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作文课堂的实践研究

2020-03-03吴斯瑜

师道·教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成文内化习作

吴斯瑜

翻转课堂的两个关键因素是课前知识的获取和课堂知识的内化,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微课为基础,课前自学和课上强化为主要形式的混合学习模式。把小学作文教学放在翻转课堂情境下,将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先写后教,以写定教”,推动学生从“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自主学习,享受自我表达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一、翻转课堂情境下的作文教学特点

在翻转课堂情境下,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的要求,我们把小学作文教学活动过程分成三个阶段:课前自主习作阶段、课中品评内化阶段和课后修改成文阶段,尝试构建有效的“先写后教,以写定教”作文教学模式。

(一)各阶段制定不同学习目标

准确制定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是翻转课堂作文教学的核心。在课前自主习作阶段,学习目标是学生能够基本把握习作要求,自主选材,进行写作。在课中品评内化阶段,学习目标是在课中突破习作难点,提升写作能力。在课后修改成文阶段,学习目标是学生能够对文章进行自主修改,再结合小组合作學习方式,互评互改,互相促进,最后成文。

(二)梯度设计阶段教学内容

有梯度的教学内容能引导学生抽丝剥茧地把学习重难点从浅到深逐步突破。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制订的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

1.在课前自主习作阶段,教师针对习作要求设计习作导写单,准备作文微课;学生通过观看课前微课,完成习作导写单,自主选材,完成初次习作。

2.在课中品评内化阶段,教师结合学生习作完成情况,梳理出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难点,针对难点设计一个或多个学生探究的问题,组织各种学习活动,使学生突破难点;引导学生交流、评改部分典型习作,在教师点拨下进行对比解析,、比巧求精,在习作交流赏析中,提高写作能力,完成知识的内化。

3.在课后修改成文阶段,在课中反馈、评品之后,学生已解决初写时的困惑,突破了写作难点,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先自改再小组互改互评,最后成文。

(三)采用“生生互评互助”的学习方式

采用“生生互评互助”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教师变“教”为“导”,教师地位从显性到隐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从“要我写”到“我要写”转变,进而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主要的教学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互评互助行为,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上的个体差异,自主调节,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

二、翻转课堂情境下的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实践

(一)课前自主习作阶段教学实践

课前自主学习是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作文翻转课堂的保证。在课前阶段,教师编写习作导学单和准备作文教学微课,应充分体现课前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课前阶段的学习能够基本把握习作要求,做到自主选材进行初次写作。

1.编写习作导写单

“翻转课堂”不仅基于微课,也基于习作导写单。编写习作导写单,教师要立足于“导”,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为帮助学生扫除显性学习障碍提供习作思路,梳理文章脉络,理清学习要点和难点。教师可结合习作思维导图进行编写。

2.准备作文教学微课

微课具有小而精的特点,作文教学微课要聚焦在本次习作的重点、难点,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布置学生观看的作文微课可以一个也可以几个,但一个微课只围绕一个知识点或一个难点进行展开。

(二)课中品评内化阶段教学实践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作文教学课堂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中品评内化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应是:创设情境、组织、引导、点拨、激励与评价和个性化指导。课堂上学生自我展示、互评互议,教师穿针引线,引导学生对题材进行梳理,对写作技巧进行整合,突破重难点,层层递进,逐步内化。

(三)课后修改成文阶段教学实践

在课中反馈、评品之后,学生已解决初写时的困惑,突破了写作难点,又有课堂中的评价激励,学生二次写作的热情高涨,这时再次修改习作,“生生互评互助”,先自改再互改,最后正式成文。教师二次批改后将优秀习作及时编辑出电子作文在网络平台展示,班级、年级选取优秀作品制作作文报,提升学生习作兴趣,不断催动学生从“要我写”到“我要写”转变。

责任编辑 李少杰

猜你喜欢

成文内化习作
徐成文
我和老伴的快乐“毽 ”身法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