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德育实践

2020-03-03何泉君

师道·教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内能电能物理

何泉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机地结合核心素养落实德育教育,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本文结合《电能电功》课堂实践,阐述如何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灵活处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在进行电能表的学习时,课本的处理方式是直接展示电能表,然后给出一些重要参数让学生了解,这种做法实际上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脱离生活实际的学习,如何能够理解透彻?根据这一问题,我设计了简要的家庭电路板并带入课堂,让学生直接观察后再引入教学内容。

有了这些生动形象的实例,学生接受得很快,同时深刻地领悟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用所学知识服务生活。

二、巧妙运用转换法,培养物理思维能力

电无影无踪,实物化困难,因而学生很难直观地感受到电能与电功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采用转换法来加强学生的理解。

师:(展示滚摆实验)滚摆下降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动能越来越大。滚摆下降过程中受了什么力?它对滚摆做功吗?滚摆增大的动能从何而来?

生:受到重力。重力对滚摆做了功。动能由重力势能转化而来。

师:冬天手冷时,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手掌变热,手掌内能如何变化?内能如何转化而来?

生:摩擦做功使手掌内能增加。消耗了机械能。

师:由上述实例可知,能量的转化过程通过做功来实现。电能的利用过程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这里谁在做功?

生:电流做了功。

师:所以电流做功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功就是电能转化的量度。

课本在该部分内容的处理上比较简单: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如果根据课本直接处理,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概念,上述设计在类比了重力做功与机械能转化、做功与内能转化后,顺势引入电流做功与电能的转化,让学生的思维变得非常流畅,顺利突破了该项内容的学习。

三、领悟科学态度与责任,增强绿色节能意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的经济增长迅猛,但能源的消耗也是惊人的,同时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教师应该在课堂中适时渗透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意识。

在节能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中,我们常见的教学方式是师生在没有任何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表面看起来很热闹而实际上却收效甚微:學生缺乏直观感受,在生活中依然我行我素,很难说服自己与他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而本堂课教师的设计成功地带领学生进入生活实际,他们通过阅读、观察、计算、思考、交流等亲自体验的方式,深刻领悟到节能减排并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伴随着自己生活的每一天。

四、引入高科技产品,培养科技创新能力

我们都知道科技创新的重要,也知道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学生的创新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生根、发芽、成长,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创新型的教师。

师: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你知道市场售卖的快充利用了什么原理吗?

生1:根据W=UIt,要缩短时间,那就要增大充电器的电压。

师:很好,还有其他补充意见吗?

生2:增加充电器的电流。

师:上述两位同学的想法都很棒。第1位同学提出的是第一代快充技术,第2位同学提出的是第二代快充技术,而现在的第3代快充技术则是同时增大电压与电流。

生:(非常惊讶)会这样吗?有这种产品?

教师展示第三代快充实物,并分别以三种方式进行充电,通过投影让学生观察到电压增大的变化、电流增大的变化、电流与电压同时增大的充电进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本环节的教学先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通过“如何实现快充”引导学生根据物理学知识做出分析,教师在故作漫不经心时突然抛出“杀手锏”——第三代快充器,瞬间引爆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利用物理学原理进行科技创新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内能电能物理
只因是物理
苹果皮可以产生电能
电能的生产和运输
海风吹来的电能
澎湃电能 助力“四大攻坚”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