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

2020-03-03苏周燕

师道·教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关键字读题周长

苏周燕

一、一步一个脚印

(一)读题。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步骤。拿到一道题,首先,我们应该通读一遍,对这道题有大概的印象;其次,再读一遍,从中知道它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做什么;第三遍,精读,对已有的数学信息进行提取,深入了解。不管在哪个年级,教师都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读题的习惯。

(二)圈出关键字。在读完题目,对题目有一定的印象、一定的理解情况下,我们应该教学生学会找出题中的关键字,并且圈出来,作为解题的一个依据。例如:水果店有1000千克苹果,上午卖出去475千克,剩下的要平均装在5个箱子里,每个箱子装多少千克?

对于这样的题目,我们在通读、精读完题目后,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圈出“卖出”“剩下”“平均”这些关键字。“卖出”与“剩下”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东西卖出去了,变少了,应该要用总数减掉卖出去的,就能得到剩下来的是多少;而平均则是除法算式的重要标志,将一定的数量进行平分,用总数去除以份数,得到每一份有多少。而“周长”“面积”“单价”“速度”等等,这些都是有固定的数量关系,学生如果记熟了,那么就可以将数量关系直接代进去,进行列式计算。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归纳总结,引导学生积累一定的数量关系式。

(三)思考。在完成了读题、圈关键字后,我们要教会学生思考应用题。思考是头脑思维的跳动,能够将抽象与具象互相转化。

例题:王爷爷想一边靠墙围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5米,宽15米,可以怎么围,需要多少米篱笆?针对这类型的题目,同样需要读三遍以上,真正知道题目里的数量关系。再圈出关键字“长方形”,一般提到长方形,对于三年级学生不是求周长或者面积,就是它们的逆运算,已知周长或者面积来求长或者宽。而这道题明显告诉我们要求的是长方形的周长,但它又很特殊,它将抽象的平面图形运用到了生活中,长方形菜地,并且只需要求其中的三条边。而很多粗心的学生则会误理解为求长方形菜地的周长。

类似这些可以画图的应用题,强烈建议学生在思考的时候,除了思考题目中的已知、未知、所求信息外,更要养成画图的习惯,因为图形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题意,更好地解决难题,减少错误,提高准确率。

(四)解题。一道题目思考完后,就到达解题这一步了。三年级的应用题一般都是加减乘除以及小括号混合的两步或三步计算。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思考完后,要進行列式计算时,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分步列算式,也就是一步步列式,先列加法,再列乘法;或者先列除法,再列乘法等等,具体看题目。第二种是列混合算式,将两步以上的算式列为一条式子。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要先算算式中的加法或者减法,应该为其加上小括号,以免影响计算结果。列完式子后,就是解出题目的结果,这要求学生要对加减乘除的计算要过关,在平时的时间,建议多训练学生的口算,笔算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以及准确率。最后还要多检查几遍,是否计算对了,单位有没有写,写错了没有等,以免计算失误,造成考试成绩不理想。

(五)答题。对题目进行答,是对题目进行一个完整的总结。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要完整地答。现在很多学生喜欢简单化,把原先带有问号的半句话,又省略成两三个字,这是不规范、不严谨的,做事要有头有尾,答题也要这样。

其实应用题不难,都有解题的窍门,除了以上解应用题的五个步骤外,其实还有很多方法,比如将题目生活化、趣味化等。

二、多做多练

实践证明,数学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持久的,对于应用题,同样需要多做多练。做多了、见过的题型多了,灵感也就多了,解题也能够得心应手。当然,并不是一味地练题,进行题海战术,而是要有选择性的做题、做好题、做精题,做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跳跃、激发自信心的题型。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紧扣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做到新颖灵活,扎实有效。

总之,应用题的教学需要我们认真钻研,深入研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应用题的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应用题教学。而学生如果想克服应用题难题,那么他就应该对应用题的解题步骤进行深入了解。只有师生双方都配合好,统一好,那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责任编辑 李少杰

猜你喜欢

关键字读题周长
心爱的读题猫
履职尽责求实效 真抓实干勇作为——十个关键字,盘点江苏统战的2021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成功避开“关键字”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巧算周长
周长小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