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素养小学英语整本书阅读微课群开发与应用探析

2020-03-03幸淑华

师道·教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词整本书微课

幸淑华

一、小学英语整本书阅读微课群的内涵

2011 年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教授在其《“微课”:区域教育资源发展的新趋势》一文中提出“微课”一词,随后他对微课的定义进行多次完善。从微课的首次定义到微课新界定,微课都具有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并且微课的内涵和外延随着实践与研究的深入都在持续地丰富与完善当中,微课的属性定位从“教学资源”逐渐转变为“学习资源”,服务对象从以往过于关注“教(教学)”逐渐关注“以学(生)为中心”(突破微课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及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为主)。本文中的整本书阅读微课群是依据阅读素养的要求,为帮助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任务,保持学生阅读兴趣,解读阅读过程出现的问题,持续推进深度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后进行深度思考,拓展思维和能力而开发的系列阅读课程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将成为学生提升阅读素养的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一本书的阅读资源一般由5至10个的微课组成。这些微课分为导读型微课、研读型微课和展读型微课。教师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在课内使用或课外推送给学生自主使用。

二、英语整本书阅读微课群的开发与应用

(一)微课群的设计

我校是广州市智慧阅读试点学校。近年,笔者带领英语科组团队构建了一到六年级的整本书阅读的体系,并利用学校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发系列整本书阅读的微课群,以此推动全校学生持续开展整本书阅读工程,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我们为每个年级推荐阅读书单,为各年级制定微课群开发方案。微课的内容会根据各年级书目内容的特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每本书的微课群都包括6-10个导读型微课、助读型微课和拓展型微课。从数量上讲,每个微课群的导读型微课一般为1-2个,主要以微课视频介绍整本书的写作背景、文化背景或作者同系列作品介绍,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又或者以问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封面、题目、目录等引导学生对书本内容进行預测。导读型微课主要起到阅读预热的作用。研读型微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创设情境,以问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一种是创设语境,帮助学生梳理生词、语法和那句,为学生扫除阅读障碍。展读型微课主要是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设计的一些引导学生如何完成一些挑战性大、开放性强的项目式学习任务的微课。这些微课的设计,实际上是阅读的深度延伸和拓展,让学生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完成任务,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微课群的开发与应用

1.导读型微课,增强阅读体验。

利用微课作为阅读的导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导读型微课通过封面、插图、题目、作者、目录和与故事背景相关的微视频而引出的问题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想象,增强阅读体验,有效发挥预读的作用。我们制作导读型微课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封面、题目、目录入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预测故事内容,激发阅读兴趣。(2)从作者、人物入手。介绍作者的基本信息,作者的系列作品(如图1),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年代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受特有的语言魅力,欣赏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人物的介绍主要是引导学生更好地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以微课的方式介绍作者和主要人物,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3)从故事的背景入手。 通过微视频介绍作品的文化背景,初步帮助扫除背景知识的障碍,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增强阅读体验。(4)从插图和视频入手。对于一些画面感特别强的作品,我们会利用插图制作微课、微视频或微电影,帮助学生观察和想象,拓展学生思维。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Rubbish》一书时曾制作了这样的微课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如图2)。

2.研读型微课,推进深层次阅读。

英语阅读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抽象、分析、概括等能力,让学生从更深层面了解文章内容,从局部、整体等多方面对文章进行分析,从篇章结构入手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逻辑性。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难免多遇到很多生词、难句和不懂的语法。如果这些问题没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必定会影响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深层次阅读就难以持续推进。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微课,帮助孩子开展整本书的研读,整体把握书本的框架脉络,帮助孩子梳理生词、难句和语法,扫除阅读的障碍,促进孩子形成深层次阅读能力,发展思维,落实素养。

(1)设置问题链,加深内容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每读完一个或几个章节,教师就可以通过微课,设置一些问题或相关的练习,帮助学生理清文本的脉络,跟文本开展深层次的对话。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chapter1时设置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总结情节--解决难题等方式,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并自主进行人物分析,深度探讨文本,培养了学生推理能力、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Chapter 1

Choose an answer for each of the questions.

( )1)Which of these is true?

A.Tom lived with his parents.

B.Toms aunt is his mothers sister.

C.Toms aunt is young.

( )2)Which of these is NOT true?

A.Tom made his friends paint for him happily.

B.Joe Harper got an apple for painting the fence.

C.Tom didnt finish painting the fence on Saturday.

( )3)On the way to school,Tom met Huckleberry Finn .

A.with a dead cat

B.in a clean shirt

C.with his father

( )4)Which of these is NOT true?

A.Toms teacher liked Huckleberry Fin.

B.Tom was good at drawing.

C.The new girl wanted to learn drawing.

(2)梳理词句语法,扫除阅读障碍。经典名著中都会有不少生词,较长的难句、一些特别的修辞手法,一些新的语法知识点阻碍学生进行流畅阅读。这时老师适时整理重难点句子、生词、语法、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有价值的研究点等,制作微課,帮助学生保持阅读兴趣,增强阅读体验,持续推进深层次阅读。例如,笔者让学生阅读《How the Mice Beat the Men》时,出了一下的练习,加深对生词的理解:

这些微课的使用能适时帮学生梳理总结,扩充词汇,提高文本对的理解力,有利于强化阅读体验。帮助学生跟文本开展深层次的对话。

(三)展读型微课,提升核心素养

1.主题探究微课

主题探究活动是拓展阅读最好的方式之一。通过微课为学生设定主题探究的目标,实施方法,引导学生将探究的结果用微课的方式进行分享。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内化和思考。而且,主题探究活动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碎片化思维,学生在探究过程会对对这个主题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并能形成一些完整的概念。这个过程会对学生阅读其他书籍时的思考以及学生的主题探究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2.人物分析微课

人物分析是整本书读后活动中重要的拓展活动,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理想方式。人物分析微课是指通过微课,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的整体描写、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等,为学生搭建手脚架进行文本人物分析。学生自主完成整本书阅读后,组成小组,制作PPT,然后用展示的方式分享自己或小组的的分析过程和结论。这种方式能很好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微课群的应用

整本书阅读微课群的开发便于增强师生和生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灵活运用这些微课。课前利用导读型微课让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课中利用推进型微课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高效学习,课后利用拓展型微课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让文本内容与生活链接。教师也可以把系列的微课推送至班级微信群,引导学生利用微课群开展自主阅读,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一定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内外合理利用微课群,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生词整本书微课
《论语》整本书阅读
『五个生词』快速阅读法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生词库
生词库
生词库