆压缩机通过验收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