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提高日常数学课堂效率的探索

2020-03-03李彪

师道·教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长方形正方形新课标

李彪

数学是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的一门基础且重要的课程,无论是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学生基础性知识的学习都是非常有益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培育是非常关键的,若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思维能力,那么这对于小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将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日常数学课堂效率。然而,目前思维能力的培养尚未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亟待引起重视。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新课标下提高日常数学课堂效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诺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日常教学的核心在于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思维上的碰撞,增强学生创造意识与认知意识。所以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小学生需要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性。例如,《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这节课中,教师要先行询问学生问题,让学生自己量一量书本四边的长度,胸牌四边的长度,桌子大多是长方形,椅子大多是正方形。因此,在度量过程小学生便可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区别。这时候,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继续发现问题,并让学生表达出来,引发其他同学的思考。进而教师根据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并在最后做出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及基本性质;面对认知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先行为学生分析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性质,进而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面对认知水平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在铺垫长方形、正方形特性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探索正方形或是长方形在生活中的效用性与意义。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學生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进一步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话语权,还要注意学生的思维逻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激励和鼓励的形式提高学生自信心,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可通过“规律游戏”的设计,出示一个小盒子,小盒子里面放置的全部是偶数,述说游戏规则“小盒子中随意的拿出两个卡片,若这两个卡片上面数字之和为奇数,那么便可领取一枚小红花作为礼品。”游戏进行得非常欢快,小学生很快找到了游戏的规制,向教师提出了疑问“游戏继续下去还会有中奖的机会吗?为什么我总是拿不到小红花呢?”这时候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疑问告知学生“偶数和偶数相加还是偶数,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将数学问题带入到游戏中后,同学们便会展开思考,在游戏中感受快乐。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只有科学的引导才能让整个游戏始终围绕教育重点展开。

三、多元化教学,拓展学生思维路径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新课标下想要提升日常数学课堂效率,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首先要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其次,在每个环节教学上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题多解”的题目,即便这种题目的解答手法较多,但是答案是固定的,这种题目能够最大化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思维过程,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发言学生的解题思路中看到自身解题思维的误差和不足。还能给后进生以解题思路的启发,一举两得。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便可融入小组合作学习、微课教学等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理念的创新,让解题思路较好的学生带领一组成员,并且融合小组成员的见解,发表不同的解题思路,并且通过微课资源找到不同的解题思路。这一课节教学中微课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让学生开放眼界,寻找更多优秀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多元化。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提高日常数学课堂效率必须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进而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因人而异,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调节教学的难易程度,分配给不同基础的学生不同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推动整体的教育体制改革,为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 徐国坚

猜你喜欢

长方形正方形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剪正方形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剪拼正方形
分类数 不出错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