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比,善读

2020-03-03赵惠红

师道·教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白鹅导图小说

赵惠红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是新课标明确提出的新要求。为适应课程改革需要和部编版教材需要,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对比阅读策略、思维导图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利用比较,提炼方法

1.联系旧知,比较写法

四年级时学生读丰子恺先生写的《白鹅》,知道白鹅特点“高傲”。课文描写了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老舍先生写的《猫》,突出猫的古怪性格特点。这两篇文章题材一样,但写法不同。《猫》与《白鹅》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呢?依据这个学习目标,研读比较领会了它是“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的性格变化。下面我通过具体课例的实施说明比较阅读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2.课堂实施,学会比较

(1)整体对比,确定线索

回顾本组课文,用小标题概括动物故事。课前布置“单元课文对比阅读学习单”。学生通过对比“事件”,发现作者在写人与动物的故事时从两条情感线索开展:一条是人关爱动物,另一条是动物信任人。前置性学习让学生思考、比较、梳理整组课文的内容和写法,形成整体印象。基本的做法是:a.概述事件;b.梳理文本;c.揣摩写法。有了单元的整体认识,落实到具体的篇目时,阅读比较的目标要细化。

(2)课内对比,归纳写法

仍以课文《猫》为例,研读“具体事例”是如何表达猫的“古怪”特点的。课前布置前置性学习:自主研读“作者描写人与猫之间的故事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课中组织小组讨论,归纳了人对动物的关爱使用了“直接描写”,包括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而表达动物对人的信任时课文多写动物的动作、叫声和眼神,以此表达情感。

与《白鹅》相比,《猫》聚焦“事情”,或写“人与动物的事”或写“动物与动物的事”。这写法使内容更丰富,形象更生动,情感更丰富。可以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新的构思:描摹动物+叙述动物故事=表现动物。

(3)课外对比,比较情感

为加深学生的认知,可在课外开展“类比阅读”,老师请学生用较快速度阅读文章。事实证明在读椋鸠十《山大王》片段《山顶上的猛犬》、课后选文《军犬黑子》以及沈石溪写的一系列动物故事时,学生会迅速区分“描摹动物”和“叙述故事”。经过大量的阅读学生们还总结出类比阅读的收获:A写动物故事题材多,B作者多表达美好的情感,C写悲欢离合……数不尽的故事为学生呈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提醒人类珍惜爱护动物。

二、对比使用策略,提高速度和质量

通过“比内容——比写法——比特点——比主题”,比较内容由浅入深,学生阅读思维向宽、向深发展,阅读速度和质量逐渐上升。以上阅读策略在单篇的记叙文中较常用。为了提高效率、引发兴趣,教学时我还引用了各种教学手段。如:课前借助“填表格”梳理课文主要内容;课中借助“鱼骨图”区别写作方法,最主要是使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分析、比较、整合、概括文章的异同,不同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阅读提取运用信息的能力。

如果用比较方法阅读群文,根据教学经验,我主张学生边阅读边画思维导图。从中心图出发,逐层向外延伸——梳理内容,理清段落;品读片段,比较写法;勾画句子,学习修辞;圈点字词,体会情感……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学生会读得较快、较深刻。对于不同主题的篇目聚焦求“异”,集中比较异处再画思维导图。目标明确后,学生经过“浏览段落——勾画句子——抓关键词——漫画思维导图”四个步骤完成阅读。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三、对比阅读小说,提升思维品质

经过一两年的比较阅读,学生思维活跃,见解加深,画的思维导图更具个性。教师可以综合人教版六年级教材《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和课外阅读《瞌睡》三篇苦难题材的小说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第一步,确定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第二步,围绕三要素自选角度自主阅读比较,并画思维导图。下面的两幅图可以表现出学生关注的角度在“人物的命运”和小说的表现手法:其中《凡卡》运用“现实”与“回忆”作比较的表现手法,《卖火柴的小女孩》运用“写实”与“幻觉”比较衬托的表现手法,利用时空的转换表现两位孩子的苦难与悲惨。学生初读小说能梳理情节,找准“表现手法”和聚焦“人物命运”,学会比较阅读小说值得表扬。

基于课内外比较阅读的理念,学生选择自己想读的“苦难题材”小说加以研读。整本小说《雾都孤儿》《王子与贫儿》和短篇小说《瞌睡》大家都比较喜欢。在整本小说的阅读时,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围绕三要素的内容进行批注。至于短篇小说《瞌睡》,作为《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补充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后要自选角度画思维导图。从许多学生画的《瞌睡》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想得仔细且有变化。根据小说三要素,学生有的侧重“情节”,有的探究“社会环境”,也有的側重梳理“人物关系”,以达到共同关注人物命运。图2的思维导图是六3班覃朗同学画的,中心图的“渴”字直接揭示主题。她认真探究小女孩“瞌睡”所遭受的打骂和原因……她的思维导图表现小说情节变化,理清了人物和事件、结局。学生选择角度自由但思考严谨;能把握好人物形象,探究根源;会收集社会背景阅读小说。本次学生的思维导图相互补充,进步更快,在确定比较角度后,将收集、筛选、概括、提炼、梳理、导图这些步骤运用熟练,能直观、具体、生动表现比较阅读的过程和结果。

由记叙文的对比阅读到小说的对比阅读,学生发挥了主动性和合作探究精神,使阅读量增大,使对比阅读方法落实。学生会思考善表达,思维导图生动展现了对比阅读的思维品质。总之,比较阅读让学生学习“求同存异”,提高阅读能力和质量。

责任编辑 钱昭君

猜你喜欢

白鹅导图小说
“忘恩负义”的大白鹅
烃思维导图
一只大白鹅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白鹅写生记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可爱的大白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